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做出来的杏仁酱有二十多斤,夏晓晴想到古代没有保存条件,怕杏仁酱搁久了会坏掉,便分了些出来装成小罐给刘家、秦家和赵牙侩家分别送了些去,杏仁酱的味道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夏晓晴备齐了做冷制皂的原料,戴了手套围了面巾全副武装地,在家里浴室里搞起了科学实验。
烧碱遇水后产生了大量的白烟,释放出一股难闻的气味,当碱液冷却到四十度左右的时候,夏晓晴把它缓缓倒入了温度适中的杏仁油里,并用竹筷使劲搅拌,皂液慢慢地由水状变成了膏状,越来越粘稠。
夏晓晴把搅拌好的皂液,分别倒入了提前准备好的竹筒里,然后用大竹悠地走到了刘家村,穿过村子里的小路又拐了一个弯后,一大片绿油油的稻田映入了夏仕齐的眼眸,青葱可爱甚为壮观。
“晓晴,这就是我们家新买的地吗?家里的庄稼长得可真好,怎么全是种的稻谷?”夏仕齐满意地看着不远处的田地,问着疑问。
“爹,那就是我们家的,那地可肥了,你看地里的稻谷长得多好。”夏晓晴得意地说道。“爹,来我们下去吧,你靠近些看,你就能知道为什么我只让种稻谷了。”
张把式已经把车停好,夏晓晴便小心翼翼地扶着夏仕齐下车,夏仕齐轻轻抽出手臂,不想让女儿帮忙,免得在外人面前丢了脸面。
夏晓晴让张把式在大树下面等他们,便带着父亲往自家田地边上走去。
刘大贵和妻子正在养殖场里忙活,远远看到有人过来,定眼一看原来是夏家二娘子来了,正在田地边上查看,赶紧放下了手里的活便迎了过去。
夏晓晴看到刘大贵和刘大嫂往自己这边过来,便小声地跟爹介绍起来:“爹,那就是刘家的大儿子,叫刘大贵,旁边那位就是刘大嫂,刘大嫂是专门帮我们家照理养殖场的,在养殖鸡鸭方面是一把好手。”
“二娘子,你来了,这位是?”刘大贵打着招呼问道。
“刘大哥、嫂子,这是我爹,我爹是专门过来看看庄稼和养殖场的。”夏晓晴跟刘家两口子说道自己的来意。
第八十四章视察
刘大贵和妻子一听是东家上门,赶紧上前问好,又领着夏家父女去田边看。
稻田里覆着一层一尺多深的水,清澈的水面下,一条条鱼儿轻快地游弋穿梭着。
“晓晴,原来在稻田里养鱼是这样的,真是太神奇了。”夏仕齐被自己眼前的一幕惊呆了,稻田里不仅稻苗长得郁郁葱葱,还随处可见欢快游动的鱼儿。夏仕齐虽然之前就听女儿说过在稻田里养鱼,也看到了卖鱼的钱,但一直是有着疑惑的,所以亲眼看见后又是另一番感受。“咦,那不是草鱼吗?没想到这两种看着相克的东西,还能养在一起。”
“是啊,我之前也怕这草鱼毁了庄稼,不敢轻易放到田里,只是二娘子说这草鱼只吃嫩叶,让我等地里的稻苗都长成了老叶子,再把鱼苗放进田里。
我照着二娘子说的,果然这草鱼不去吃稻苗,光吃稻田里新长的杂草,这样一来便省下了不少鱼料钱,我们也不需要经常下去去除草了,地里的稻苗少了杂草跟它争地里的养分,长得也健壮。”刘大贵说起地里的事变络绎不绝,他是打心底里佩服二娘子,现在是巴不得把自己知道的都说出来,好为二娘子在父亲面前争争光。
夏仕齐站在田埂边弯下身子,用手扒开一些稻苗叶,往水里稻苗根部看去,确实比自己以前看过的粗壮不少,水里的杂草也少很多。“真是没想到,还有这些好处。”
夏仕齐暗为女儿的聪慧感到吃惊,不知道她是怎么想出来这样的养殖方法来的。
夏仕齐知道家里的孩子都没有种过庄稼,平日最多就是料理一下家里的菜地,可种菜和种粮食可是两码事,虽说是请了刘家人帮忙,可刘家人也是第一次种稻谷,想来也没什么经验,更不要说在稻田里养鱼了。
可现在地里不仅稻谷种得好,鱼也长得肥美,看来真真是女儿的想法起了作用。
“晓晴,你是怎么生出把鱼放到稻田里养的想法来的啊?”夏仕齐不禁问道。
“爹,这在稻田里养鱼的法子,我是在外公留下的农书里看见的,书上说了稻田养鱼的好处,鱼可以吃稻田里的杂草,鱼粪还可以肥田,我就想着试试看,没想到这一试便成了。”夏晓晴知道爹平日只喜欢看正统书籍,很少看竹屋里的杂书,所以便大胆地说着谎话。
原来女儿是从岳父留下的那些书上学到的,想来也应该是这样的,不然凭女儿对农事是了解,断不会有这样的见解,夏仕齐一下就接受了女儿的说法。
夏仕齐毫不怀疑女儿的话,他知道女儿喜爱看岳父留下来的书籍,自己岳父知识渊博,专爱收集各种杂书,想来有这样的农书也不奇怪。
“爹,走,我们过去看看,那边是我们家买的河滩地,有两亩用来种了苜蓿,剩下的两亩用来挖了鱼池和盖了养殖场。”夏晓晴引着父亲往养殖场那边企业,在夏晓晴的引导下所有人都接受了养殖场这一新生名词。
刘大贵夫妻听闻二娘子的话,连忙在前面开路,迎着他们往养殖场去。
“爹,现在这田里的鱼,我买的都是半大的鱼苗,养上两个多月就可以捞来卖了,想来也能卖个十几两银子。到时候地里的稻谷也差不多熟了。地里的收成,加上卖鱼的钱,之前买地的钱也差不多赚回来了,到时候我们还可以再买上几亩地回来。这养殖场平日也是赚钱的,就靠它赚的钱也够家里的开支了,还能有些存余。”夏晓晴看刘氏夫妻走在前面,便小声地对父亲说道。
在前世夏晓晴有钱了是买车买房,到了古代买房子不能升值,买车更不科学,只好劝父亲多买些土地。
“多买些地总是好的,靠近年关的时候,好些多不下去的人家会把地拿出来卖,到时价格也能便宜点。只是你大姐多过了年便要出嫁,家里也得多留些银子置办嫁妆,只怕到时剩的钱不多,买不了多少地。”对于买地的事夏仕齐还是十分赞成的,银子留在家里也是死钱,不如多买些土地,每年光靠地里收成也够家里的用度了,到时自己的束脩就留着给几个孩子读书用。只是现在家里正是用钱的时候,虽说赵家给的聘礼也不少,也说了不需要自己家送太多嫁妆,但大女儿毕竟是要嫁到富裕人家,嫁妆太少了也不好看,所以买地的事还需要好好谋划一番。
对哦,还得给大姐置办嫁妆,怎么把这事儿忘了。以前小说里都说古代女子的嫁妆的红妆十里,又是家具又是布料衣物的,还有压箱银子,那样算着可需要一大笔银子,就靠家里现在的经济水平,置办下来肯定得元气大伤,看来自己得想想办法多赚点钱了,不然家里好不容易才脱贫,一不小心又要回到解放前。
嫁妆多了家里承受不起,嫁妆少了又会被婆家人瞧不起,在古代女子可真不容易。想到以后自己也要经历这些,夏晓晴的脸顿时皱成了一团包子样。
“爹,那就等到了年底再说,到时候养殖场也能赚上好些钱,说不定也够买地的。”夏晓晴虽然如此说着,还是暗下决心准备开辟一些其他财源。
“还是先把你姐的婚事置办好,买地的事慢慢再说。”如果顺利自己那时应该
阅读脱贫致富奔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