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赓舳粒鋈皇*?br/>
抗战中被处决的国民党军最高级别将领韩复榘临战退缩,失地千里,不毙不足以平民愤,鼓士气。但在华北不战而逃,日退百里,获得“长腿将军”骂名的刘峙,为何却逍遥法外,仍居军职高位?
胡宗南无视战区长官命令,擅自西撤,致使信阳和鄂北三关尽失敌手,武汉震颤,这失职抗命重案为何不咎,却抓住个曾元不放?
1938年1月下旬,国民政府军委会一次就撤职查办、枪决处死了41名作战不利的旅长以上将领。可这些人中又有几个是蒋介石的“嫡系”将领呢?
这当然不是说地方杂牌作战不力。事实上,在初期惨烈的抵抗中,地方军虽然装备极差,但战绩丝毫不逊于老蒋的“嫡系”中央军。淞沪会战10个战绩优秀师中,一半以上是杂牌;临沂、台儿庄大捷,几乎由杂牌军一手包办,汤恩伯军团还是在李宗仁软硬兼施的催逼下,才给了日军最后一次打击;武汉之战,万家岭大捷的神话,也几乎全为两广将士写成。
杂牌支撑了中国的抗战,支撑了国民党军,也支撑了曾风雨飘摇的蒋介石政权。
但他们并没有得到公正的待遇,畸形的国民党军法对他们最为严酷,而且也只对他们。三军征战,不可无法。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他们无形中也成了蒋介石维护统帅形象的饰物、点缀,只是这点缀必须用血来维持,代价太大。
蒋介石家事重于国事,私心重于公心。他一世爱耍小聪明,却无领袖伟人之胸怀。他得到了“嫡系”,却失去了军心、民意。
解放战争到来,一切因果报应便顺理成章地接踵而来。当成师、成军的国民党官兵背叛了他,投向毛泽东率领的人民解放军一边时,他终于醒悟过来。但一切都像随风飘过的烟云,永难再返。
蒋介石靠黄埔起家,靠“嫡系”打下了江山,但最终也是“嫡系”害了他。国民党百万官兵大投诚,不仅使他失去了部队,更重要的是失去了信心,意念。
蒋家王朝在中国大陆的毁灭绝非偶然。
可悲的军法,一个被个人意志强暴地蹂躏、失去丝毫公正的军法。
争抢头功眼光短浅
日军再蹈徐州覆辙
10月中上旬,万家岭战场沉寂下来。淞浦师团长虽率近千名官兵冲出铁网,避免了被全歼的厄运,但106师团作为一个能征惯战的师团,已不复存在。
但出乎中国军意料的是,10月中旬,日军突然分兵华南,以一个舰队加2个陆军师团的兵力,在广东大亚湾强行登陆。中国守军余汉谋部战前准备不周,抵抗无力,不出10日,华南重镇广州便陷落日军之手。
海外支援中国战场的南大门被封闭了。武汉即使守住,也失去了战略价值。
10月11日,冈村宁茨军司令官渡过长江,来到了盘踞田家镇的第6师团部。他在田家镇的突然出现,预示着江南及至整个武汉战场将面临一个突然的变化。
冈村中将是侵华日军高级将领中的佼佼者,事到如今行此下策,也是万不得已的事。
他要改变11军的主攻方向,以第6师团为骨干,沿长江两岸溯江西上,进取武汉。他实在没有勇气再让第2军捷足先登,再让东京的军部要员看自己的笑话。
促使他下决心的是淞浦第106师团在万家岭的覆没,但又不仅仅如此。江北大别山,东久迩第2军已接近信阳、宋埠、麻城等地,距离武汉仅咫尺之遥。而他的第11军主力,仍在南浔线上被薛岳死死缠住,已明显落后于第2军。第6师团虽一路顺利攻下田家镇,但因损耗过大,又无后援,无法向武汉方面挺进。
会战至今,他不能不承认,他落后了,远远地落在友军的后面。而万家岭的恶梦更让他大丢其丑。他甚至在战场上就已听到了师出华北,又倾向于华北军的现任陆相板垣,和军部那些“北进派”高官们幸灾乐祸的笑声。这曾一度难煞了他这个颇讲职业修养的日本军人。
改变战略,把主力投入第6师团方向,自然有利于11军急得头功,早日进入武汉。但作为一名军人,他知道这种破坏战役协同的后果。合围如果不能达成,几十万中国军主力将从掌心溜掉,即使拿下武汉,军事目的也只达成了一半。
但不改变战术,南浔方向尚看不出能击溃薛岳这20多个中国精锐师的迹象,战事久不能决,拖了全军的后腿,对他这个老军人来说也是耻辱。
司令部里,冈村宁茨绕室彷徨,思前想后,就是拿不定主意。
焦躁烦恼,使他对薛岳既痛恨又无奈,怎么偏偏碰上这么个冤家对头。
阅读国殇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