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寒冬过去,春节来到。皑皑的流水村,村民也渐渐活络了起来。每逢春节,里正都要组织全村在早晨的时候祭祖,流水村虽说是杂姓村,但民风淳朴,各家安好。每年的祭司都是诚诚心心拿了家里的好物来村里的祠堂庙。祠堂庙就在里正家不远处,哪家出了德高望重的老者最后都会在庙里供奉着,因此大家拜得也诚心。
祭祀在辰时开始,村里各家都得有一位代表和里正一起在离祠堂庙最近的地方祭拜,其余家眷可以远一点。但也得诚心祭拜。才得先祖保佑。说来流水村也却是风调雨顺,多少年来,都是丰收,只要不是败家子,家里都还挺殷实,说不上大富大贵,却也从不愁吃穿。是以村里也不甚好学,并不觉得奔功名有多令人羡慕。
除夕这天,里正族里的妇人们在祠堂庙里外布置好,挂红布的,喜气洋洋,擦祭台的也擦的锃光瓦亮,洒扫的也是一丝不苟。里正娘子也不搞特殊,端了盆儿四处洒扫,不多时,吴里正过来看布置得如何,今年又是丰收年,祭台上的供品也是十分丰厚。里正身后还跟着两个年轻人,一个是里正自己家儿子吴城,一个确实吴晟。吴城好读书,先是村里最有学问的人了,在县衙里谋了个记档的活儿,没上官家名,因他写得一手好字。吴城长得也是端方的脸儿,看起来也是憨憨实实,若不是穿一身书生的青布长衫,还看不出来是个文人呢。
吴晟就张的俊一些,眉目舒朗,只眼神太活泛,且肤色因为常年劳动较黝黑一些,到把俊气掩盖了去。吴晟为人热络,进了祠堂庙的院门就喊:“大伯母,你累着呢?”
说是喊里正娘子为大伯母,估计都是出了五服的,因为姓着一个吴,吴晟嘴甜,是以也和里正家亲近。里正娘子放下水盆,在围裙上擦擦手道:“哎,晟小子,哦哟。城儿,你们都来了。这边就快妥当了,耽误不了明天的祭。”
吴城走过去,挽了袍子,结果自己娘的水盆:“娘,你腰不好,少做一会儿,我来替你。”看着自己又出色又孝顺的儿子。里正娘子很是开心:“哎哎,娘知道你最是孝心了,今儿你也别累着,这庙门的对联还得你来写呢。”吴城边擦窗户边说:“小事,过会儿回家我就写得了。”
里正四处查看一番,很是满意,拿了块干净布给自己娘子拍着灰:“你歇会儿,让小子们来。”那边吴晟也找了活儿开始做。
里正娘子问:“晟小子怎么跟来了?”里正叠起手里的布说:“他说来和城儿讨副春联回去贴。实际还是来问我年后下江城的事儿。”里正娘子又问道:“江城的工是说定了,但江县令那边,没说带不带城儿啊。”里正回答道:“是呢,城儿昨天才回来,我也没来得及细问,这吴晟到着急。其实不跟了城儿,他自己也去得。反正江城那是个大工事,需的工多呢。没准儿年后县太爷就发招工令了。”里正娘子白了里正一眼:“就说你们爷儿俩都是直肠子,老实人。吴晟多精啊,自己去,就是粗工,少不得受累,虽说庄稼汉也不怕干活,但如果跟着城儿去,那多少总会得管工事的人高看一眼。”里正嘿嘿一乐:“就你们娘们儿心眼儿多,那也不是啥坏事,年轻人活络,只要本分,不丢咱们流水村的脸就成。”里正娘子也道:“这晟小子就是心思活,到时候你再嘱咐他,虽说到工事上去是好事,多少也有些危险的。挣钱要紧,命也要紧。”里正连连称是。
这边布置妥当,除夕夜大家都在家里祭司自家先祖,在家守岁,待得第二天,全村人会齐齐穿了新衣服,在里正的带领下去祭庙。
除夕夜,年夜饭后,有些小子开始出了屋在空地上放爆竹,稍大方一点的人家,还有些小花炮。拿一根燃着的线香,把爆竹在雪地里立住了,拿线香点了须子就跑到一边捂住耳朵,等得嘭的一声响,炸得雪花到处飞,小孩儿们也乐得呵呵笑。还有淘气的,在鞭炮上盖了菜叶儿,炸得菜叶儿满天飞,尽是大窟窿。小子姑娘们更是拍手大笑。除夕的年味儿在孩子们的欢笑中浓厚起来。
冯垣也端着一碗菜,往姚菁家走,年夜饭年夜饭,就是要吃到夜里去,这些在外面玩的小孩儿,玩饿了回家去又接着吃。冯垣端着这个大海碗,盛的是他自己做的油坛炸肉,捞了一坨出来,切成厚厚的片片,铺在碗底,再放些芋头块把碗装平,盖个盘子上锅蒸着,熟透出汁水了,一个倒扣,一盘圆圆的油坛肉就做得了。自己也尝了尝,香糯满口,炸过的猪皮软糯弹牙,腌制过的肉也很是入味,吃得腻了再尝一口芋头,芋头吸进肉汁,让清淡的芋头也滋味饱满起来。冯垣自觉是个成功的菜式,于是准备给姚菁家年夜饭添个菜。
到了姚菁家门口,是姚骏迎了出来,姚骏也正准备出门去和其他小子们一起放炮呢。大过年的,不方便进别人家,是以冯垣把海碗递给了姚骏也就回了自己家。这边姚菁家吃完均是赞不绝口。这做法简单,关键是心思奇巧。
要说这冯垣也是为了躲避自己娘的唠叨,才借送菜出来松口气,每到过年祭祖,冯垣的娘就要说冯垣爹走得早,希望冯垣能早些娶妻生子,自己也好放心。将来地下见到冯垣爹才好交待,等等,往年自己娘唠叨,冯垣也就呵呵一乐,说自己还小,而自打去年,见了水中的姚菁,自己开始蒙蒙然懂了男女之事,听了这些话就有些心猿意马,却也不知道该怎么跟娘说。
要说现在跟姚菁关系挺近了,可是自己觉得很明显的事儿也不知道人家姑娘怎么想。上次竹林里面的碰面,倒是让冯垣欣喜不已。
除夕夜就在小孩们的鞭炮声中过去了,大年初一的曈曈日,照亮了整个小村,随着鸡鸣声起,各家炊烟也升了起来,整个小村一扫冬日被雪覆盖的冷清,烟火气人气,热闹气息都涌了出来。
每家再带上自己的一道拿手菜。到了祭庙前,放在流水席上,祭祀后,里正会带着大家依次品尝各家的菜,以示全村丰衣足食。
每家的壮丁作为代表,会跟随里正进到庙堂的正殿去,冯垣家自然是冯垣,常婉家往年都是常老爹,今年换了她哥哥常林。姚骏还小,所以姚菁家是姚老爹代表。吴晟家是他自己,里正带了自己儿子吴城。其余的家眷就在们口。家家的大姑娘小媳妇都穿新着花,彩彩一片,喜气洋洋。咱们姚菁就穿着兔毛领的一件粉碎花袄子,烟粉的布料,绣的是浅黄的迎春,配一条深色的烟笼裙,相映成趣,领口雪白的兔毛又衬得她圆圆脸儿纯纯净净。常婉一身淡紫绣翠竹的长袄子,搭一件水绿的褂子,倒是清爽可人。常婉的娘擅长梳头,在城里的许员外家,就是靠着手艺谋的差事,今天常大娘给常婉也挽了个精制却不甚繁复的发髻,巧巧地襄两朵绢花在脑后,便是显得常婉更加妩媚动人。是呢,过了年,常婉就18了该许人家了。
里正带着全村的壮年男子在正殿,里正娘子就领着个家眷在两边侧殿,均是同时行礼同时祝祷,淳朴的村子,是否齐心,也向善。祝祷结束,是里正惯常的宣言,对着全村人说说祝福的话,说说团结一心,勤奋耕作的话。就到了大家最喜欢的品尝长席。
长席是长桌连成,不设座位,没人拿一双筷子或是勺,看到心仪的菜式,就取少量品尝。但里正和里正娘子是要尝遍每一道菜的。所以,大家都只是浅尝辄止。最后,大家再选出自己觉得最好的十道菜,这十道菜就会送进正殿用于做供品,做这十道菜的村户,就会得到里正发的奖励,奖励不多也不算贵重,每年大家的收成,都会存一些在村里的公库,便是公库里的粮食或菜蔬,没样一小袋。成为十全十美,是个好彩头。
其他没有入选的菜式,就让没有得到十全十美的彩头的人户选一道带回家去吃。也算得是全村共享新春。其乐融融。
大家都执了筷,绕着长桌品尝。冯垣早看见姚菁家带来的是一道精细的点心,腌得红彤彤的腊肉,取了咸香适口的中间部分,切了丁,陪了香菇、笋丁一起炒,再拿五谷了磨粉,加了有颜色的粗粮调色,做得是五彩缤纷皮,再把炒好的馅儿包在里面,做出元宝造型,先煮再煎。用料也精细,做法也精细。舍得下功夫,又胜在色彩造型都很喜庆。顾及是要被大家投去做供品的。冯垣却私心里想带回家自己吃,因此最后拿稻穗做选票时,自己手里的稻穗一根都没给姚菁,却恰好被姚菁看见,许是姚菁也发觉了自己对冯垣的不同,是以也留意着对方的举动,自己明明看见冯垣尝自己的菜后一脸喜欢,最终他却不将稻穗投给自己,姚菁心里微微不快。
冯垣带来的是一道汤菜,各色蔬菜煮了,上面盖了一层油坛肉,算是他今年的创新。
常婉家带来的是五色八宝饭,是一道蒸菜,难得的是这八宝饭上面的做装点水晶丸子,水晶丸子镶着的是鲜的龙眼,在这个季节来说,是很难得了。更巧的是她家的摆盘上还有常林手雕的花式萝卜,造型繁复又活灵活现。不用说,鲜龙眼是常林前些天回来带来的。
其余的也很不错,酸甜的桂鱼做得两头翘,飞天的造型。还有奇巧的心思,面条做窝,上面趴一只整鸡,那鸡看起来平平无奇,胜在蘸料奇香,听说寓意是山窝里要飞凤凰。里正听了乐得直点头。
最终,姚菁的菜和常婉的菜都被选去做供品了,冯垣未曾得尝姚菁的新式点心。当然,常婉是肯定吃到咯,姚菁总是做好就先拿给婉姐姐尝,而常婉很大方地直接把自己哥哥带回来的鲜龙眼分了一半给姚菁家。
bug
阅读青草微风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