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宗与南宫
乜先这边挟持着上皇在连日雨雪、跋涉甚艰中退出了紫荆关,回到了瓦剌部,乜先虽然退兵到关外,却并没有承认自己失败,寄希望于重整军队,再次入关进军京城。
乜先这次向大明京师进军前,他命令脱脱不花和知院阿拉两人所带的部队陈兵关外待命,如果自己战况不利的话,让两人所带的部队进关会师,合力攻打大明,可是当他在关内失利,派遣快马向两人带领的部队下达会师命令的时候,得到的报告是:这两人所带的部队在待命区域不见踪影。原来这两人在乜先进攻前就打好了算盘:乜先打胜了,功劳当然不会同他们分享,乜先战败的话,他们却要为乜先损兵折将,因此他们乐得做预备队,在关外等候,而当他们得到乜先兵败的消息后,不但不懊丧,反而高兴,马上派遣使者带着赠送的马匹,赴大明京城议和。脱脱与阿拉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脱脱不花是蒙古的大汗,而乜先不过是太师而已,大汗所以要听太师的,是因为军事实力不如乜先,脱脱不花当然对自己处在傀儡的地位不满,但是只能隐忍着。而知院阿拉也对乜先不满,因为乜先的咄咄逼人没有人受得了他的,就这样,瓦剌内部出现了严重的裂痕,而且这种裂痕被明廷发现了。
景帝打算退还脱脱不花送给明廷的马匹,胡濙、王直两位大臣道:“闻脱脱不花与乜先有隙,名虽君臣,阴实猜忌,何妨收受献物,优待来使,这就是兵法上说的“反间计”。”
景帝一听两位朝廷重臣的看法有理,于是召见脱脱不花的使节,赐他酒馔,并且赏赐金帛和贵重的汉服,来使欢谢而告辞。
而景帝这边见乜先退兵,京师解围,论功行赏,以于谦、石亨立功最大,给了石亨一个武清侯的爵位,加封于谦少保的头衔,给予总督军务的权力,还给了于谦许多赏赐。于谦推辞掉所有的封赏,他说:“让敌人打到京城,是我们大臣的耻辱,怎么还敢邀功呢!”景帝不接受于谦的推辞,于谦方才接受了少保的职衔,其他赏赐仍然未接受,推脱不了就收藏起来。
脱脱不花派遣使节到大明京城来之后,乜先也派遣使节到大明京城来,表示打算送还上皇。大臣中有主张趁这个机会同乜先和谈的,于谦毅然道:“考虑问题、决定事情以国家的大计为重,不要掉进敌人设计好的陷阱。”
景帝拒绝了乜先的使节,兵部告诫各地的边防将士,着力于防守,不要被敌方的假谈真打所欺骗。又加派了尚书石璞防守宣府,都御史沈固防守大同,都督王通防守天寿山,佥都御史王竑防守昌平,都御史邹来学加强京都防务,不但加强了边关一线的防守,还充实了二线城防的守卫,平江伯陈豫防守临清,副都御史罗通防守山西,原来防守各边关的将领,因为他们熟悉当地的防务,一律留任边关原来的职务,眼前不予变动。
明廷在弹冠相庆,而作为俘虏的上皇朱祁镇的日子却不好过,对于明廷来说,朱祁镇给大明王朝惹下了兵败土木堡、乜先入侵大明之祸,而大明王朝在他做了俘虏的情况下,京师保卫战取得了完胜,因此朱祁镇在明廷眼里成了多余的人。乜先进攻明军,他作为人质被挟持着跟随着乜先的部队东奔西走。乜先战败了,他作为过期人质,身处狼窝虎穴,乜先随时可能要了他的命。乜先确实作过这样的安排:兵败之后的一天,夜深人静,乜先决定杀掉朱祁镇,老天却突然下起雷雨,天雷竟然震死了乜先的战马,这把乜先吓坏了,乜先认为这是上天警告他不能谋杀朱祁镇,冥冥中让朱祁镇逃过一劫。
朱祁镇在沦为囚徒的日子里也在考虑,他认识到有一个人比乜先更危险,这个人就是叛徒喜宁。避开城深将勇的宣府、大同,攻打守卫薄弱的紫荆关,进军京师,就是喜宁给乜先出的主意。乜先在北京战败后,喜宁又秘密给乜先提供诡计:可以绕开京城,向江浙一带攻击前进,占领明朝迁都前的政治中心南京,从而打败明王朝,占据天下。喜宁依旧建议乜先:带着人质朱祁镇,明王朝的城门,骗得开的就骗,骗不开的,就把上皇这个人质放在作战队伍前边当做人盾。
上皇于是同也是被俘的、原锦衣卫的袁彬密议:太监喜宁叛降乜先后,引导乜先入寇边关,并且要乜先把上皇当做人质、阻止上皇南还,因此喜宁这个叛徒必须除掉,但是找不到下手的机会。袁彬给上皇出了个主意。朱祁镇按照袁彬的主意实施:先主动向乜先表示,他愿意配合太师向明廷索要赎金。乜先大喜。朱祁镇对乜先建议派喜宁回国,因为喜宁原是宫中的人,对明廷的宫中规矩熟悉,索取金帛的障碍小些,喜宁沿途的安全,令卫士高磐同喜宁同行保护。乜先不知是计,只要能得到赎金,派谁去是无关紧要的,因此对上皇的建议满口答应。喜宁对这个使命很感兴趣,以为这是个让他出风头的机会,愿意一往。临出发前,袁彬对与喜宁同行的高磐暗授锦囊,内藏密书,让他瞒过喜宁直接交给宣府总兵官。不数日喜宁与高磐即到宣府,参政杨俊闻上皇遣使来到,即出城迎接,把酒接风。高磐暗将锦囊交付杨俊。杨俊托故离座,私下一阅,便暗令军士小心伺候。喜宁也机警,见杨俊离席多时不出来,防有变,即立起身来,意欲逃席。不防高磐在旁竟将他双手挟住,大呼杨参将快来拿逆阉。杨俊正引兵出来,令数人齐上,似老鹰拖小鸡一般,立刻抓住喜宁,打入囚车,押送京师,问成极刑,斩首市曹。
高磐回到瓦剌营地,把事情的经过向上皇汇报,上皇大喜道:杀掉叛徒,我有出头南归的日子了。一面让袁彬去报告乜先,简略地告诉乜先,喜宁因为以为自己是代表上皇的使节,顶撞边关的官吏,因此被抓了起来。
乜先愤愤,赎金没拿到,却损失了自己的一个高参,便派兵攻打宣府,给喜宁报仇。遇着守将朱谦纵兵奋击,杀得乜先七零八落,大败而逃。之后乜先又以奉还上皇为名转寇大同。先锋队至大同城下,都仰着首叫道:城内守将,快来迎接上皇!守将郭登料到又是一个骗局,假装同镇守大同的将领脱掉铠甲、都穿着朝服出迎上皇,暗中却命令兵士埋伏在城上,等到上皇一进城,即拉起吊桥,布置就绪,才开城高叫道:“来将既送归上皇,请令上皇先行,护从随后。”
敌兵置诸不理,仍拥着上皇前来。郭登等返入城门内,等着上皇的乘舆,不意敌兵竟停住,迟疑半刻,却拥着上皇的乘舆往回走,而且离去时走得很快。郭登不便追击,因为既未穿着戎装,又怕刀剑之中伤者上皇,只好关闭城门加强防守。乜先见用诓骗的计策还是行不通,更加觉得沮丧,失魂落魄地回到瓦剌部落,一言不发地想道:明廷已经新立了皇帝,自己白白地挟持着一个废物,一点派不上用处。脱脱不花提出同明廷议和,乜先接受了脱脱不花的主张,同意送还上皇,派遣脱欢用贡马的名义来到怀来,商谈和谈事宜。
边将转奏朝廷,廷臣建议派遣使节同乜先和谈。景帝犹豫未决,景帝所以犹豫,因为作为领导了北京保卫战的皇帝,朱祁珏的声望达到了顶点,大臣们向他顶礼膜拜,老百姓因为没有遭受到被瓦剌军攻破城池被铁蹄蹂躏的灾难,而对皇上感恩戴德,这种成就感,这种享受权威的荣耀,让朱祁珏从畏惧龙椅转而对权力上瘾,他倚在皇帝宝座上,看着俯伏在下面的大臣们,感到前所未有的满足感,他从代理性质的监国,到正式成为景帝,他把皇位已经看作是专属于他的位置,他不再希望朱祁镇回来了。
吏部尚书王直得到乜先愿意送还上皇的消息,首先上疏,请即派遣使节恭迎上皇回国。胡濙等大臣又联名奏请。景帝不得不临御文华殿,召集群臣
会议,景帝先发制人道:“朝廷因为以前软弱通和,致使瓦剌坐大嚣张,现在准备同敌寇断交,卿等却不止一次地提出和谈,这是什么道理?”
王直跪奏道:“上皇蒙尘,理应迎复。今瓦剌既有意送归,何不乘此迎驾,免致后悔。”
景帝面色顿变,不紧不慢地答道:“我本没有贪图皇上的位子,是你们这些朝廷大臣们在社稷发生危难的时候,一定要我出来做皇上,现在京城保卫战取得胜利后,又出尔反尔,这使我很不理解。”
大家听到景帝这么说,瞪着眼睛张着口不知怎么回答。
于谦看到大臣们同景帝僵持的样子,说道:“帝位已经确定了是您景帝,哪一个敢吃了豹子胆再提出其他方案来?只是上皇在异乡他国,理应把他接回来,万一敌人有别的企图,这是他们理亏而道理在我们这一边,我们可以公布他们的罪状,讨伐他们的主动权在我们这里,取消和谈的主动权也在我们这一边。”
景帝脸色稍微和缓了一些,就对于谦道:“听你的,听你的。”
派遣谁出使到虎狼之窝的瓦剌去是件伤脑筋的事情。好在右都御史杨善慨然请行,中书舍人也愿意陪同前往,于是任命二人为正使,并且派都指挥同知王恩、锦衣卫千户汤胤勣为副使,离开京都向北出发,但是出使的基本费用景帝没有给足,给乜先的礼物也少得可怜,朱祁镇需要的食物衣服更是分毫没带。
杨善为了准备见到乜先时的应对,把国书事前浏览了一遍,国书上居然根本没提接朱祁镇回来的事情。杨善明白景泰帝朱祁珏根本不想让朱祁镇回来,而他作为大明的使节,却决心这次出使决不虚行,于是独捐资俸,添购各种新奇等件,随身带往。到了瓦剌,在客馆住了一晚,杨善趁这个机会结识了一些在边疆地区同瓦剌做生意的汉人朋友,为谈判熟悉瓦剌部落的一些情况。
第二天,杨善等与乜先相见。杨善送上给乜先的礼物,乜先很高兴。杨善想制造一个和谈的气氛,因此
(本章未完,请翻页)
说道:“太上皇在位时,贵邦派到大明来的代表团,多的时候有二三千人,大明都一一给了代表团成员赏赐,赏赐的金币累积起来可以铺满道路,大明相待贵部落不薄,太师大人何必背弃盟约入侵我国,伤了两国和气?”
杨善未想到乜先一改接受礼物时的和善态度,一张口就咄咄逼人:“你们为什么降低我们的马价?你们为什么卖给我们的布匹都是劣等货?你们为什么经常扣留我们的使者?你们为什么要降低给我们的封赏?”乜先提出的这些问题是事实,而杨善在决策这些国家大政上根本没有他参加的份,但是他当场必须回答,回答得不好,要么有伤国格,要么触怒乜先,使出使的任务不能完成。
杨善没有慌乱,他稳住自己的情绪后,笑着对乜先说:“太师不必生气,其实我们并没有降低马价,太师送马过来,马价逐年上升,我们买不起却又不忍心拒绝太师同大明亲善的表示,只好略微降低些价格,这是不得已的事情。太师可以算算,现在在马价上的总收入,是不是比从前多出了许多?至于布匹被剪坏的事情,我们已经严厉查处了相关的责任人。太师送来的马匹不也有不好的嘛,这自然不会是太师的意思吧!还有太师派来的使者,多至三四千人,难免其中有些人的素质不高,有为盗的,或犯法的,出使之后回到瓦剌,担心太师处罚他们,这些人偷偷地逃亡了,不是我们扣留他们的呀,我们留着这些人在我们国家派什么用处呢?至于封赏,我们也没有减少,减去的是虚报的人数。”
乜先听着,觉得句句合理,不由得辞色渐渐缓和下来。
杨善又道:“太师派兵,攻我边陲,太师部下,料也死伤不少,不如送还上皇,两国和好如故,化干戈为玉帛,大明每年给太师赏赐,这样不是对两国都好吗?”
乜先听杨善侃侃而谈,被杨善说动了,显得气馁色恭,决定送还上皇给大明,不过乜先问出了一个重要问题:“你们的国书上为什么没有写明派你来是接上皇回去的呢?”
杨善沉着地说:“这是为了成全太师的名声啊,要是国书上明写着,太师不就成了奉命行事了吗?”
乜先听了杨善的解释后大喜。
乜先的手下平章昂克插嘴问道:“你们怎么没带钱来赎人呢?”
杨善答道:“我们不带钱来不是显出太师的仁义吗?太师不贪财,是男子汉,必当名垂青史,万世传颂!”
乜先更显得兴奋,当即表示男子汉大丈夫一言九鼎,送回上皇的事决定下来是不会改变的。
乜先的兄弟伯颜帖木儿突然问扬善一个问题:“上皇回到大明,还能再当上皇帝吗?”
杨善答道:“天位已定,不便更移。”
乜先复问道:“中国古时有尧舜,称为圣主,究竟事实如何?”
杨善答道:“尧把帝位让舜,今上皇把帝位让给弟弟,华夏古今遵循的是同样的道理啊。”
乜先对华夏文化更加心悦诚服。伯颜帖木儿劝乜先留下扬善,另外派遣使节去燕京,要求大明答应上皇复位,再放上皇及杨善回去。乜先道:我已经答应了杨善,而大明正是派他来接上皇回去的,不应该失信。
于是乜先带着杨善见上皇。择定吉日,送上皇启行。启行的这一天,乜先率领全体部落首领为朱祁镇设宴后,上皇才起驾南行。
乜先放回上皇的消息早达京城,朱祁珏万万没有想到他设置了这么多障碍,朱祁镇还是被接了回来,朱祁珏高兴不起来。礼部尚书胡濙向景帝拟定了一整套迎接上皇的仪式,被朱祁珏驳回,朱启珏给礼部的方案是:一顶轿子,两匹马,接上皇回来。
给事中刘福上书表示这个礼仪太薄,朱祁珏立刻回复道:“我已经尊兄长为太上皇了,还要什么礼仪!刘福说礼仪太薄,什么用意?”
胡濙出面表示:“大臣们没有别的意思,皇上同太上皇是同胞手足,希望皇上前往迎接太上皇,同胞手足间显得亲近些。”
阅读要留清白在人间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