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二一章 阿远去打工_八零后光辉普照 - 书趣阁
首页

搜索 繁体

零二一章 阿远去打工(2 / 2)

最新网址:www.sqge.cc

“你长眼睛了没有,没看到后面写着限女生?”

阿远无奈地走了出来,顺便看了一下,果然有限女生的字样,但是小了那么一点,口里暗骂自己,真是该死。

阿远心里思索,连这样的饭馆都进不去,就凭自己现在这个样子,那些酒店就别丢人去了。

该干什么呢?这个问题重新萦绕在心头。

这时,阿远心里有点着急,弄不好就要在大街上继续行走一晚了。摸摸口袋里的钱,心里有数,才是二十三块五毛钱,现在大概两三点了吧,吃口饭吧,吃完饭就背水一战了,这次就算花上兜里所有的钱,也要吃饱,不能再没精打采这个样子了。

于是阿远鼓起勇气,走进了一家比较好的饭馆,张口就要道:“炒面?”

“先生,我们这里没有面,是炒菜米饭。”

“哦!菜单?”

服务员看到满脸脏兮兮的面前的这位小伙子,首先是笑嘻嘻的,当然这笑里含有真诚或者讥讽。

当服务员听到阿远现在的口气,倒是不敢笑了,可能这来头还不小,就赶紧把菜单拿到阿远面前,阿远寻找了半天,就是没有找到一个十块钱以下的菜,那就只能点一个菜了,兜里的钱向他警告。

点就点一个菜吧,心里思索,要是米饭还要钱,不就刚好差不多了。阿远计算好了吃完饭就要负的账,脸上一阵火辣辣的感觉,稍有的读书人的自尊又一次受到严重的挫伤。

也许是服务员看到了阿远的真实情况,笑嘻嘻地说:“先生,米饭不要钱,免费。”

阿远说:“哦,我知道,刚吃完饭,还不是很饿,就只点一个菜吧!”

点完菜,阿远朝四周看了一下,结果他就是没有发现只点一个菜的顾客,都是整桌子的饭菜,而且个个看起来都饱地口都懒得张,所以,满桌子的饭菜看来都要浪费了,阿远为现在这种严重的落差感到一阵刺痛,然后抿嘴一笑,大有笑破红尘之义。

需补充一下,阿远到底点的什么菜,有没有用完兜里的钱,因为这个很重要,如果用完了兜里的所有的钱,下顿饭怎么办?总不能让这个年轻小伙子伸手在满大街要饭吧?

的确,阿远几乎用完了兜里的钱,是十八块钱一盘的宫保鸡丁。这样兜里剩下的钱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就是五点五零元钱,还够一顿今天早上吃的那样一顿饭的饭钱。

吃完饭,阿远花了五毛钱上了趟厕所,为了这趟厕所上的值得,阿远在里面大概花了四十分钟的时间,除了上厕所,还在里面梳洗了一番,当然是最简单的那种,洗洗脸,用手整理了一下头发,还拿出自己的毛巾,弄湿后,擦了擦自己的衣服。

一切完毕后,阿远走出了厕所,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那就是:“焕然一新”。

阿远来到一家酒店门前,停住了脚步。此时,阿远是这样思考的,如果能在酒店当个服务员,就是挣不了多少钱,毕竟是饭店,也至少有口饭吃,眼下当务之急是今天晚上过后的一顿饭,不然就会沦落到街头,只能讨饭了。

事实上,阿远的计划总是赶不上眼下的变化,阿远现在只需要一碗饭,这个打工的条件不高吧,况且阿远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吧,不至于连一口饭都混不了,回去,家里人会怎么看你,阿远想到这里,再一次感到读书人的自尊心隐隐作痛。

阿远暗示了一下自己,快步走进酒店,走到收银台旁,问了声:“这里需要服务员吗?”

“先生,稍等……请随我来。”

阿远随着这位前台经理走进了电梯,到了这栋楼的最高层,进到了总经理的办公室。

“这位小同志,读过书吗?”

“读过,现在在一所中学教书。”

“当老师,是个好职业吗,为何出来打工?”

“一言难尽?”

“你这样的人才,我这里恐怕用不着,因为我这里急需服务员,不需要学历太高,只需人长得端正就可以了,这样的活,还是年轻小伙子干比较合适,至于你吗?说实话吧,显得有些年少早衰,可能小同志还没有三十吧?看,连头发都快秃顶了,唉!读书太多的人,一看就不机灵,干我们这行的,面子上是很重要的,服务员的笑脸,就是我们的资本啊!这位小同志,看起来长时间没有笑过了吧,马上干我们这行卖笑的职业,也许有太多不适应。”

这位老板看起来是个老土,看来也是位白手起家的农民,这是阿远的猜测,看来就凭这些刚才说的话,阿远的猜测没错,因为这里的话语含有同情。

同情归同情,阿远还是被委婉拒绝了,而且花了阿远宝贵的时间。

阿远没辙了,干脆到建筑工地去,看有没有能干的活。

阿远转了几个建筑工地,老板看了阿远一眼,连个话都没有。

“我们的这里是苦力,用不上学问,至于学历,这个地方谁会看,根本就没有拿出来的机会,一看你读书人的模样,能干个什么呀?”阿远走出包工头的帐篷,隐隐约约听到了这样的议论。

阿远显得很无奈,怎么办呢?看来今天晚上是又没地方去了,只能走在大街上了。

看来,这座城市注定了和阿远无缘,阿远已走了一天一夜的路了,不能再走了,该睡上一觉了,但到那里去睡呢?

阿远站在茫茫人海的大街上,欲哭无泪。

此刻,阿远的心理再也没有了打算,他意识到,从前的那些想法、打算,是多么的混蛋啊!

看来,读书,读到师大本科毕业,读到这个份上,也算是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社会上的多余人,没思想的人,没用的人。

看来,教育能把一个人教育到这个份上,也算是教育伟大的功力。

从古至今,封建统治者苦苦寻觅的钳制人们的思想的法宝——科举制,没想到几百年后的今天,终于结出丰硕的果实,可惜的是,这些愚蠢的统治者只看到了一小部分知识分子的力量,的确,读过书的坏蛋,不但能损人利己,而且能祸国殃民。他们却没有看到人民的力量,所以,中国的革命史基本上是一次次农民起义血泪史。

他们错了,错就错在他们忽视了用体制教育钳制农民的思想,而是用神的力量来忽悠农民,所以农民造反了,而且历史上的几大王朝都是被没有读过书的农民推翻的,事实善于雄辩,不详细的同志,可以翻翻咱们中国人的历史,不要为西方殖民者开拓的肮脏文明史而汗颜了。

能把这种思想的钳制普及到广大农民,这是科举发展史上的又一高峰,将会载入史册,留下来给我们的后人们思考。

通过考察历史,历史上农民的生存法宝,此时的阿远,当务之急是缺少两种能够生存下去的本领:其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言外之意是说,你一天不能计划的太多,想的太多。公里化的说法,就是没思想,才能生存下去。这条公理,放在现在的公务员里,可能也适用吧?现实善于雄辩。

其二,不管什么东西,只要填到肚子里,能解决“饿”这个棘手的问题,什么事?管他三七二十一,睡在阳光里,取暖暖。这样也是生存之道。

就这两条,阿远,也许不甘心呀!

读过书的人,你说让他不想,不思考,这也许闷得慌。

就说说填肚子这个问题吧,你说政府给你个千儿八百的,你说你吃的不好还可以,但总能填饱肚子吧?阿远的回答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统统的都不管,因为政府给了他们一份地,这就是吃饭钱,让他们自生自灭,这也是农村最流行的赡养父母的最好办法。

但老婆孩子怎么办,老婆也不管了,就孩子,孩子一月的奶粉,买有问题的“三鹿”,也得四五百吧,你说我当时的工资是六百八十元,我该怎么计划我的生活啊。

老婆也怨言:“跟上个你,还不如找个打工的,现在当保姆,或许也能给孩子供给奶粉吧,你说,这孩子断奶好几周了,况且我还没奶,刚生下来,总不能就给他吃饭吃馒头吧?”

听着孩子的哭声,阿远忍痛割爱,离开了家,走上了打工之路。

现在能理解阿远站在街头,欲哭不能的心情了吧?

按照中国农民的那两条生存之道,其实像阿远这样的刁民该杀,原因有:你为何要给孩子吃奶粉呢?这就是农民这个阶层享受的待遇吗?靠,还吃品牌的“三鹿”,这不是存心找死吗?

阿远一句话只狡辩了半句:“哎!要是这次孩子多吃一点“三鹿”的话,有个三长两短,我可就真死定了。”

为何?

原因是好像中央电视台新闻里面说,三鹿奶粉事件牵扯到的孩子一律免费治疗,可阿远当时就抱着孩子去检查,大夫说我们还没哟受到免费的通知,阿远狐疑,难道中央电视台也胡说不成,大夫说也许在不久的即将来会免费,但挂号费,检查费啊,你总得交吗?

你说,孩子都这样了,还能等到什么时候免费了再看?阿远就给当地的信用社说情,跑关系,终于带出来了两千元,给信用社的主任跑了五百元的情,剩下一千五,在阿远不知情的情况下,主任还强制给阿远交了不知多少钱的股经,反正到阿远手里的现金除了来来去去的车费,现在只剩下不到一千元。

阿远拿着这不到一千元的钱去省城给孩子看三鹿奶粉引起的结石。

结果就挂号费二十,阿远就问了一下,挂号费怎么从五元涨到二十了?挂号人员的回答是,坐诊的是邀请来的专家。阿远当时也蛮高兴的,专家级的吗?贵点没啥,只要能消除结石就好了。

阿远抱着孩子走到“三鹿”奶粉事件绿色通道,通过拥挤的人群,看到了里面的专家。结果很难相信的是,那个大夫不就是上次给孩子打吊针连针都好几次没插好的大夫啊,怎么现在变成专家了。

结果阿远等了一天一夜,抱着孩子在医院的通道上睡醒了之后,才排到专家面前,得到的专家检查结果是:“需住院观察一段时间。”

阿远崩溃了,住院需多少钱呀?况且还不知道需多长时间。

结果,阿远看到,几乎是所有来这里看的孩子,不管吃没吃“三鹿”,都需住院观察一段时间。

医院里住不了这么多孩子,就在医院的通道里住,连通道都没法走人了,就住在医院前的空地里,搭建了帐篷,来自边远山区的孩子,父母的怀抱,就是最好的温床了。

老天开眼,阿远在医院的通道住了一周后,观察结果:“无异常”。

阿远去办出院手续,令阿远不解的是,竟然住在通道里的这一周,还需缴纳床头费,既然孩子是好的,阿远也就不管那么多了,出才免灾。

想到这里,那种纯朴的已在中国农民的血液里流淌了几千年的生存观:“老天是有眼的”,再一次激励阿远无论遇到什么,活着,活下去是正理。

于是阿远在老天爷眼睛眨呀眨的呵护下,拉着老天无形的手,在大街上再次度过一夜。

他怀抱着“老天有眼”的精神支柱,今夜的大地睡着踏实。

还在睡梦中的时候,似乎有人拉醒了阿远,等从睡梦中回过神来,阿远觉得眼前的这个人面熟,没等到阿远继续反应,这人便开口说话了:“小伙子,跟我来”。

原来这人正是建筑工地的那位农民老板,看着这小伙子的确没地方去了,就把阿远领会了工地,让阿远跟着自己打杂。

就这样,阿远初来乍到,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一份工作,打工生涯从今开始。

每年的假期,阿远的社会角色就会由老师变成农民工。

阅读八零后光辉普照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

最新网址:www.sqge.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