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没必要的话就不去做。毕竟,是把生命交到你手上的事情,人家拒绝你这份热情也上很正常的。
6.攀岩技术等级
美国的sierra俱乐部早年为方便地描述攀登路线的难度制定了以下等级:
一级是行进在石头坡上,一般不用手帮助平衡
二级是有时用手,但初学者和不灵活的人也不必用绳子保护
三级是坠落后有相当的危险,经常用到手,最好准备好绳子
四级是须要一定的攀登技术,大多数人认为,由于如果发生坠落就有生命危险,所以绳子是必要的。一般攀登者需要保护,保护点容易找到。
五级是必须用绳子和保护是防止坠落造成严重后果,在不同程度上要求特别的攀登和保护技术。从这个等级开始叫“技术攀登”。
7.攀岩器材种类
攀登自然岩壁所需要的装备和器材可分为个人装备、器材和保护装备、器材两大类。
一、各人装备包括安全带、攀岩鞋、安全头盔、镁粉袋和适宜的服装
安全带
安全带选用全身式安全带、从安全角度来说最好,但其穿戴复杂,价格较贵且舒适程度不及坐式安全带。而且现在市场上出售的绝大多数坐式安全带都设计有挂环,可非常方便地携带许多攀登工具。因此绝大多数的攀岩者在一般情况下都选择坐式安全带。攀岩新手们在选择和购买安全带时,务必购买有安全认证的品牌,并首先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规定的操作方法和程序使用,以免使用不当发生意外伤亡事故。
trango生产之安全带一向以舒适、可靠作为首要条件。撇除花巧的外观以及一切不必要的附件,只保留最高的舒适度和安全性,这正是trango安全带设计精髓。
trango安全带源用最可靠的无缝接腰带及腿带结构,再配以传统式反穿调节扣,而belayloop的受力更高达9000磅。所有型号均已通过ce的严格检定。
攀岩鞋
在攀登自然岩壁时,一般路线较长,花费的时间也较多。因此对一般的攀岩爱好者来说,在选择攀岩鞋时不要选择为攀岩比较专用的非常挤脚的拖鞋式攀岩鞋,而应选择鞋底较硬摩擦力大及鞋帮较高,能对脚踝提供支撑和保护的登山攀岩两用鞋为佳。
头盔
在自然岩壁攀登时,为有效的避免坠落时头部撞击岩壁或落石击伤头部,应佩带攀岩专用头盔。不要使用自行车运动头盔或工业用头盔等代替。
在自然岩壁攀登时,要根据当地的天气情况来选择适宜的服装。只要便于身体和四肢的活动,选择比较宽松或富有伸缩性的紧身衣裤都可。但应选择长袖衣裤,避免在岩壁上擦伤和晒伤。另外,所佩带的首饰和手表应取下妥善保管,以免在攀登过程中被岩壁或装备刮碰,造成身体伤害或丢失。
攀岩为什么要戴专用的头盔
1.正冲击试验:5公斤钝头重物(钝头半径5厘米)从2米高自由落体,砸到头盔顶部,假人(木头制)颈部承受的冲击力必须小于8千牛顿(uiaa的标准);必须小于10千牛顿(ce的标准)。一千牛顿约等于100公斤力(9.8newton=1kgf)。换言之,假人颈部承受的冲击力必须小于800公斤力(uiaa的标准),必须小于1000公斤力(ce的标准)。
2.侧冲击试验:与正方向(头顶)呈60度夹角,分别从前方,两个侧方和后方测试,钝头重物从50厘米高处自由落体,假人颈部承受的冲击力必须小于8千牛顿(uiaa的标准);必须小于10千牛顿(ce的标准)。
3.锐物穿透试验:一个3公斤重的锥状体(0.5毫米的尖头)从2米高度自由落体,头盔必须承受至少一次这样的冲击。头盔允许被破坏,但不许锐物直接触及头皮。
4.稳定性试验(也叫前后移位测试):10公斤的重物从前方和后方分别砸在头盔上,头盔必须仍然好好地戴在假人头上(测试时记录下被砸后头盔移动的角度)。
请注意测试标准第1和2条,这里传感器测的是颈部承受的冲力。说明了不仅要求头盔防冲击,而且还要有吸收动能,减缓冲击的能力,就象动力绳那样。头盔减震的功能旨在尽量减少佩戴者的颈椎和脊椎所受到的冲击。
其次,请注意测试标准第3条,虽说这是一个“通过/失败”一次性的试验,然而一个好的登山头盔(如hb的dyneema)可以胜任10次这样的冲击。耐用性在历时较长的高山登顶活动或大岩壁作业中就特别可贵了。不象一般的攀岩,头盔被砸坏了晚上可以回城里再买个新的。
二、保护装备包括登山绳、保护铁锁、上升器、下降器、快挂、绳套、岩石锥、岩石塞、机械塞等等
1.登山绳
在自然岩壁进行攀登时必须使用直径10毫米以上或采用8mm双绳,经过欧共体(ce)和国际登山联合会(uiaa)检验合格的专用登山绳,否则可能会导致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登山绳的技术特性。一般的攀登者总认为登山绳的拉力是一个致关重要的技术参数,其实对登山绳来说一般都不标最大拉力,而是标有冲击力(impactforce),延展性(stretch)和国际登联下落次数(uiaafull)这几个参数。这里先要说明一下攀登对登山绳的要求,我们知道使下降物体停止下落时的拉力远远大于其本身的重量,而攀登者在下落时最终要靠登山绳的拉力止住下落,因而登山绳给人体一个极大的拉力,这个拉力是关系到攀登者是否安全的重要参数。uiaa(国际登联)要求这一冲击力决不能大于12千牛(约1.2吨),超过这一拉力安全带或许将把攀登者的腰拉断。冲击力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登山绳的延展性,登山绳在国外被广泛称为动力用绳(dynamicrope),只有这类绳子才能应付有下坠可能性的攀登,这类绳子的延展性一般在6~8%之。
出于对攀登者安全的考虑,uiaa规定动力绳的延展性要低于8%,否则将使登山绳变为蹦极绳,使攀登者在岩壁上,上上下下乱撞,十分危险。还有一类被称为static(静力用绳)的绳子,这类绳子的延展性低于1%,或视为理想状态下的零延展性的绳子,这类绳子一般用于如下用途:洞穴探险(caring)、登山时的修路绳(fixedrope),和工业用途等。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静力绳一般颜色为白色,价格比登山绳便宜1/3,但决不能用来进行攀登。实验结果显示80kg的物体,下落0.6m被静力用绳拉住后,绳子给物体的冲击力远远大于12千牛,这对攀登者来说是灾难性的。
uiaafull(国际登联下坠次数)是检验绳子耐用性的一个参数。所谓国际登联下坠是指用来检验登山绳的一个标准实验过程,uiaa规定将一个80kg的重物自由下坠5.6m,拉住重物的登山绳长度为2.8m,物体止落时所受冲击力小于是2kn,绳子的伸长低于8%,绳子所能承受的这样下坠的次数被称为uiaafall。当然这检验过程是针对绳头标有uiaa1字样的主绳,对于1/2的辅助绳另有一套检验标准。
2.保护铁锁
保护铁锁是攀登中用途最广泛,不可或缺的工具。在攀登过程中,每人至少要携带两个大丝扣保护铁锁和四、五个以上的普通保护铁锁(根据攀登路线长度来决定。)
3.上升器和下降器
上升器和下降器有各种类型,在攀登过程中也必须携带,可根据个人爱好和使用习惯选择。注意下降器使用时间较长或过度磨损后应及时更换,各种上升器对所使用的登山绳索的直径有一定的限制,购买时要注意。
4.快挂
快挂是将两个保护铁锁用一根扁带固定连接起来的一种攀登工具。用它来连接保护点和保护绳索非常快速有效。也是攀登时必备的保护工具之一。
扁带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铁锁成为快挂,使用时一端扣入保护点,一端连接人体安全带或主绳,带来操作便利。
快挂两端的铁锁都不带丝扣,存在不慎打开或收力压开的危险,所以只有一个快挂时,不能作为固定保护点使用。
先锋攀登或传统攀登的路线中使用快挂作为临时保护点,此时主绳的扣入方式和快挂开口方向非常重要。要求主绳从快挂与岩壁之间穿入,从外侧穿出,也就是说攀登者这一端的绳头在外侧;若路线存在横向走向,快挂扣入端的铁锁门要朝向路线走向的反方向,比如路线是从左至右,铁锁开口须朝左。这样可防止脱落时绳子压开铁锁门。
5.绳套
绳套(也称扁带环)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保护工具。通常用宽1.5厘米、1.7厘米、2.5厘米的尼龙编织带经特殊方法缝制而成。标准长度规格为5厘米、10厘米(短扁带)、30厘米(半长)和60厘米(全长)。也可根据需要的长度自己用尼龙编织带连接制作。有些专门设计用来在大负角或屋檐地形使用的绳套,在攀登者脱落时为减轻对保护点的冲击力,部分特殊缝线会断裂,一旦缝线断裂,此绳套不可再次使用。
6.岩石锥
在攀登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类型和宽度的岩石裂隙使用相应的岩石锥或岩石塞来作为有效的保护点。因此攀登之前要仔细观察选择攀登路线。根据需要携带相应数量和类型的岩石塞和岩石锥。一般来说岩石锥为一次性使用,岩石塞可反复使用。
7.机械塞
机械塞是一种改进的岩石塞,作为利用岩石裂隙进行保护的装置,可根据岩石裂隙的宽窄不同,在一定范围内自动调整,并在使用后可方便的取出。
机械塞也叫活动岩塞(英文称为friends)是一种可放入岩缝,石洞,石隙等地形中固定,并成为保护点的金属器械。机械塞的外形有很多式样,平常的都有点像棒槌,下方是个把柄,上面凸起的半月形机械塞形状大小可以调控,以收缩状态进入岩缝,弹开后即可卡住。它的作用原理有点类似岩石塞,都是在缝隙里成为可的保护点,但它比后者更容易从缝隙中取出,不轻易遗留在岩壁上,是攀登中传统路线的首选。
实际上机械塞泛指的英文名字是springloadedcammingdevice(slcd)平时人们简称cam.“friend”是wildcountry公司生产的机械塞的牌子名。比如bd的机械塞叫camalot,cch的叫alien,metolus的叫tcu、fcu......美英生产的机械塞都很好(当然不同设计各有长短),其他国家的也能用,至少在价位上不错。再好用的东西,需要时手边没有也是没有用的。
注:岩石塞是规格、形状不一的金属制品,可放入岩缝、石洞、石桥等地形中并固定住,成为保护点。以放置岩塞作为保护点需要丰富的器械经验,操作者必须非常谨慎,确保岩塞在可能出现的受力方向上不会移动或脱出。不带机械部的岩石塞主要利用自身的各向不对称性和岩缝内部的形状变化,固定在岩缝狭窄处。
8.防晒油与护唇膏
高海拔山区的阳光强烈度较海边高出数倍,对于人体的舒适与健康有一定的影响,攀登过程无法避免长时间曝晒,自己必须运用衣服或防晒油覆盖皮肤降低紫外线的曝晒程度,虽然人体有天然的色素合成可以保护皮肤曝晒需求,但不要低估阳光的强度,它会引起病变,如皮肤癌。
9.驱虫剂
野外充满各式的昆虫等着动物享用他们的身体,如蚊、蝇、壁虱、瞒…等会吸人血的虫类,不一定每个人都能习惯穿长袖厚点的衣物于炙热的天气,所以会使用驱虫剂,通常含有n,n-diethyl-metatoluamide(deet)的药物的驱虫效果相当好,尤其是对蚊子,有些使用高剂量的deet可以持续数小时蚊子不会靠近,此类制成许多商品名称,不同的剂量与不同的型态有不同的效果,虽然deet对蝇类的效果不显著,但加入ethyl-hexanediol和dimethylphthalate可以增加对blackflies.deerfliesandgnats最佳效果壁虱会引起人体的疾病。如lymediseaseandrockymountainspootedfever,旅行于这些国家须每天常检查衣服与头发,晚上须仔细检查避免它们埋入皮肤,若你发现它迅速涂上厚厚的油(mineral.salad..etc)关闭它们的呼吸孔,它们会立刻撤离,若不离开让油保持半小时,然后小心意意得用钳子夹出全身,如果它埋的太深就要动手术取出头部。
三、攀冰所需个人装备
登山运动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运动项目,它不仅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而且需要配有专业的攀登装备,并且有一定的冰雪常识和登山经验。当你行进在雪山中,身处危机四伏的包围中,由于有了专业攀登装备做安全保障,你就可以无所畏惧。攀冰是攀登高山,雪山活动中必须的技能训练之一。攀冰所需的主要技术装备:
1.冰镐:有几种活动头可供调换,把的尾端有一绳套,套在手腕上,以防失手滑落。
同时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冰镐的基本结构:
(1)杆体:
不同冰镐的杆体长度各不相同。用于攀冰的要求杆体比较短,以便于挥动。而行走穿越的冰镐杆体则比较长,以便于把它当作山杖和探路时使用。通常杆体的长度在50—90cm之间。其长短尺寸的递增为5cm。选择帮镐时,最适合于你的尺寸是——握住冰镐的头,让手臂自然下垂,这时冰镐下端的尖应该与地面相差8cm左右的距离。在设计改进上,我们会发现近年出现了一些杆体弯曲的歪把冰镐。使用后发现,它的杆体可以更加容易地深深插入陡峭的雪壁之中;同时它也可以更方便地挂在你的登山包之上。其使用材料大多是普通合金钢或7075-t6合金钢。
(2)镐尖:
镐尖是冰镐最容易磨损的部分,因此它对材料的强度有较高的要求。常见的镐尖材料有全碳钢、有在刃部使用坚硬耐磨的镍铬钼合金的等等。对镐尖的外形、角度的及锯齿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在不同冰雪环境中的使用性能。如果考虑使用冰镐进行制动,比如斜坡滑坠时的自救制动,应选择镐尖顶部曲线平缓,没有太多锯齿且镐尖应是垂直或钝角的设计;这样可以避免冰镐过深过猛地插入冰雪之中,使得从手中脱落。倘若是用于攀冰,则应该选择镐尖锋利、呈锐角、有很多锯齿,以便能深深地刨入冰雪之中,获得坚实牢靠的挂点。
(3)镐锄:
在镐头的另一端,扁平,一个小锄头。主要是用于在冰雪中刨出台阶和脚窝、挖制雪窝雪洞或其他冰雪筑构。角度平缓的镐锄,允许你在使用中可以将臂膀抡圆。越宽的镐锄,刨挖量越大。
(4)握把:
有些冰镐的镐把比过去有所改进,使用了橡胶握把,增加了握把与手之间的摩擦力。但这也使得冰镐的整体重量有所增加,且更加昂贵。然而在冰天雪地的环境中,挖脚窝或攀冰时,橡胶握把的的确确比光杆握把有更好的手感和舒适性,更加牢靠、暖和。倘若是普通登山,一个光杆握把的冰镐也已足够。
(5)镐带:
有的冰镐没有镐带,不过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如果你不小心使得冰镐从手中脱落,很有可能就会从山顶山滑落,再也找不回来。没有镐带也有没有镐带的好处,可以在不同的地形和山势中,自由地在两手间交换。很多人喜欢套在腕部的镐带,这是避免冰镐滑落丢失的极佳方法。还有的喜欢使用那种可套在身上或捆结在大包上、腰带上的长镐带,它既能防止冰镐丢失,又可以在陡峭的环境中更方便地在两手间自由更换。
2.高山靴:攀登雪山必备。靴表面有防水层;有的分为外靴,内靴,外靴防水耐磨,内靴保温。
3.冰爪:同高山靴配套使用。分为8齿,12齿,16齿等。使用上分为卡式,捆绑式两种,卡式使用方便,尤其在外界条件突变或环境恶劣时,取出冰爪扣上高山靴即可。捆绑式安全牢固、可靠。
4.冰锥:使用合金钢制成,呈空心螺旋状,固定在冰面上,用力旋转深入冰层。在冰面上起到固定主绳、保护作用。
为保证固定点的牢固与安全,冰锥应与冰面垂直线成10-15度夹角。配挂装备时不要将冰锥与绳套等其他装备挂入同一铁锁,这样非常不易于佩戴手套操作。将冰锥挂入一个大的弯门铁锁,挂在最靠前的安全带装备环上或gearsling上,这样便于单手取下冰锥。受力方向不合理时,应用快挂或绳套改变冰锥受力方向。以保证在攀登者坠落时保护点不会因受力不合理而拔出或脱落。冰面较薄时,应使用短冰锥,若冰锥较长无法完全旋入冰面,千万不要将快挂挂入冰锥摇把,应用绳套在冰锥中部贴冰面着力,减小冰锥所受力矩。一种独特的保护点设置方法,用冰锥在冰面打两个相连的冰洞,然后穿入绳套,要使用180mm以上的冰锥打较深的洞,冰面要求为结实的硬冰,不要使冰面破碎。这一保护点只能用于下降或与其他保护点配合使用。多pitch攀登,冰锥要反复使用,但此时冰锥管内填满冰芯,无法继续使用,要等冰芯稍微溶化后,及时用力吹出。这样才可继续使用,若天气较冷,可用手握住冰锥,加速冰芯溶化。
5.其他为防水主绳、头盔、防水服装、防雪套、防水手套、安全带、绳套等
攀冰保护点的设置
1.冰镐保护点
在能找到保护点的情况下,不提倡用冰镐做保护点。冰镐做保护点只在硬雪中较适合。
2.冰锥的安置
当选择安置冰锥的位置时,首先要选择的冰面部分必须是坚硬、结实、不易碎,其次选择的保护点位置不影响同伴攀登,避免把冰锥安在冰柱上或冰的棱角上。在安置冰锥时自己所处位置最好能有立足点,冰锥的位置相对身体不应太高也不应太低,合适用力位置最佳,高度在头部左右最好。
在垂直冰壁上,安置冰锥最好能向上倾斜,与水平面呈10-15度角。选好角度后把安置冰锥地方的浮冰和软冰清除掉,硬冰露出后再旋入冰锥。要注意冰面上须留有足够的空间可使冰锥卡环旋转自如,以便于安置和拆卸冰锥。如果冰锥不能全部旋入冰面,绳套要尽量贴近冰面套在冰锥上,以减小力矩而使冰锥达到最大承受力。
当旋进或锤进冰锥时,如发现冰内硬度有变化,应取出来换一处安置;如发现有阻力难以旋入应马上停止,检查是否遇到了岩石,若再用力会损坏冰锥尖,特别是由铝制成的冰锥。如果旋进冰锥的长度已够安全使用,即可在冰锥与冰面交界处套一个绳套。要尽量避免在融化的冰壁上安装冰锥,被热融化的冰其承受力量的强度锐减。
3.冰钩
用钩子做保护点过去一般都用于攀岩,而现在也用于攀冰时,冰钩的制作材料是钢,冰钩的好处是找到可放冰钩的位置时不用破坏冰的结构。在没有合适地点放冰锥时,冰钩也可当冰锥使用直接锤入冰面。
4.冰做保护点
最常见的最冰柱。遇到冰柱时,把绳套在上面绕一圈挂上铁锁即成为一个保护点。当冰柱较细时,应在旁边用水锥做一个副保护点。人造冰洞保护点,是用两个冰锥由一定角度旋进冰面相交形成一个通道,从这个通道把绳子穿过珲保护点就形成了。要求冰锥旋进冰面内的长度至少15厘米,注意通道之间的冰层一定不能被破坏。
5.岩壁保护点
在攀冰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岩壁或冰岩混合地形,这要求攀冰时配备一些岩石锥。最有效的岩石锥是岩石块塞和机械塞,这两种岩石锥极易锲入和取出。攀登冰壁至少应备有6个岩石锥。
阅读极限运动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