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阅读_医治小常识-奇方妙术 - 书趣阁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部分阅读(2 / 2)

最新网址:www.sqge.cc

23。用料:芜花一升,枣十四枚。

制用:以三升水,将芜花煮汁一升,再放枣十四枚,煮汁于,日食五枚。

功效:用于治突发咳嗽,二服即愈。

24。用料:百部根,白酒适量。

制用:用百部根渍酒七日,每日服三次,每次服一盅。

功效:用于治咳嗽。

25。用料:桃仁三升,白酒适量。

制用:将桃仁去皮杵,放碗中密封,蒸熟晒干,放酒中浸七日可饮,日

饮三两。

26。用料:雄白鸡一只,白酒一斗。

制用:酒煮自雄鸡,饮汤淡食鸡,分三次吃完。

功效:治久咳体虚。

27。用料:石灰一两,蛤粉四钱,韭汁适量。

制用:将二粉未调匀,蒸饼丸豌豆大,焙于,每服三十丸,温韭汁下。

功效:用于治咳嗽。

28。用料:甜杏仁一两,冰糖一两。

制用:将甜杏仁去皮尖,捣如泥,加冰糖拌匀,分三次服,开水冲服,

早晚各一次。煎服则不验。

功效:三服即愈。

【秘方】

1。方名:吕洞宾仙传芦吸散。

主治:新久咳嗽,百药无功,服此立效。

处方:款冬花蕊十五克,鹅卵石六克,陈皮六克,年老人及体虚者加人

参一点五克,冬月加肉桂三克。

制用:上药忌铁器为细未和匀,分作七帖,作七日服。每服一帖,夜仰

卧将药一帖作三次人竹筒内,病者口噙竹筒,近咽喉用力一吸,将白温水一

口送下。

注意事项,不可多吃水,忌诸股油腻、盐七日。药眼完后,亦少用油盐,

至半月后不忌。

2。方名:润肺除嗽饮。

主治:治远年咳嗽如神。

处方:人参、杏仁、薄荷各三分(九克),五味子九粒,紫菀茸、款冬

花、麻黄、陈皮(去白)、石膏(锻)、桔梗、桑白皮(蜜炙)、炽壳(麸

炒)、乌梅、栗壳(去穰蜜炙)各等份。

制用:上药细切,加生姜三片,细茶一撮,水一盏半,煎至一盏服。

3。方名:三圣丹。

主治:治久嗽极效。

处方:天南星(泡制)三十克,半夏(汤泡七次)六十克,甘草(生用)

十五克。

制用:先以星、夏二味药研为细未,用生姜汁拌匀,淹作麦曲,春秋七

日,冬十日,夏至日取出,再同甘草共研为细未,另取淡竹沥水一碗,将前

药未用竹沥水拌匀作饼子,焙于,又将竹沥沃湿,又焙干,如此沃焙十次,

待竹沥水尽为度,研为极细未。

服法:用白沙蜜调和如,每临卧,抄一匙于口内含化下,再用竹沥水

漱口咽之。

方源:《医学正传》一九六五年祖传方。

4。方名:十味止嗽散。

主治:治疗顽固性咳嗽具有疗程短,效果显著的优点。

处方:北沙参、贝母、白前、远志、冬花、杏仁、桔梗各十克,五味子

六克,麻黄,马兜铃各三克。

注意事项:症状偏热者加黄苹、桑皮,去麻黄;痰多加胆星;喘急加苏

子、葶苈;百日咳加黄荆、百部;慢性气管炎加胡桃肉、巴戟天、菟丝子等。

眼法,水煎服。

方源:宋汝太家传秘方

5。方名:喘嗽汤。

主治:久病喘息咳嗽之症。

处方:当归、川芎、陈皮、清半夏、川贝母、甘草、冰糖各六克,青皮、

杏仁(炒)、五味子、桑白皮各九克。

制用:用水三杯,煎取一杯,药渣用水二杯半煎留一杯。头煎、二煎共

和一处,分两次早、晚服。

注意事项:服后忌烟,酒一百天。

疗效:1陈xx,男,四十一岁,患咳嗽二年来愈,用此方五剂痊愈。

2袁xx,男,三十四岁,患咳嗽气短无力,脉缓慢,吐稀痰,失眠,遇冬

即发,用此方一剂即愈。

6。主治:咳嗽。

处方:(1)白芍、茯苓,半夏、五昧子各九克,桔红、炙草、款冬花、

于姜各六克,杏仁十二克,(2)麻黄十二克,白果九克,杷叶六克。

服法:先将第一方加水煎取药液,然后把药液冲人第二方煎成浓汁服。

疗效:一般三至四剂即愈。

7。主治:咳嗽痰喘,痰带黄色稠枯,咽干口燥声哑,咽喉不利。

处方:麦冬(去心)六克,桔梗三克,生地黄三克,半夏三克,紫苑三

克,炙甘草一点五克,川贝母六克,麻黄一点五克,五味子(研)十粒,沙

参六克,生姜一片,竹叶三克。

服法:水煎服。

方源:崔伯峰祖传秘方。

8。主治:年老体弱,劳伤喘嗽,干咳无痰,气短,中气不足。

处方:党参、熟地、白术、当归身各十五克,莲子、芡实、山药各九克,

大茴、大枣各二个,葱白三根,生姜二片,炙甘草三克,香油三盅,盐适量,

黄母鸡一只。

服法:先将鸡勒死去毛爪,用药煎之,以鸡肉烂为度,分四餐食之,日

食两次。

疗效:三至四次愈。

方源:张松阴祖传秘方。

9。主治:老年夜咳痰多(虚火痰咳)。

处方:千张纸切碎九克,白蜜十五克。

制用:上二味饭上蒸,日服三次。眼药一日后轻松,二日后咳减,三日

后不咳,服七日痊愈。愈后以五味异功汤代茶饮。附五味异功汤:党参九克,

白术九克,茯苓九克,陈皮三克,炙草三克。

10。主治:劳伤过度,咳嗽,痰中带血。

处方:鲜白萝卜,黑豆各一百二十克,蜂蜜三十克,香墨三克,童便一

盅。

眼法:水煎服,上药为一次量。

疗效:二至四剂愈。

11。主治:寒咳嗽。

处方:苏叶少许、冰糖一匙。制用:加清水二碗,煎浓服之。

疗效:一剂即愈。

又方:核桃二百五十克,冰糖适量。制用:核桃连皮洗净,与冰糖少许

共捣烂,开水冲服数次。功用:极有效验。

12。主治热咳嗽。

处方:石膏一百克,甘草炙二十五克,生姜、蜂蜜少许。

制用:将石膏、甘草炙,碾成未,每服十五克,生姜蜜调下。

13。主治:咳嗽有痰。

处方:熟括姜十个,明矾一百克。

制用:将上二药捣和饼,阴干,研未,糊丸梧子大,每次姜汤下六十丸。

14。主治:久咳不已。

(1)处方:紫苑、款冬花各五十克,百部二十五克。

制用:将上二药捣烂为未,每服十五克,姜三片,乌梅一个,煎汤调下,

日二次。

疗效:甚佳。

(2)处方:生龟三只。

制用:将龟宰杀去肠,以水五碗,煮取三碗,浸曲酿秣米四升,如常饮

之令尽。疗效:治愈、永不复发。

(3)处方:羊肾三具,大枣一百颗,酒五升。

制用:将羊肾、大枣放酒中渍七日。每日三次,每次一小杯。

(4)瓜子一味,浓煎常服。

15。主治热痰咳嗽。

处方:丝瓜(煅)二个,大枣适量。

制用:将丝瓜锻碾未,与枣肉拌和制丸弹子大,用酒调下。

16。主治风痰咳嗽。

处方:明矾二两,生参米一两,苦酒二升。

制用:三药共熬为膏子,旋丸豌豆大,每用一丸,放舌下,其嗽立止,

痰即消。

17。主治肺劳咳嗽。用大藕一段,去一头,灌蜜全封,煮极熟,食之。

18。主治:热痰咳嗽。处方:烧酒、猪脂、蜂蜜、香油、茶未各四两。

制用:将上药同浸酒内,煮成一处,每日挑食,以茶调下。

疗效:二至三剂见效。

19。主治:咳嗽吐血。

(1)处方:白前、桔梗、桑白皮三两,甘草一两。

制用:将白前、桔梗,桑白皮炒、甘草炙、用水六升共煮,取一升,分

三次服。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诸肉菘菜。

(2)处方:一婴儿胎发,麝香少许。

制用:将胎发烧成灰入麝香少许,乳汁调下,男患者用女婴胎发,女患

者用男婴胎发。

(3)处方:贯仲、苏方木等份,每用三钱。

制用:将上二药与生姜三片煎服,日二服。

功效:治疗年深咳嗽作脓血者有效。

(4)处方:萝卜五百克,鲫鱼二百五十克,

制用:萝卜和鲫鱼煮熟,顿食。20。主治:喘嗽失音。

处方及制用:白果仁四两,白获苓、桑白皮各二两,乌豆半升,沙蜜半

斤,煮熟,日干为米,以乳汁半碗拌湿,九蒸九晒,制九如绿豆大,每服三

五十九,白汤下,神效。

21。主治:气喘咳嗽。

处方及制用:猪爪甲二枚,挠灰研细,入麝香当门子一枚,同研细,用

蜡茶清调下。

22。主治:老年气喘咳嗽。生姜汁五两,黑砂糖四两,水煎二十沸,时服

半匙,渐渐咽之。

【药茶疗法】

1。二根茶。

处方与用法:鲜芦根六十克,鲜茅根三十克。洗净阴干,切碎,煎水代

茶频饮。

功甲:清解肺热,生津止渴。

选按:芦根甘寒,能清肺胃之热,《玉揪药解》云:”芦根清降肺胃,

消荡郁烦,生津止渴。”白茅根清热凉血,《本草纲目》载其“止吐衄诸血,

肺热喘急。”二根俱清上焦肺胃之热。故能治肺炎初期,发热、咳嗽、胸痛

等症。

2。瓜蒌茶。

处方与用法:全瓜蒌洗净用蒸笼蒸熟,压扁晒干,切成丝,每次三十克,

煎水代茶饮。

功用:清肺化痰。

选按:瓜蒌性寒,味甘苦无毒。《本草纲目》载:“瓜蒌,润肺燥,降

火。治咳嗽,涤痰结,利咽喉,消痛肿疮毒。”《本草便读》云“瓜蒌,性

味与花粉相同,惟润降之功过之。故凡上焦郁热,垢腻痰火咳嗽等症,皆可

用之。一切肺痛、胸痛、乳痈之属火者,尤为相宜。”据研究:本品对肺炎

球菌、链球菌等有抑制作用。故本方适用于肺炎、支气管炎、肺痛等引起的

肺热咳嗽、咯吐黄痰等症。

方源:《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3。罗汉果茶。

处方与用法:罗汉果十五至二十克,用沸水泡闷十五分钟后,代茶饮。

功用:清肺止咳,润肠通便。

选按:罗汉果,为葫芦科植物罗汉果的果实。性凉味甘。《广西中药志》

载“罗汉果能止咳清热,凉血润肠。治咳嗽、血热肠燥便秘等。”《岭南采

药录》中治疗痰火咳嗽,以罗汉果和猪肉煮汤服。故本方适用于支气管炎咳

嗽痰多,伴咽喉疼痛,大便秘结等症。方源:《全国中草药汇编》

4。兹胃和中茶

处方与用法:朱拌竹茹三克,鲜青果十个,厚朴花、羚羊各一点五克。

上药共制粗未,水煎代茶饮。

功用:化痰助运。

选按:此方为西太后临终前数小时“气虚痰生,精神委顿,舌短口干,

胃不纳食”病危时所进之代茶饮方。方中竹茹、青果清化痰热,厚朴花宽中

行气化湿,羚羊清热解毒,平肝息风,故本方适用于年老气虚,肺热咳嗽,

症见痰多黄稠,难以咯出,口渴咽干,胃纳不香等。方源:《慈禧光绪医方

选议》

5。润肺止咳茶。

处方与用法:玄参、麦冬各六十克,乌梅二十四克,桔梗三十克,甘草

十五克,上药共制粗未,混匀分包,每包十八克。每用一包,放入茶杯中,

沸水冲泡代茶饮用。功用:润肺止咳。

选按:方中玄参、麦冬甘寒清热养阴生津,桔梗、甘草功专开肺祛痰。

乌梅一味。《本草拾遗》载:“去痰。。”。《本草纲目》谓“敛肺涩肠,

治久嗽,泻痢。”王好古亦云:“乌梅,能收肺气,治燥嗽,肺欲收,急食

酸以收之。”据研究,本品对肺炎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百日咳杆菌等均有

抑制作用。故本方适用于阴虚内热,肺燥咳嗽,痰少粘稠难咯等症。方源:

《中草药制剂方法》

6。皂荚芽茶

处方与用法:嫩皂荚芽五百克。先将其杀青,炒揉、焙干,如制茶叶法,

并碾为细未。每取三克,放入茶杯中,沸水冲泡代茶饮。

功用:祛痰除湿。

选按本品为豆科植物皂荚的嫩叶,据研究,皂荚叶含少量生物碱之刺皂

荚碱。有祛痰作用,能刺激胃粘膜而反射性的促进呼吸道粘液的分泌,产生

祛痰作用。故本方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咳嗽痰多,粘稠难咯,胸闷气喘等

症。

方源:《太平圣惠方》

7。桔红茶

处方与阑法:桔红一片,绿茶四点五克。放人茶杯中,沸水冲泡,再入

沸水锅中隔水蒸二十分钟后代茶频饮。

功用:润肺消痰利气。

选按:桔红是将新鲜桔皮,用刀扦下外层果皮,晾干或晒干即成,以片

大,色红,油润者为佳。性温味辛苦。《医林纂要》载:“桔红专入于肺,

兼以发表。去皮内之白,更轻虚上浮,亦去肺邪耳。”《本草纲目》说:“下

气消痰。”故本方适用于咳嗽多痰,痰粘似胶。难以咯出之症。

方源:《瀚海颐生十二茶》

8。百药煎茶

处方与用法:五倍子五百克,茶叶三十克,酵糟一百二十克。将五倍子

捣碎,研未过筛,加入茶叶未、酵糟,同置容器中拌匀捣烂,摊平,切成约

一寸见方的小块,俟发酵至表面长出白霜时取出,晒于,贮藏于干燥处。每

取一块,放入茶杯中,沸水冲泡,代茶饮或泡汤含漱。

功用:润肺化痰,生津止渴。

选按:百药煎味酸甘性平无毒。《本草蒙荃》谓“治肺胀喘咳不休”。

《医学入门》说:“润肺治嗽,化痰,止渴。”《本草纲目》则云:“百药

煎,功与五倍子有异。但经酿造,其体轻虚,其性浮收,且味带余甘,治上

焦心肺咳嗽,痰饮热渴诸病,含噙尤为相宜。”故本方适用于久咳痰多,粘

稠难以咯出,口燥咽干咽痛等。

方源:《本草蒙茎》

9。人参双花茶

处方与用法,人参、双花、五味子各十克。煎水代茶频饮。

功用:益气养阴,清解肺热。

选按:入参益气,《滇南本草》言其“治阴阳不足,肺气虚弱。”金银

花清热抗炎,五味子养阴敛肺止咳。故本方适用于体虚肺热阴虚之咳嗽。

方源:《中医护理》

10。桔梗甘草茶

处方与用法:桔梗、甘草各一百克,共制粗未,和匀过筛,分包,每包

十克,每用一包,沸水冲泡,代茶频饮。

功用:宣肺止咳化痰。

选按:桔梗性平,味苦辛。人肺胃经。《本草衍义》云:“主治肺痈”。

李杲说桔梗能“利胸膈、治咽喉气壅及痛,破滞气及积块,(除)肺部风热。”

据药理研究,本品能使呼吸道粘液分泌量显著增加,作用强度可与氯化铵相

比。配伍甘草有显著的镇咳作用,其强度与可待因相似。故本方对支气管炎、

咳嗽有显著的疗效。

方源:《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11。款冬花茶处方与用法:款冬花十克,加冰糖适量,沸水冲泡。代茶频

饮。

功用:清热润肺,止咳化痰。

选按:款冬花乃咳嗽要药。《药品化义》云:“冬花味苦主降,气香主

散,一物而两用兼备。放用入肺部,顺肺中之气,又清肺中之血。专治咳逆

上气,烦热喘促,痰涎粘调,涕唾腥臭,为诸症之要剂,如久咳肺虚,尤不

可缺。”其件温而不燥,散而不泄,可用于一切咳嗽。据药理研究,本品具

有止咳,祛痰并略有平喘,兴奋呼吸的作用。冰糖味甘性平无毒。《本草再

新》言其能“止咳嗽,化痰涎。”故本方适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的咳喘等症。

12。清热上咳茶

处方与用法:甘菊花、霜桑叶、炙批粑叶各六克,陈皮、酒黄芩各三克,

生地、焦帜壳各四点五克,鲜芦根十克。上药除枇杷叶布包外,余共制粗未。

水煎代茶饮。

功用:清热止咳。

选按:方中桑叶、菊花疏风清肺,枇杷叶苦泄清热并能降气化痰。黄芩、

芦根清解肺热,亦能生津,陈皮、枳壳理气化痰。故本方清解之中兼有止嗽

作用。适用于外感风热,咳嗽,咯痰粘稠、口渴咽痛的肺热咳嗽症。由此观

之,茶饮雨药,亦甚灵活。不过也只可施于慢性病的调理过程中,或咽、胃

局部病变中,若重症险症,则缓不济急,当系使用茶饮时应注意的。

方源:《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13。桔皮茶

处方与用法:桔皮十克切丝,放人茶杯中,沸水冲泡,代茶长期饮用。

功用:理脾和胃,行气比痰。

选按:桔皮又名陈皮。《日华子本草》谓:“消痰止嗽。”《本草正》

说:“陈皮,气实痰滞必用。”据药理研究,本品能刺激呼吸道粘膜,使分

泌物增多,痰液稀释,有利于排出,川陈皮素能舒张支气管而有显著的平喘

作用。故本方适雨于慢性支气管炎,咳嗽痰多,色白质粘,难以咯出,胸闷

胀满等症。

方源:《患者保健食谱》

14。川贝菜菔茶

处方与用法:川贝母、莱菔子各十五克。共制粗未,水煎代茶饮用。

功用:润肺化痰,降气平喘。

选按:贝母一味有川、浙之分,川贝润肺为优,浙贝清肺化痰功专。《日

华子本草》载川贝“消痰,润心肺”。《本草汇言》谓“贝母,开郁,下气

化痰之药也。润肺消痰,止咳定喘,则虚劳火结之症,贝母专施首剂。”据

研究,贝母有扩张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莱菔子法痰定喘,有对抗链球菌、

化脓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生长的作用。二者为伍、共奏润肺化痰,降

气平喘。运用于慢性支气管炎之咳嗽痰多等症。

方源:《长寿之道》

15。杏仁奶茶

处方与用法:杏仁二百克,白糖二百克,牛奶二百五十毫升,清水适量。

杏仁去皮?

阅读医治小常识-奇方妙术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

最新网址:www.sqge.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