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一天说:“家父只教过我《九歌》,《离骚》我只有粗略的了解。师傅,我不知道。”
“很好!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邝东来先生点了点头说,“琼枝是指美玉。琼爢是指玉的碎屑。琼象是指美玉的象牙。诗人这是用宝玉之美来描写宏大万千的气势。你对《离骚》只有粗略的了解,不知道这些不为怪。你说你的父亲教过你《九歌》,想来你一定很熟悉了。《九歌》的第十首《国殇》中有这样的句子,‘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那你知道玉枹是什么东西吗?”
“这……”吴一天搔了搔头,脸上得意之色全无,语气也变得谦逊了,他说,“为徒的不知道,还得请教师傅。”
“看来你过去的学习还不够认真,这玉枹呀,指的是带了玉头的鼓槌。看得出来,古人可是挺讲究的啊,连鼓槌都带玉头。”邝东来先生笑道。
接着,邝东来先生走到讲台前,拿起那本印制粗糙的《唐诗三百首》说:“这唐诗里也有很多关于玉的描写,王之涣的《凉州词》里有‘葡萄美酒夜光杯’,夜光杯是什么?玉做的杯子。李商隐《锦瑟》里也有这样的诗句,‘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这些都充分说明中国的诗词中有大量与玉石有关的诗句。刚才吴一天问我玉石与诗歌有什么关系,我想吴一天心中的问号也是大家的问号。我现在告诉你们,诗歌和玉石,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们自古就有联系,它们相辅相成,相映生辉,相得益彰。”
邝东来先生说到这里,就把目光移到了正全神贯注地倾听的常敬斋身上。他说:“我差点儿给忘了,昨天常敬斋说,大家都不明白学玉雕跟弹琴有何关系,现在我想告诉常敬斋和在座的诸位,它们的关系可大了!玉雕讲求什么,讲求韵,韵是玉雕之魂,体韵与神韵,雅韵与情韵,韵外之韵,大家想想,这玉雕与音乐是不是互通的?音乐的流畅与跌宕,是不是真正的玉雕师所追求的?玉雕是什么?玉雕就是凝固的音乐!”
讲堂里爆发出了学徒们长久的掌声。这掌声中,充满佩服和崇敬。
邝东来先生抬起双手,示意大家停止鼓掌。他说:“琴还得继续听。下面,请麻稳稳老师给大家弹琴。”
邝东来先生说完,转身离去,他的话在常敬斋心中久久回响着。
吴一天从前排回过头来对常敬斋说:“师傅是一位得道的高人,我们是拜对门了!”
在学徒的眼里麻稳稳真是一个才女。琴弹完后,是绘画课,麻稳稳教大家画素描,常敬斋跟迦耶住持学过绘画,有绘画基础,对麻稳稳讲的简单的绘画知识没有兴趣,这让麻稳稳看出来了。当时,常敬斋正拿着画笔在勾勒麻稳稳的头像速写。麻稳稳见常敬斋不认真听课,站起来快步走到他的身边,在常敬斋想藏了画纸的时候把他的速写拿了过来。麻稳稳将常敬斋的画在众学徒面前展示出来。她说:“这是常敬斋画的人物画,你们看他画的是谁?”
吴一天说:“我看那画上的人就是老师你呀。”
“是我吗?”麻稳稳装出一副认真欣赏的样子说,“我看这画上的人不是我,倒像个妖怪。”
麻稳稳的话,引起全场一片笑声。
“大家笑什么?常敬斋画的就是妖怪嘛。你看,这个有点儿像我的妖怪整个人的比例严重失调,不符合人体结构的规律嘛。你们看他画的头,如果他画的这个是我的话,头太大了;眼睛与眼睛的距离太开;鼻子和下巴都太长;那耳朵,大得都要垂到肩膀了。常敬斋,我说得对吗?”
常敬斋羞愧地低了头。
麻稳稳接着道:“从常敬斋这画上,我知道他缺少素描功底,但常敬斋的绘画也有可圈可点之处,他的线条流畅,对人物瞬间神态的把握入木三分。如果他在绘画上能够保持谦虚的品格,从基础做起,几年下来,他可以做我的老师。”
下课后,麻稳稳把画还给了常敬斋。她说:“原谅我让你当众出丑了。但素描实在太重要,要做一个好的玉雕师,没有素描功底是不行的。”
常敬斋不好意思地说:“麻稳稳老师,该请求原谅的是我。”
“你是在缅寺里跟僧人学的绘画吧?”
她的问话让常敬斋感到震惊。他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你的画缺少烟火味。”麻稳稳说,“我还从你的画中看出,教你绘画的人,心中有一种巨大的仇恨。”
“是的。”常敬斋点点头说,“你有一双让我钦佩的慧眼,他虽是僧人,但他确实有着巨大的仇恨,他恨那些侵占了你们国家的人,他不愿当亡国奴。”
“我也不愿!”麻稳稳表情凝重地转身离去。
在常敬斋的眼里,这个才华非凡的女子,转身匆匆离去的样子像个义愤填膺的战士。
经过了近三个月的文化基础培训,常敬斋他们终于迎来了盼望已久的玉雕课。
邝东来先生在上玉雕课之前,给所有的学徒都送了一个翡翠挂件。他说:“我希望你们都把它挂在身上,经常地用手去抚摸它,就像抚摸自己的心。在所有的饰物中,玉与人最亲,金钱是钱,钻石是价,而玉,是生命。天长日久,你在爱抚中会发现,玉是活的,跟人一样有体温甚至有心跳。在你丝丝缕缕的滋养中,玉已经留存了你的生命之气,有了你的灵性,玉能养人,人会养玉,这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和谐。”
大家纷纷把挂件戴到脖子上。
邝东来先生拿出了一块未经雕凿的翡翠原石继续道:“玉雕是件严肃而认真的活计,因为玉石的珍贵性,它不允许你犯错误,面对任何一块毛料,要多观察,多想,多构思,切勿轻易下手。一个玉雕师,从一块原石开始,必须经历审外观、思创作、细雕刻、研抛光这四个重要的过程,每个过程都不能马虎。顾客把一块毛石交给你,他交给你的不仅是价值不菲的翡翠毛料,还交给了你一份信任和期待。我希望你们今后随时随地都不要辜负这份信任和期待!
“玉石文化说白了就是一种吉祥文化,在翡翠雕刻中,讲究吉祥寓意,意必吉祥。你们必须花工夫,深入地去研究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翡翠制品从清朝以来,不仅使用广泛,而且花样翻新很快,它已经跟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了。光清末以前的翡翠旧饰就有领管、龙钩、带钩、朝珠、扳指、如意、管子、扁方、帽正、压发、顶子、鼻烟壶、烟嘴、二环扣、三环扣等。到时下的民国,在旧饰基础上,时饰又层出不穷,诸如戒面、玉锡、怀古、马鞍戒、胸花、胸坠、胸饰、耳坠、腰坠、烟嘴和工艺精湛的各类摆件。人们喜欢玉,自古有之。古人云: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与玉比德焉。这是什么意思?这是说,君子如玉,玉是君子。大家认真观察一下你们脖子上的翡翠挂件,温润的色泽是不是让我们感到了仁慈?质地的坚韧是不是让我们体会到了品格?圆润的外观是不是代表了公平和正义?轻轻弹拨它,那清越之音是不是让我们想起了谦直美德?古人佩玉,不是单纯为了外在的美观,更重要的是要向他人展示自身修养的程度,要求自己时刻用玉的品性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玉是石头,但不仅仅是石头。玉身上负载了太多的东西,玉与人在缘分上已经纠缠不清。我不知在座的有几人读过《红楼梦》,贾宝玉他生下口中含玉,那块美玉陪伴了他的一生,玉在人在,玉失魂散。曹雪芹是用这个故事来说人与玉不可分的关系。玉与人的精神、心灵密不可分。我在先前已经说过,玉不雕是顽石一块,没有太大价值。然而,同样的一块翡翠原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雕刻,价值也有天壤之别。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一个工匠与一个大师赋予这块石头的生命含义不同,表达的韵味不同。我希望在座的人都能成为大师,而不是做一个鹦鹉学舌似的只会照葫芦画瓢的工匠。我的话讲完了。下面,大家仔细观察一下我这块翡翠原石,然后告诉麻稳稳老师,你自己认为它做什么合适,并把你的构思用草图勾勒出来。”
邝东来先生说完,拂袖离开了教室。大家争先恐后地到讲桌前,去看那块翡翠原石,七嘴八舌地说了自己的想法,有人说可以用它做个观音,有人说做弥勒佛,有人认为做个摆件更合适。那气氛,犹如热锅里的豆子一般。
学徒们对翡翠雕刻的热情,在后来雕凿工艺的具体学习上,渐渐冷却了下来。翡翠雕刻是一项辛苦的活计,得一边双脚不断地蹬踏制造动力,而且,工艺之复杂,学起来甚为不易,单琢磨工艺就有铡、錾、冲、磨、轧、勾五种。这五种工艺,每件翡翠雕刻都不可少。铡工是用金刚石轮铡去墨线以外无用部分;錾工是用金刚石轮根据凸凹深度进一步錾去无用的部分;冲工则是用小圆砣将高低不平的部分冲成翡翠雕件的粗坯;磨工是用大小不同的磨砣磨出大样;轧工是用轧砣加细,如开脸、开眉等;勾工是用勾砣勾出细微的花纹。这每一步工艺都是细活,一点儿都不能马虎。翡翠雕刻中,让常敬斋感到最难也是必不可少的就是花纹的雕刻。花纹雕刻工艺中的勾花、勾辙花、顶撞花、叠洼花和镂空花,样样工艺都不简单,稍有不慎就会留下败笔。而且,翡翠雕刻工期长,特别考验人的耐性和耐力。
吴一天有一天这样对常敬斋感叹道:“如果我早知道这翡翠雕刻是如此繁复,我才不求爷爷告奶奶来学哩。敬斋,我就想不通你,都腰缠万贯了,还来受这份活罪。”
常敬斋笑道:“因为我喜欢受罪。”
麻稳稳在看了常敬斋雕刻的学徒作品后找到了他。麻稳稳认为常敬斋在设计上构思奇巧,材质美与造型美珠联璧合,既有创意又不失和谐。在雕工上刀法硬朗,充满了力量,增强了作品的震撼力和冲击力。但常敬斋在花纹雕刻上,柔性不足,显得过于生硬。麻稳稳说:“敬斋,一个好的玉雕师,不雕刻好花纹是绝对不行的。在翡翠雕刻中,花纹雕刻占了很大比重,特别是挂件,几乎就是以花纹图案来表达主题的。花纹的雕刻,你得跟我学。我跟师傅说了,今天下午,我带你出去。”
“出去干什么?”常敬斋问。
阅读翡暖翠寒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