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阅读_隔帘花影 - 书趣阁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1部分阅读(1 / 2)

最新网址:www.sqge.cc

间,挂起?t旛宝顶,蜡烛香花烧在炉内,都是沉檀,香烟馥郁,木鱼铜磬音声不断。恰也铜佛灵应,就成了一个大禅林。因此把汴梁、河南一千里内,行善参禅的大家妇女,都来进香,沿路车马不绝。四太子娘娘不二三日就来设供一次,每人诵经的馒头四个、经资五钱,又赐下宋徽宗铸的大铜鼎安在殿门首。别有古铜周彝三尺余高,汉瓶一对,俱是翡翠朱砂、千年的斑绣,供在佛前桌上。大琉璃灯——四面八付垂带,珠子宝石嵌的——点起照得满殿上金光百道,俱是宋朝大内之物。赐了一个匾额,金字朱牌,曰“敕赐护国大觉禅林”。从此这些士官瞻拜,男女皈依。月米香油,各处供送的,如运粮相似。这福清留了各庵上人习学经典,善打法器的比丘尼三十余众,在殿上诵经拜忏,二六时念功课不绝。又立起丛林的清规来,照依大相国寺的执事,也有知客、典座、库头、斋头之类,约三十余人,分任其事,把一个卧柳眠花魔女地,变做了谈空说法梵王天。有诗咏比丘尼清净修行的妙处:一钵即生涯,随缘度岁华。

是山皆有寺,何处不为家。

笠重诸天雪,鞋香净土花。

他年松偃盖,风雪护袈裟。

这里大觉寺兴隆佛事不题。后因天坛道官并阖学生员争这块地,上司决断不开,上了一个本。说这房屋宽大,与行院勾栏相近,单给尼姑盖寺,恐久生事端,宜作公所,其后半花园,应分割一半,作儒释道三教讲堂。王爷准了,才息了三家争讼。

那道官见自己不得,又是三分四裂的,不来照管。这开封府秀才吴蹈礼、卜守分两个无耻生员,借此为名,也就贴了公贴,每人三钱,到?a了三四百两分赀,不日盖起三间大殿。原是释迦佛居中,老子居左,孔子居右,只因不肯倒了自家的门面,把一尊孔夫子塑在居中,佛、老分为左右,以见贬黜异端外道的意思。把那园中台榭池塘,和那两间妆阁——当日银瓶做卧房的,改作书房。一边是烟花曲巷狭斜,一边是佛阁比丘天女。

这些风流秀士、有趣文人,和那浮浪子弟,也不讲禅,也不讲道,每日在三教堂饮酒赋诗,到讲了个色字,好不快活所在。

题曰“三空书院”,无非说三教俱空之意。有一名人题词曰:阆苑瀛洲,金谷琼楼,算不如茅舍清幽。野花绣地,剩却闲愁,是也宜春,也宜夏,也宜秋。

酒熟堪壎,客至须留,更无荣无辱无忧。退闲一步,着甚来由,但倦时眠,渴时饮,醉时讴。

短短横墙,矮矮疏窗,忔忄查儿小小池塘。高低叠嶂,绿水边旁,又有些风,有些月,有些凉。

此等何如,懒散无拘,倚阑干临水观鱼。风花雪月,赢得消除,好炷些香,说些话,读些书。

万事萧然,乐守安闲,蝴蝶梦总是虚缘。看来三教,一个空拳,也不学仙,不学圣,不学禅。

却说这有个雨花女寺中一位胡姑姑,年纪六十余岁,名号百花宫主,自成一教。头上僧帽,两耳金环,头挂一百八颗人骨的珠,身穿锦戒衣,手摇铜鼓儿,口念经咒,从着三二十女人,吃的是牛肉大荤。有一种法术:凡遇毒蛇恶兽、邪鬼魇魅,请到了百花姑娘娘,摇着铜鼓,不知口里念些甚么经咒,把那毒虫伏住,全不敢动,妖魅也消了。因此法术,人人畏敬,尊奉百花的教,奉他如神,也有投拜门下做徒弟的。听得说这尼姑福清,在四大王宫里,娘娘舍了师师府做香火院,他就起了一个贪念,要来夺此地。

不料满城士女,抬了三尊大铜佛,安了佛座,不消一月,贴起金来,盖阁修寺,造的个师师府如西天道场一般。但见:香烟叆叆,旛盖飘扬。五间佛阁,上安宝藏法轮;四面回廊,塑设须弥罗汉。粉壁泥金,三十三天画出菩提狮子座;画梁饰彩,九千九百移来鹫岭象王身。

说非法非非法,直至万法皆空;言无如无无如,到底一如不着。又有那三十二应现化身,观音普度;五十三参游法界,童子寻师。琉璃高照虚空界,是色非色,那分十万由旬;旃檀香满娑竭海,是闻非闻,只在刹那净土。黄花翠竹尽天机,墙下林檎结果;燕语莺啼皆正觉,阶前檐?生花。木鱼唤醒利名人,金磐敲回尘土梦。

那日百花姑姑坐着大轿,簇拥着一群女僧,进的大觉禅林。

早有知客报与福清知道,披了戒衣,迎进禅堂。看那百花姑到了大殿上,也不参佛,只将手里铜铃一摇,捏了个印诀,弹了三下,走去禅堂讲座上坐下。这些众女僧都来问讯,磕下头去,他稳坐不动。福清捧上松仁果茶来,就是素果点心、香蕈面筋、粉汤蒸饭。百花姑不坐高桌,自己铺下一路红毡,和这些妇人一带而坐,方才用点心。吃毕,坐着不肯起身。福清不知其意,只见随的女僧传百花姑的言语,说要收福清做个徒弟方才起身。

这福清见百花姑人人敬重,必然有些道行,闻知要收他做徒弟,欢喜不尽,忙忙取了戒衣披在身上,铺下展具,向百花姑合掌问讯,倒身三拜。这姑姑取了一串西洋琥珀数珠来,挂在福清项下,起来上轿去了。这福清结拜师父,指望传他些西方佛法,那知道百花姑要他拜了徒弟,好占这大觉寺,行他的邪教,今日这西洋数珠,做了福清的媒礼,从今再不敢推辞了。可怜一个道场,惹出一伙邪魔,造孽不校有分教:白莲池畔,又添上几丈污泥;紫竹林中,忽燃出千重烈火。

且听下回分解。

第二十七回二美女诲淫游佛殿

一老尼惑众念莲经

词曰:

试问禅关,参求者无数,往往到宅空老。积雪为粮,磨砖作镜,误了几多年少。毛吞大海,芥纳须弥,金色头陀微笑。无阴树下,绝想台前,杜宇一声春晓。

鹫岭云深,曹溪路险,是处故人杳。冰崖千丈,五叶莲开,古殿帘垂香袅。那时节,识透源流,才见龙王三宝。

话说福清尼姑又结好了百花姑子,这大觉禅林一发兴头。

却说卞寡妇、鲍指挥娘子,领着两家女子——香玉、丹桂二人,因在汴河桥住着福清庵上几间净室,时常往来,甚是亲热。尼姑们喜他寡妇子女替他做鞋脚、缝衣服;这两个寡妇,喜这尼姑们要茶要水方便些。住有半年之外,忽然尼姑福清奉了王爷令旨,搬在师师府,造寺修佛,一时热闹起来,把这小庵子撇下,另招了一个老聋姑子看守香火。这两个寡妇和女儿,领着一个痴哥,甚是孤?j,又没个男子,把酒店本钱,都被人赊骗下去。虽是一个院子住着,依旧两家过活,时常包揽些鞋面花朵,将针指来度日。听得福清新修起大觉寺来,要去随喜。

两家商议,不好空手去得。等了半月,凑起钱来,买了四盒糕饼枣面,使痴哥担了,又借了邻舍家几件衣服,把两个女儿打扮齐整。母子四人锁上房门,痴哥引路,和这些烧香妇女,走过汴河桥来。不上二三里路,望见河沿一带,翠馆青楼,几条小巷,穿过去却是大觉寺了。正值福清请了白衣庵里有道行的吕师姑法名加济,说法宣卷——来宣一卷花灯佛法的公案。

大门首竖起高旛来。这些各庵的尼姑、吃斋的妇女,把一个大觉寺通挤不开。木鱼、经声,百十尼僧和着佛号,好不热闹。

卞千户娘子、鲍指挥娘子都是老成打扮,只有两个女儿十分好看,一步步走进庵里,那些游人妇女看的人涌上来,真天仙并佩凌波出,魔女拈花送供来。

到了大殿上,先拜了佛像,早迎着谈能和知客,引至方丈,与福清问讯了,才叫痴哥挑着四副盒子,揭开看了。福清道了生受,使谈能收了,摆斋在斋堂里。母子四人吃毕茶食点心,踅到方丈来听讲,在长凳上坐。众女僧打起钟鼓法器,才请升座。

却说这吕姑子,年将六十余岁,生得黄面长眉,挂一串金刚子数珠,穿着袈裟,手执九环锡仗,两个小尼姑手执黄旛,引上法座。中间供着一尊?d金观音,香炉金磬,烧着檀香不断。

两边小桌坐着八个尼姑,管着打磬念佛。只见法师上座一毕,这些尼姑女众俱来问讯参拜。那法师只将?d金观音略一举手,便稳坐不动,把双眼闭着,搭下眉毛来,做出那坐禅的气象、得道的威仪,大声说道:“今日堂头和尚要讲甚么佛法?听老僧粗讲西来大意。”便道:人身易失,佛法难逢。夫妻恩爱,一似同林鸟,大限来时各自飞;儿女情肠,好似烧瓦窑,一水和成随处去。石火光中,翻不尽没底?b斗;海沤波里,留不住浪荡形海披毛戴角,转眼不认爷娘;吃饭穿衣,忘却本来面目。无明火里,生出贪、淫、妒、狡四大轮回;无常梦中,历遍生、老、并死七情孽债。因此阎罗老子伤心,无法救地狱中饿鬼;释迦牟尼出世,愿度尽阎浮上众生。三藏八乘,火池处处见莲花;十地六尘,苦海沉沉流贝叶。黄氏女看经,宝盖金桥迎善女;目莲救母,铜蛇铁树报冤魂。持斋念佛,袁盎超几世沉冤;礼忏斋僧,郄后证三生正果。一失脚成千古恨,再回头是百年人。

因说偈曰:

如是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意。

又问:“堂头和尚今日从何处问起?老僧放参。”只见首座有一尼僧上前问讯,说道:“佛法参禅,先讲过行住坐卧。请问和尚,如何是行?”答曰:行不与人同行,出关两足云生。

为着千峰吐翠,踏翻古渡月明。

又问:“如何是住?”答曰:

住不与人同住,茅屋青山自去。

庭前老鹤吟风,门外落花无数。

又问:“如何是坐?”答曰:

坐不与人同坐,婆娑影儿两个。

雪花扑面飞来,笑我北窗纸破。

又问:“如何是卧?”答曰:

卧不与人同卧,葛被和云包裹。

孤峰独宿无聊,明月梅花与我。

又问:“如何是色中人?”答曰:

嫫母、西施共一身,可怜老少隔千春。

今年鹤发鸡皮媪,当年花貌玉颜人。

又问:“如何是人中色?”答曰:

花开花落两悲欢,花与人同总一般。

开在枝头防客折,落来地下有谁看。

又问:“如何是人中境?”答曰:

沧海尽教枯到底,青山直待碾为尘。

又问:“如何是境中人?”答曰:

翠色黄花非外境,白云明月露全身。

又问:“如何是空即是色?”答曰:

莺啭千林花满地,客游三月草连天。

又问:“如何是色即是伫?”答曰:

万象全归古镜中,秋蟾影落千江里。

法师放参一毕,便叫:“堂头大和尚,我今放参,并无注脚,你那善男信女,优婆塞、优婆夷等,有善问法参禅的,我今大发慈悲,任凭提问,老僧信心指授。”问了半日,讲堂上坐的妇女,挨肩挤背,没人敢言语。八个尼僧,齐齐合掌,下得公座来,朝上问讯,禀法师说:“众生初学佛道,不识堂头和尚深微佛法,请宣法卷,略破愚迷。”齐声和起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堂上堂下,一齐接着念佛。

众女僧把法鼓冬冬打起,金磬一声,法器齐动,满讲堂香烟云绕,梵音潮动,真叫人骨冷魂消,尘心一洗。那法师方才开眼而说公案,众妇女僧尼,又问讯五体投地,请师宣卷。一面送上茶食香果,各人面前俱有香茶。这些听讲的人,涌将上来,又是听讲,又是看这些小姑子和美色妇女,何止有二三千众。于是法师高声演说。先念诸佛名号,念佛一毕,梵音止响,那法师高坐禅床而诵偈言:六万馀言七宝装,无边妙义广含藏。

白玉齿边流舍利,红莲舌上放毫光。

喉中甘露涓涓润,灌顶醍醐滴滴凉。

假饶造罪如山岳,只念菩提忏法王。

“今日宣的卷,是一部花灯轿莲女成佛公案。单说大宋朝仁宗皇帝年间,出在湖广襄阳府善乐村,有一个善人,姓张字元善。

娶妻王氏。两口儿一生持斋念佛,重道斋僧。年过四十余岁,并无一男半女。家传的手艺,做些花朵灯笼,生理度日。挣得钱财,算足两口儿一日费用的,略有宽余,就修桥补路,布施贫人。因此,人都叫他做‘花灯张善人’。法当赞诵,大众宣扬。”首座敲起磬子来,念曰:有宋朝,襄阳府,善人张士;同安人,王妈妈,在家修行。

两口儿,安本分,持斋把素;

开着个,生意铺,花朵灯笼。

南无阿弥陀佛

妆佛前,百种花,飞金布彩;

做空里,长明灯,三界光明。

终日里,念弥陀,口讲因果;

虽然是,不思议,无字真经。

南无阿弥陀佛

“张善人夫妻两口无儿无女,吃了长斋,每日口念弥陀。忽一日,惊动了西方我佛释迦牟尼世尊,佛眼一观,说他夫妻行善,该生一佛子出世,度他二人升天。遣了案下散花天女,化成一白发婆婆,来下阎浮世界,把《妙法莲华经》传与他夫妻二人,以成其道。果然天女变了一个婆婆,双目失明,头白如雪,年有七旬之上,手持瓦钵竹篮,来张善人门前乞化一斋。手拿木鱼,口中高声诵《妙法莲华经》,如流水相似。大众宣扬。”

敲磬一声,又念:

有世尊,在西方,睁开法眼;

见善人,宅门外,瑞气千重。

只因他,不识字,难传佛法;

差天女,化婆婆,口授《莲经》。

南无阿弥陀佛

有婆婆,隐真身,化成幻相;

年七十,双失目,白发蓬松。

手持着,木鱼子,沿街乞化;

念《莲经》,随口转,字字堪听。

南无阿弥陀佛

有善人,在门前,十分慈念;

唤安人,备茶饭,接待高人。

南无

“张善人在门首,见他口念《莲经》,手持竹杖,心中思想:‘我夫妻二人不得真经,吃的是迷斋。何人报你的恩德,花棺彩木与你送老?’婆婆欢喜不荆”首座敲磬一声,又念:婆婆当下动欢心,世上那有行善人?

捧茶捧饭养着我,只求一卷《莲华经》。

南无阿弥陀佛

随缘度日住几载,不知谁是我的亲。

善人夫妻忙不住,疾忙接着请进门。

南无阿弥陀佛

厨下烧水先洗浴,换了新布衣和裙。

一间净室忙打扫,佛堂原有佛一尊,

南无阿弥陀佛

香花蜡烛摆在上,夫妻同念金字文。

早晨送粥午时饭,一家茶水尽殷勤。

南无阿弥陀佛

不消半年三个月,《莲经》口里往外喷。

舌底莲花生光彩,动了金刚揭谛神。

南无阿弥陀佛

开口闻得旃檀气,合眼就见佛世尊。

阅读隔帘花影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

最新网址:www.sqge.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