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这些腌菜,味道吃着挺好。想必这些天赚了不少钱吧?”夏大娘指了指地上的坛子,一脸谄媚地问道。
“卖点腌菜能赚啥钱呀,就赚点糊口的小钱。”夏晓晴两辈子都没见过这么不要脸面的人。
夏大娘撇了撇嘴,不死心地继续说道:“你们还小,家里大人又病着,做买卖可不要被别人骗了。要不,明天大娘来帮你们看着。”
“大娘,不用了,我们和酒楼签了契的,爹也看过了没问题。”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夏晓晴才不想让她来占便宜。
“哦,签了契的啊,那应该就没问题了。”夏大娘眼看插不了手,赶紧又对夏大姐说道:“大妞,你还下,不会管钱。要不大娘帮你保管着,你差点啥来找大娘要。”
“大娘,不用了,这钱月底酒楼才给呢,我们家还差起济世堂的药钱呢,可能月底得了钱还不够付药钱的。”夏晓晴故作忧愁的说道。“大娘,如果你家宽裕,借我家点钱吧,爹的药又要吃完了。”
夏大娘看夏晓晴说得滴水不漏,还反过来找她借钱,心里一阵恼怒。拉下脸,拔高声音说道:“我家也穷着呢,没钱。”说罢转身就走了。
夏大姐看到妹妹把大娘气走了,心里一阵舒畅,抱起妹妹一阵亲,“二妞,这小嘴太能说了,姐还是第一次看到大娘没占到便宜就走呢。”
“大姐,等卖笋赚了钱,我们在屋外面修一道高高的院墙吧,这篱笆一点都不管用。”修院墙这个想法在夏晓晴心底盘旋许久了,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机会跟夏大姐说,夏晓晴前世住惯了装铁门的楼房,实在是不适应这种像装饰物的篱笆,她就怕晚上跑进来个坏人、野兽啥的,再溜进来几条毒蛇之类的,到时候怎么死都不晓得,真是太不安全了。“有了院墙,大娘来就不怕丢东西了。”
想到冬天家里丢的那只老母鸡,夏大姐一阵心疼,那是家里最后的一只鸡,全家的舍不得吃,就等着它下蛋给爹娘补身体,结果被大娘偷了,虽然没有当场抓到,但大家都心知肚明。如果家里修了院墙,就买几只鸡喂上,天天下蛋给爹娘吃了。“好,二妞,等隔几天姐就跟爹娘说去。”
第十八章锦绣坊
夏大娘王氏在小叔家没讨到便宜,一路骂骂咧咧地回家了。王氏一路走着,心里是越想越不觉得甘心,不就是用笋腌的腌菜吗,自己早吃出来了,防人跟防贼似的,赚点钱就想藏着掖着。
回到家里,王氏看到丈夫夏仕田正悠哉地坐在炕上喝着小酒,气更是不打一处来,劈头上去就是一顿大骂。夏仕田为人老实,王氏泼辣不讲理,从结婚到现在被她压制了十几年,从来不敢说句硬话。王氏看丈夫不敢还嘴,骂得更大声了,把在外面受的气都撒在了夏仕田身上。
夏家卖笋一直卖到三月下旬的最后一茬,最后家里的笋基本上都卖光了,只剩下自家留的一点酸笋和笋干,还和福满楼约定了明年的春笋供应。
最后一次卖完笋,夏大姐专门到村里一个婶娘家里去买了只老鸭子,回家在夏晓晴的协助下做了一大锅酸笋老鸭汤,这还是全家人第一次用酸笋做菜吃,这也是夏晓晴到了古代后第一次吃到家禽肉。
晚上吃过饭后,四个大点的孩子都留在了爹娘的屋里,准备算一算这一个多月来卖笋的收入。陈氏从让夏大姐从箱子里拿出装钱的大木匣子,打开来摊放在炕桌上。匣子里装着一大堆铜钱,还有一些碎银和一个银锭子。夏家每次卖笋的钱基本上都是当天晚上就上交给陈氏,陈氏也全都叫夏大姐放进了钱匣子里,一个多月下来只看到匣子里的钱越装越满,居然比以前家里富裕时积攒的钱看着还多。
这还是家里人第一次看到这么多钱,全家人眼睛都看直了,夏晓晴因为是第一次看到古代的银子也是好奇不已。夏仕齐也被匣子里的钱镇住了,他没想到几个孩子折腾着卖笋,短短时间居然能赚这么多钱,以前自己坐馆一年都才二十两银子,居然还没孩子们一个月挣得多,想到这些心里不禁一阵感慨。
夏仕齐感慨完后,收回心思给孩子们分配了工作,夏大郎和二郎算账,夏大姐和二妞数钱。
夏大郎拿来算盘和笔墨纸砚,夏二郎也拿来了每天的送货单和出货单,二郎唱单子大郎打算盘,两人算得一阵慌乱,毕竟两个孩子平时都没正经算过帐,夏大郎也只是以前跟着父亲学过一阵打算盘,都是纸上谈兵没实际操作过,而且在古代做生意都会请专业的账房先生。看两人算得艰难,夏晓晴一阵无奈,在现代小学生都可以心算出来的东西,到了古代咋就变得这么困难了啊。夏晓晴想去帮忙,却又怕暴露身份,想提醒一下他们,无奈古代人又不会阿拉伯数字,更不会珠心算,只好作罢。
送货单和出货单的概念还有存货管理制度是夏晓晴引进的,家里人多是第一次做生意,又是小孩子难免会出点错,虽然都是家里人不存在信任问题,但是夏晓晴还是想尽量做到正规化,难保以后家里还要做其他生意呢,有点规矩总是好的。这次合作的福满楼掌柜和李管家都挺实在,每次都是按时付帐也不短少钱银,但是以后换成其他人可就说不准了,所以夏晓晴才如此强调。
夏大姐和夏晓晴一起坐在炕上,把钱倒出来用大布兜着,就开始数钱。数钱这个活夏晓晴还是挺乐意干的,都是明代古钱还有银锭,可全是古董啊,如果拿到现代不知道能换多少钱呢,想想都觉得兴奋。看着自己辛勤劳动换来的钱,夏晓晴心里是一阵舒畅,自己才到了古代就能赚钱,看来是金子到哪儿都会发光,自己真是个人,哈哈······
夏大姐和夏晓晴两人把一千个铜钱穿成一串,穿好了几十串,又拿了小秤把散碎银子过了秤,算上那个五两的银锭子,钱匣子里的钱折算下来一共有六十七两多银子。夏大郎和二郎折腾了半天,在父亲夏仕齐的指导下,终于也把帐算出来了,算上买调料的支出,刚好和匣子里的数量差不多。
算好帐,看着匣子里孩子们的赚钱,陈氏把零散的二两银子拿出来递给夏大姐,让她去赶集的时候去镇上买几尺布回来,给家里每个孩子都做上一件新衣服,再给弟妹们买点好吃的回来,然后又叫夏大姐把钱匣子细细地收好放到箱子里。
自从了解了明朝的物价水平,夏晓晴知道二两银子就是两千文钱,在一般农户家里可以算得上巨资了,有些家里一年都存不下来这么多钱。买点布做几身衣服,再买点好吃的,肯定也还会有剩余。
隔了两天又到了赶集日,夏大姐就带着夏晓晴上镇上买布去了。
到了镇上,夏大姐先带着夏晓晴去了绣坊,她要先把这个月积攒的绣活交上去。
夏大姐熟门熟路地带着夏晓晴从侧门进了锦绣坊后院,径直走到东边的一间屋子里走去。虽然时间还早但那间屋子里面已经等满了人,想必也是跟大姐一样也是来交绣活的吧。
夏晓晴打量起这间屋子,屋子颇大用雕花隔断分成外屋和里屋,外屋就是妇女等待的地方,里屋应该是收货间,只见里屋靠墙处有一排大大的货架,上面分类排放着各种绣品,靠外屋隔断的地方摆放着一张黑色的长桌,长桌里面坐着两个妇人,穿着藕荷色绣花襦裙的妇人正在数钱,想必应该是绣坊的管事,旁边个插着银簪穿着朴素布衣年纪稍大的妇人正在检查交上来的绣品,各种荷包手帕堆满了桌子。
夏晓晴在家里常常看夏大姐绣花,夏大姐绣花又快又好,几针下去就是一朵漂亮的花,要不就是一只灵动的鸟儿,夏晓晴羡慕得直流口水。想当年大学的时候自己经常帮同学代工绣十字绣,一幅能挣一百多快钱,想到绣花是古代妇女生存的必要技能,外加自己还有绣花基础,夏晓晴也毅然决定跟着夏大姐学绣花。晚上夏大姐做绣活的时候,夏晓晴就拿着布头跟着学,学了很久绣出来的东西都还是歪歪扭扭的,还好这具身体的原主就以前就不爱学女红,不然非穿帮不可。夏晓晴经常感慨,当个古代女人真是不容易。
夏大姐自己也跟着排起队来,让夏晓晴自己去院子里面玩,还叫她小心不要出院子以免走丢了。夏晓晴满口答应下来,便往屋子外面走。
屋外院子不大,大概只有半亩地大小。院子有边有一道小门直接通到前面铺子,小门上挂着棉布帘子,夏晓晴轻轻掀开帘子,往外面望去,因为时间还早店铺里并没有客人,只有几个伙计在打扫。货柜里一溜多色丝绸、提花锦缎,显得是夺目耀眼,来到古代看惯了周围人灰扑的衣着,陡然看到这么多色彩,让夏晓晴真还有点不能适应。绣坊左边边放了一扇花开富贵牡丹绣屏,屏风后面摆放着一张黑漆镶玉圆桌和几个青花瓷蹲。
夏晓晴正看得高兴,这时绣坊外停下来一顶轿子,一个丫鬟装扮的少女正打起轿帘让另一个同样装扮的少女扶着坐在轿子里面的妇人下来,绣坊掌柜看到来人马上热情地迎了上去。那妇人被两个丫鬟搀扶着,漫步走到绣屏后面坐下,从那妇人的走路姿势,夏晓晴才发现她原来缠着小脚,看来应该是大户人家的夫人。看那妇人坐下,绣坊掌柜站在一旁开始做起介绍来,看来这应该就是古代的vip顾客了。
只见那妇人细眉凤眼,穿着菱形格子绣花彩缎褙子,头戴鎏金累絲嵌玉石金簪,耳朵上坠着金環玉兔耳坠,手戴嵌红宝石凤纹金鐲,一身明艳富贵。夏晓晴完全被那妇人的穿戴晃花了眼,完全都是应该进博物馆的东西,简直太漂亮了,以后自己有钱也买,拿盒子装起每天看看都高兴。
第十九章水田衣
“你在看什么?”
夏晓晴看的认真,突然身后冒出一个声音来,吓得她心突地一跳,拉着帘子的手也一下甩开了。赶紧站直身子转过头去,大声回答道:“我没看什么。”典型的做贼心虚,外加此地无银三百两。
绣坊伙计陈四从仓库取完货出来,正准备往前面铺子走,远远就看到一个八九岁大小的女孩站在小门边上,屈着身子掀着帘子往铺子里面看,不知在看什么看的如此津津有味。陈四抱着货不动声色地走到她背后,也跟着往铺子里看,只看到有几位顾客在里面,却也没什么特别的,一时好奇便出声问道。
夏晓晴定了定神,才发现眼前站着的是一位十五六岁大小抱着几匹绸缎的男孩子,看来应该是锦绣坊的伙计,显然自己是挡了别人进去的路了。
“你是谁啊?怎么偷偷摸摸的站在这儿啊?你在看里面的那位夫人吗?”陈四以前在绣坊从未见到过这个孩子,她刚才又一直鬼鬼祟祟地望着铺子里的客人瞧。陈四怕她跑出去冲撞了客人,一脸打探地问道。
想自己在前世好歹也是几家奢侈品店的vip顾客,到了这儿咋就就变成偷窥的小老鼠了。哎,这倒霉世道!得,赶紧解释吧。“小哥儿好。我是跟着我姐姐来交绣活的,屋子里人多,我姐姐叫我在院子里等她,我不是故意偷看夫人的,我只是觉得夫人穿得的衣服漂亮才看的。”
陈四闻言也就放下心来,他知道每到赶集的日子,都会有许多附近乡的妇人过来交绣活。想来这个孩子应该是第一次到镇上,看到穿着华丽富贵的贵夫人,就迷了神。想当初自己才从乡下到铺子里干活的时候,每次看到这些贵妇小姐,也是看得目不转睛,过了好几个月才适应呢。
“那夫人身上穿的那件水田衣就是我们锦绣坊做的,好看吧。这件褙子用了六种不同颜色的锦缎拼合缝制而成,一件衣服就用了六匹锦缎呢。每个菱子上面都绣了双鱼戏莲,是我们店里最好的绣娘绣的。”陈四越说越兴奋,他在店里排行最小,每天都是听别人说,现在好不容易有个人听自己说,可把他高兴坏了。
刚才看那妇人的时候只觉得衣服颜色花纹挺好看,当时还在想明代染色技艺真发达,居然连五彩菱形格子都染得出来,就跟在现代用机器印染的差不多,原来不是染成这样的,而是用不同布料拼合而成的啊,原来是自己高估了。只不过用六种不同颜色的布片,居然用手工能缝得如此和谐平整,还真是技艺精湛啊。
“要用这么多锦缎才能做成一件,肯定很贵吧?”夏晓晴故作惊讶地问着。一件衣服就要六匹锦缎,真是奢侈啊,这得要多少钱啊,真是有钱催的······
陈四拉开布帘,看到掌柜正在忙,没空管自己,就放心地说起话来。“这一件衣服要就要二十多两银子,够普通家庭吃好久年的了。”
夏晓晴咂舌,她没想到一件衣服就这么贵,这古代社会贫富差距也太大了。都说现代人中国人奢侈,看来是有历史渊源的,“真贵啊!”
“这算什么,还有更贵的呢,没见过世面。”陈四仰着头,不削地说道。“你别在这儿看了,掌柜看到了该骂人了,去院子里玩吧,我也该进去干活了。”
陈四说罢就抱着布料,往前面铺子里去了。夏晓晴看了这么久,也初步了解了古代绸缎庄的样子,也觉得无趣就往院子里逛去了。
院子里有五六个交完绣活的妇人,提着包袱在院门边聊着天,边说边指着交绣活的东屋,夏晓晴顿时眼睛一亮,仿佛有个大八卦在向她招着手,赶紧偷偷凑过去过去听壁脚。
原来那群妇人都是附近乡下的农妇,平时就靠给绣坊绣花贴补家用,基本上都跟夏大姐一样,在绣坊赊了做荷包、手帕的布料和彩线拿回家做,交了绣活再扣除成本的费用,剩下的就是自己赚的工钱。只不过好像每个人得的钱不一样,都是根据绣工的好坏来定的价格,只不过绣坊也没有固定标准,都是凭收货的绣娘自己意志当场定价给钱,难免会有偏差,这几个妇人就是为了价钱在议论。
“那孙绣娘平时就不是个好相与的,这次绣得快活又好,才给这么几个钱,平日里都是李绣娘,怎么今天就变成她那个煞星了,段了我这么多钱。”一个围着蓝头巾婆子说道。
旁人听了又是一阵议论,马上有人附和起来,“就是,我今天一个荷包才得四文钱,还说我绣得不好,几位姐姐也是看到的,那里会不仔细绣,家里就等着这钱买粮食救命的,这点钱怎么够啊。”
“我看那孙婆子就想在管事面前挣脸面,把价格压得低低的,让管事少给钱,真是个缺德鬼。”一个婆子压低声音说道,“说不定,她们还想把钱自己昧下,一个荷包少一两文,几十个上百个可就是一两银子。”
夏晓晴听了一阵就走开,因为她知道不管这群妇人在这里徘徊多久,都不能改变既定的事实,如果还想在这锦绣坊里接活干,就只能接受,你不干还有多得很的其他人想干啊。而且这可是万恶的旧社会,从来只照顾有钱有势的人。
夏晓晴看到刚才和自己聊天的小哥儿又出来了,正用独轮板车推着几大包麻布袋往院子西边走去,夏晓晴赶紧迎上去,准备再收集点关于这个社会的情报。
“小哥儿,你在忙啥啊,我来帮你把?这么堆东西挺重吧。”夏晓晴伸手帮忙扶着板车,讨好的说道。
陈四把车往院墙边推,看到刚才和自己聊天的孩子过来帮自己忙,连忙说道:“谢谢啊,这东西不重,你别看着它大包,里面尽是些碎布头,轻着呢。你帮我撑着点,我来下货。”
夏晓晴用双手撑着车,让那伙计下货,“小哥儿,这些布头是拿来做什么的?有这么多。”
“这些都是绣坊里做卖布、做衣服剩下的,日子久了就存得多了。这些等会儿都要拿出去扔掉,仓库里面还有好几包呢,都没地方放了。今天铺子里要到一批货,正等着腾地方呢,掌柜叫我把它们都拿出去扔了。”陈四两下卸完了货,又推着车往仓库走去。
几麻袋布头都被整齐堆放在了院墙边,有个麻袋因为搬运弄掉了绑着的带子,露出了花花绿绿的布头,夏晓晴好奇地伸手去翻了翻里面布头,都是丝绸、锦缎一类的布头,颜色鲜亮质地顺滑,有些布头上面还织有漂亮的图案。夏晓晴越翻越兴奋,就像在前世名牌打折时翻花车一样。
虽然那伙计说里面都是些碎布头,夏晓晴却发现里面有好些大块的边角料,应该是铺子里卖散布剩下的,夏晓晴又翻了翻其他几包,也是如此。夏晓晴瞬间头脑里出现了水田衣几个大字,如果把这些布头拿回家去,凭夏大姐的手艺肯定也能做出一件水田衣来,如果料不够实在做不成大人的,最少也能给妞妞做一件。或者拿这些布头来做拼布荷包也行,记得前世在丽江旅行时就看见过那种红色底镶蓝边的绣花钱包。夏晓晴前世在网上经常看到别人秀的拼布钱包、拼布玩偶,都很漂亮,这次她也想用丝绸拼布给自己做件夏天的短裤睡衣。
“二妞,你在干啥?快过来,我们得回去了。”夏大姐交了绣活出来,看到妹妹正蹲在西面院墙边,不知在翻弄什么。
夏晓晴听到夏大姐叫自己,也不起身只转过头向大姐招手道:“大姐,你快过,快过来看。”
夏大姐看二妞又转过身去,只好走近去看,“你让我看啥啊?”
夏晓晴把翻出的布头拿给夏大姐看,“大姐,这些布头都是绣坊不要的,你看里面有好些布头都挺大的,我们把它们拿回家吧,我刚才看见来店里的一位夫人穿的水田衣,就是用碎布做的,店里伙计说一件衣服就要值二十两啊。”
夏大姐也伸手进去翻看,也发现了几片较大的布头。“这真是不要的啊?”
“大姐,你看这些有花纹的还能拿来做荷包。刚才那伙计说了,仓库里放不下了,掌柜让他都扔出去。”夏晓晴又递了一块提花布头给夏大姐看,“姐,要不这样吧,我偷偷去给那伙计说,我们给他十个钱,让他把布头都给我们。”
“这能行吗?如果那伙计同意了,这么多布头我们又怎么拿回去啊?”夏大姐也有些心动,这些布头用得好能做好些荷包,一个绸缎绣花荷包就能卖三十文。
“那伙计反正要拿出仍,我们给他钱,他肯定愿意。我们让他直接帮忙送到镇口,我们雇张把式的牛车回去,今天赶集张把式肯定在镇口等活。”夏晓晴脑筋一转,马上想到了办法。
第二十章碎布头
“那伙计反正要拿出扔,我们给他钱,他肯定愿意。我们让他直接帮忙送到镇口,我们雇张把式的牛车回去,今天赶集张把式肯定在镇口等活。”夏晓晴脑筋一转,马上想到了办法。
“那你去试试,看那伙计愿意不。能行我们就雇车回去。”夏大姐想着地上有四五麻袋碎布头,如果每包里面都跟自己看的这包一样,拿回家能做好多东西呢,什么荷包、鞋垫之类的都能做。
趁着那
阅读脱贫致富奔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