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费明来到小英的岗位。
“腐乳妹,机会来了,厂部出了一个通知,要从车间挑选一名工人上办公室做打字员。”
“我又不会打字?!”
“嗨,谁会?上去学。条件是有文化,字迹端正。车间里,你那手字是写得最漂亮的”
字无百日功。陈小英闲暇时就喜欢练字,在车间待工时,她也喜欢在纸皮上练字。
费明说帮她报名参加厂部的考试。他走开后,拉长过来对她说:“小英,你肯定能考上打字员,如果你考上去,我这支原子笔送给你。”
“真的?”小英望着拉长手里的原子笔说道。
那是一支很漂亮的原子笔,是港商从香港买来的,每位管理人手一支,原子笔外壳是用不锈钢制做的,笔芯质量好,写起字来很畅顺。
小英从未见过,一直很羡慕拉长手里的原子笔。
“你去考吧,我说话算数,保证给你。”拉长鼓励她。
事情说起来也凑巧。
前段时间,小英同住宿的林雅芳,在宿舍和一帮姐妹们聊天,说自己过二天要和开发部的技术员一起到省城出差。
林雅芳来家电厂前曾在省城参加过半年的电子培训班。
来到家电厂不久,就被抽调到开发部工作,开发部正研发示波器,这是生产电子产品必须用的仪器。因为外商上来办电子加工厂,需要很多生产仪器。赵继龙觉得研发生产一些简单的仪器有很大的市场,利润很可观,就专门成立了开发部,抽调了一些技术骨干研发示波器。
宿舍里的姐妹们,说林雅芳吹牛不上税,厂部怎么会派她去省城出差呢?
林雅芳有点委曲,她想起人事部张部长给她开的证明,于是拿出来给大家看:“信不信,证明都开好了,我才不骗人哩。”
“哇,真是。”一张证明,羡煞了众人。
陈小英看着证明上写的字说:“好漂亮的字!”
她太喜欢那手字了,叫林雅芳给她抄写证明。
反正闲暇也没啥娱乐,小英就模仿那张证明,抄啊抄,抄写了好几天。连证明都背得滚瓜烂熟,字体也写得有几分相像。
这天,姐姐大英,拿着一床丝棉被来到宿舍。
“小英,你看姐姐给你买了啥?”
“啊,棉被。”小英兴奋极了,打开棉被,把整个脑袋都埋进去:“好柔软,好暖和啊!”
大英说“爱姐来信了,说家里开始分田到户了,我把一年存的钱都寄回家里了,他们要买化肥,买小鸡小鸭还要买一头小猪呢,还种了菜,日子比以前好多了。”
小英,拿过信读了又读,两行泪水不知不觉就流了下来。
“姐,费明帮我报了名,星期天我要参加考试哩。”
“考吧,我过来就想叫你去考呢,在家的时候,你的学习就很好,家里穷,不能供你读高中,小小年纪跟我出来打工,姐的心里也不安呢,睡个好觉,星期天考一个好成绩,争争气!”
厂里有四十多个员工,报名参加了考试。
题目不难,陈小英语文、数学、英语都考得很顺利。
语文的作文题也真巧:本厂职工出差联系业务,写一张证明。
看着这个作文题,小英心都要跳出来了。
果然不出所料,陈小英考试获得第一名。
第二名是利佳车间的浸锡工李雄,字写得非常漂亮端正和她仅差一分。
厂部会录取谁呢,看着公榜,小英心里忐忑不安。
“两位都要!”人事部长张良说:“李雄可以留在人事部工作。”
“从今天起,你们就脱离车间,在厂部上班了。”
张部长这句看似轻描淡写的普通一句话,却经常萦绕在陈小英脑海中,一直磨不掉,挥不去。
陈小英学习打字机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打字机有个明显的缺点,只要字打在了蜡纸上,就不容易增减、修改了。
必须要死记烂背记住那些汉字的位置。
打字机上面安装了几千个活体铅字,字体全部是反刻,通过手柄前后左右的调动,将铅字打在蜡纸上。
厂部所有的文件,合同,资料,都靠这台打字机打印出来。
开始陈小英打字速度缓慢。韦厂长是个急性子,常常骂她:“你这么蠢,回去种番薯啦!”
她只能回到宿舍偷偷地流眼泪。怎样才能加快打字速度?没有其它办法,只有日夜勤练。
夜晚下班,她对守门的王伯说:“王伯,迟半个小时关门,我请你喝汽水。”王伯是位通情达理的人,也没难为她。
慢慢地她就摸透了打字机的脾性,打字速度也越来越快,她把字盘里的铅字重新组合安排,把常用的词组排在一起,速度快了很多,一分钟可以打一百多个字。
这天下午快要下班了。发展部长欧华急匆匆走进办公室大声嚷道:“有没有搞错金威车间的跛脚温上班时间,敢带女工回宿舍乱搞!”
陈小英正在打字,听到欧华的叫喊,心里“格登”了一下,手都软了:“难道姐姐她……”
原来,金威车间报关的进料合同《登记手册》需要到海关核销换新的,如果来不及换,会影响第二天的香港进料,出货。
下午一上班,欧华就去找温滔非和仓管。可是跑遍车间也不见两人的人影。
车间主任林海说,一上班就见温先生和仓管出去,说是有急事要办。
欧华等了很久也不见两人回来,在车间里急得团团转,实在不能再等了。
林海见他急成这样子,就提醒了一句:“要不,你到温先生宿舍去找一找。”
欧华跑到温滔非宿舍门口,大门紧闭,侧耳一听,里面有电视机传出的歌声,叫了几声温滔非,不见回应,一会连电视声也没了。
欧华一时火气冲上来,一脚踹开房门。
眼前一幕,欧华看呆了:温滔非和仓管熊萍正急忙提着裤衩……
欧华大叫一声:“有无搞错呀!”他退了出来,将门虚掩。
一会功夫,温滔非出来大声反问:“你有无搞错?!”
欧华把事情一说,温滔非脸都白了,从宿舍拿了一条万宝路香烟塞给他,叫他不要张扬出去。
幸好,时间来得及。欧华在海关办完事情后,回到厂部,把这事向赵子龙汇报了。
这件事情提醒了赵继龙。
他了解到仓管熊萍是温滔非提拨的。
“不行,提拨车间管理的人事权,一定要全部收回我方,否则,很容易出乱子。”
他借这件事情说服了雷霆先生。雷霆听了这件事更是恼怒,立马炒了温滔非。由朱子峰介绍的香港人方邡顶替了跛脚温的工作。
上头查家用电器厂员工领港薪水一事,雷声大,雨点少。
只是派了两位干部,水过鸭背一样,问了几位车间领港币的管理人员,回答是:我们是香港老板请的,当然老板发工资。
韦厂长和刘定坚对着调查人员说:“港不是厂部发的,香港人请的管理,他们发港币工资与我们无关。”
两位干部说:“我们都是一家人,自己人好说话,无所谓,就怕事情被别人捅到政府有关部门,怪罪下来,我们也担待不起。”
刘定坚说:“我知道,我知道,这些事情可大可小,现在你们查清楚了,也好有了交待。”
两位干部:“嘿嘿,哑巴吃饺子心中有数,真的不是厂部发的港工资,我们会向领导解释清楚,你们也要好自为之啊。”
韦厂长把两条早准备好的万宝路香烟用报纸分别包起,塞给了两位干部。
随着年底的来到,家用电子厂把借来的二万五千元还给了民用工业公司,还上交了一万五千元的利润,调查发港币一事就像蝉知掉下地,再也没了声响。
一年下来,创汇四十多万,除了该交的费用外,家用电子厂盈利七万五千元。
赵继龙叫朱子峰把香港的黄页电话薄带了上来。
电话簿厚的像砖头,里面有香港全部的工业制造厂的电话号码,地址。
陈小英把招商引资的信函打好后,照着黄页上的地址,发出了上千封信。
厂部各部门都充实了人马,经理,厂长,分厂长,各部门主要负责人都配备了对讲机。
对讲机是朱子峰从香港买上来的,有了它,大家相互联系就方便了很多。
这一天,南安市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打来电话,要调查家电厂私自开通对讲机的事情,通知他们派人到委员会办公室去一趟。
欧华和朱子峰匆忙赶到了无线电管理委员会。
一进门就被一个自称是钟主任的训斥了一顿:“你们好大的胆子,没经我们批准敢私自开通对讲机?无线电频谱资源属国家所有!懂不懂?”
“我们不懂,真的不知道,我们是从香港买回来的,主要是用来联络方便。”两人唯唯喏喏。
“进口无线电发射设备以及使用辐射无线电波,都要先到我这里备案,审批!你们真是胆生毛了?”钟主任指着几台仪器继续说道:“看,这些都是监测器,你们使用的对讲机的电波,我们都能监测到。”
两人凑上去一看,只见一条条的电波一会像闪电一样,一会像心电图一样闪来闪去看不出所以然。
“如果,人人都像你们一样,这电波就像马路上的车没有交通规则,岂不是乱晒大笼(乱套)。”看见两人盯着仪器,很诚恳的样子,钟主任口气没那么硬了。
“本来要罚你们款的,这种事情是头一次遇到,你们也不懂,我提出警告就算了,你们写一个申请报告,我们审核后批准就行了。”
企业自己私开对讲机,正如钟主任所讲,他们也是头一次遇到,改革开放有许多新鲜事都是第一次,他们也要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将它规范起来。摸着石头过河,一步一步走过去。
事情办好后,朱子峰心里也很高兴,见了港商朋友他就吹水:“你们看,我们有什么不能办的?连无委都搞掂。”
港商也不懂,听他一说,这事可能很大件事,家电厂真是有通天本领。毕竟港商一听说“委员会”三个字都是很怕的,以前文革时期什么委员会好像权力都很大!
这一年,邓南巡,到珠江三角洲视察了一圈,肯定了建立经济特区的意义。国家又开放了一批沿海城市作为经济特区。
人们从过去的下乡热潮猛醒,再次形成了下海热浪。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许多人离开了国营企业,纷纷办起了各种公司。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成为时髦的口号。
企业迅猛发展,赵继龙激情澎湃,他认为家电厂靠来料加工厂,适应不了社会瞬息万变一日千里的发展速度。
他决定成立:英芝电器公司。
成立公司后,他就和中医院的护士潘兰结了婚。婚后他思考了很多,如果自己在今后的日子,不慎犯错,就会影响家庭,影响自己的一生。
自从上头公司调查员工发港一事,他就感觉有点不妙,想起之前为金属加工厂跑内销指标,因外汇与人民差价,多出三百元人民,外商把三百元作为奖金奖励他,竟然有人向上举报说他投机倒把调查了一番,并勒令交给南安市纪检。一系列事件,他如坐针毡,觉得在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会有很多不完善的问题,自已一不小心,很容易犯错误。心里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经过思考,他作出了一个自己认为荒唐可笑的决定,真的荒唐可笑吗?然而往后的事实证明,此举并非荒唐可笑!
赵继龙决定将自己创业的企业进行承包。
他来到民用工业公司,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林啸天。
林啸天同意了。
一份《经济承包合同》正式摆在了林啸天的办公桌面。
合同的开头语写到:根据十二届二中全会公报,《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精神:要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全民、集体、个体经济相互之间灵活多样的合作经营与经济联合,有些小型全民所有制企业还可以租给或包给集体或劳动者个人经营。
合同规定:每月向民用工业公司上交一万五千元,年包十八万元。一包两年共缴三十六万元。
保证本企业每年盈利十八万元,两年合计三十六万元,并分别当年转为固定资产及企业流动资金。
一切税项、管理费、厂房租、水、电个人承担。
公司给予企业产、供、销、人、财、物的自主权。
如无法完成所有承包指标,赵继龙愿意接受行政、经济上的任何处分,并以自己所有工龄、职务、承包期后的百分之六十工资抵押。
如经营好,圆满完成上述指标,超额部分利润为劳动所得,此利润再拿出百分之十上交民用工业公司。其余余下之残利百分之七十由承包者分配,百分之三十作为全厂分配。
合同还规定了干部、职工、临时工的工资保证以及相关事项的约束。
林啸天以民用工业公司代表,赵继龙以家用电子厂兼分支机构(英芝电器公司)代表分别在合同签字。
同时还有律师代表秦宗也作为见证人签字。
东南西北中,发财到广东,一时成为民间的新谚语。
各地雄心勃勃的青年涌进了珠江三角洲这片热土。
家电厂也来了一批有志的年轻人。
阅读中国第一个公开的百万富豪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