“那你想让谁接替?”
“张道勋就行。这几年他象徒弟一样跟着我,各种大事小情他都参与,科学知识更比我系统得多。”
不仅如此,张道勋是和金子淇一起逃难的学生,师生感情很好。不过民政主管属于核心官员,苏吉拉纳提出动议后,还要经过执委们以科学议事规则来讨论。
半个月后,张道勋正式出任科学大会第二任民政主管,苏吉拉纳身边换上更年轻的秘书班子。“会长,民政工程部主要职责是什么,请您再给予明示。”张道勋换了身份后,第一次站到苏吉拉纳面前便提了个问题。
“哦……将全境资源集中到科学事业上来,将科学成果推广到全境人民中间去。”
当年朴运成委任苏吉拉纳做民政工程处长时,就讲了两句话,他象学生一样牢记在心。对于张道勋的问题,他暂时也没有更新、更复杂的答案。
“和平战役”可谓瞬间取胜,收场却要慢得多。
半年过去,困在山里的护教军大约有一万人或死于民间袭击,或逃散、投降。被裹带的普通百姓约有四十多万人回归平原老家。他们中有些人发现,自家耕地或者牧场已经被科学近卫军圈占。
这时,马塞尔省长又出来扮演天使。他宣布,近卫军占领土地是为了工业建设,日后将给全岛带来无穷利益,但是肯定不会退还。土地原主如有地契证明自己的所有权,一律按战前市价两倍予以补偿。
战前,克里木动员宣传机器大肆渲染魔媒的恐怖。如今能在魔媒枪口下保住性命,难民已经觉得很侥幸,这笔钱就像从天下掉下来。很快,三千多户地主便与近卫军签下协议,永久转让自己的土地。
边恢复边建设,不久,马岛上便出现第一种工业——铅笔制造厂。利用岛上的石墨资源,再加上大量廉价劳动力,这个岛开始向启蒙区其它地方输出产品。
饥荒袭击山区后,不断有饥民逃出克里木的控制。即使是官兵,也会化装成饥民出逃。除了一口饱饭,他们别无所求。眼看粮食匮乏,本土送来的给养很难满足。马塞尔又发出布告,十五岁以下的孩子如果无力哺养,可交近卫军带走,送到其他地方。成年人如愿意进入劳动营,进行一年无偿劳动,在此期间可免于饥饿。
运力有限,粮食不足,他们只好放弃老弱病残,任其自生自灭。就这样,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巨岛变成两个世界。在近卫军占领区,人们有吃有穿,环境卫生,秩序井然。护教军控制区成了人间地狱,遍地饥荒,军民互相残杀,还要与山间野兽争地盘。
谁要想跨过这条界限,必须宣誓反叛真理教。旧势力在这里打造千年的秩序,只一年就在生存压力下荡然无存。马塞尔不忘给山区灾民们发去通告。“我部向来体恤万民,本欲携众人建设桃园美景。奈何邪教军队绑架全岛人民,致祸于此。孰善孰恶,一目了然。本岛居民如欲脱水火,必先击杀邪教,灭此朝食。”
截止纪元13年年底,马塞尔给共和国运去一万名预备学校学员,还有两万名身体素质最好,能读会写的劳动者。这些人都要背井离乡,跋涉几千上万公里挣一口饭吃。如果再度返回,都将不再是从前的自己了。
塞西莉娅负气回到曙光城后,便联系各方人士,遣责马塞尔的作法,呼吁从速救济马达加斯加岛饥荒。然而,马塞尔的老师吴昌文坚决反对。“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能证明系统的行为调控胜过无用的道德说教。能用口粮这个武器造就几十万科学人,何乐而不为?”
这次,小田雅子和阿米塔娜都捐弃前嫌,表示了对行为科学同行的支持。阿米塔娜是刚果人,在南方大陆生活了二十年才加入科学大会。她以切身经历保证,马塞尔这样对待当地人,并不比邪教更残酷。
集体行为专家不光表示支持,还结合马塞尔提供的数据,设计出详细的口粮分配方式。当众宣誓能换救命粮,只是在温饱线上徘徊。在此基础上如果识字,能得到更好的食物。如果更积极报名入会学习,甚至可以给家人再领一份口粮。中间还有细分的许多层级,供马塞尔参考。
与此同时,由行为专家培养出来的地方官也纷纷表态,愿意接纳马塞尔提供的劳动力。行政官员历来由行为科学家出任,门人弟子占据大部分县长的职位,马塞尔就是他们的师兄弟。
在饥荒威胁下改变信仰,真得牢靠吗?苏吉拉纳意识到,他又回到了那个是先信后修,还是先修后信的老问题上。不过,这么多行为专家群起支持马塞尔,苏吉拉纳只好静观其效。于是,任凭当地饥荒如何蔓延,马塞尔坚持自己的口粮发放标准。
然而,弟岛面粉厂爆炸后,科学大会一时填补不上粮食缺口。吴昌文就动用手里的资金,在创造省向民间收购面粉,甚至原粮,凑了一千吨给弟子运去。甚至他的前妻,毗邻的曙光省省长陈慧珍也在口头和物资上对马塞尔给予支持。他们还是夫妻的时候,十几岁的马塞尔经常到他们家里读书、求教。两人都很欣赏这个后生。
每批给马岛运送物资的船到岸后,都要拉回上千名工人。第一批工人登船时,马岛各港口设置了不同的考核办法。有的贴出科学大会的口号,能读出这些口号的人就能上船。有的把每人的姓名、户籍、父母或子女的名字写成纸片,能从一堆纸片中翻出自己那张的就能登船。
“读书吧,否则你会饿死!”
“万般皆下品,唯有科学高!”
“一边是地狱,一边是天堂,知识桥梁架在中间。”
“……”
这些半是鼓励,半是洞吓的标语贴满马岛近卫军控制区。伴随枪炮和粮食的宣传形成了奇效,海军官兵发现,这些苦力吃饱喝足,就在船上转来转去,辨认每个标牌上的字,不懂就问周围的士兵。到了营地,马岛劳力会凑在一起,请求营地派人过去教他们认几个字。学习热情之高,其他任何地方的工人不能相比。
从当年读预备班开始,马塞尔便最恨一个人不求上进。他的理想就是把社会变成促进个人成长的园地。饥荒帮他培养出了前所未有的学习热情。
阅读时代之舱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