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陆家大院一直是安分守己的,不出格不违法。
尽管龚自宝一伙挖空心思欲置陆家于绝境,可陆志敏坦坦荡荡地将事情原委抖出来,还拉上上海滩76号老板李士群做挡箭牌,碍于武宫上村和李士群的面子,张青不得不把伸出去的手缩回来,低调处理陆家贩卖禁运物资的事。可开弓没有回头箭,事情的演变已经超出了原来的预想。警察局侦缉队虽然没有派人到陆家查账刨根问底了,可陆家的事情在武江早已经是满城风雨了。那一些受到警察局严厉处罚的商家,埋怨自己倒霉背运,急急忙忙花钱消灾,托关系找上层保释被扣押人的时候,纷纷把敬佩的目光投向陆志敏,还是陆家面子大,不痛不痒地走走过场,没有背字当头受惊吓。
武江商会对警察局如此兴师动众,横扫一片的做法颇有微词,却敢怒不敢言,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啊。为此,王槐魁以商会的名义,邀约武江城屈指可数的七八个商界精英小聚,想交流沟通一番,寻找一条好路子,把积压的或走在路上的禁运物资,继续倒腾到沦陷区和根据地之间的边缘地区,该赚的钱为什么不赚呢。既然挂着商会顾问的头衔,陆志敏推辞不了这场合,这不,和王槐魁一块来到了商会的会议厅。
王槐魁向在场众位简要地介绍了武江近来发生的诸多事端,引导着会议主题向纵深推进。会场上开了锅,没有外人,大家伙一个个义愤填膺,痛骂张青和警察局小题大做扰乱商道门户,八成是自己想浑水摸鱼捞一把啊。陆家是武江首富,一言一行自然令业内同人格外关注了。陆志敏心里明白王槐魁的用意,发牢骚解恨,该干什么还干什么。他一个劲地喝茶,没有刻意去听老板们那些牢骚话,用心揣摩着自己怎么说,才能既不得罪政府又能令人折服。
王槐魁看众人骂够了,冲陆志敏仰头:“陆老板,你金口未开,是不是说一说啊?”
“行,王会长点将了,我说一点意思吧。”陆志敏面目严峻地接着说:“道家说,有既是无,无既是有,有有无无,无无有有。什么意思,就是经商办实业,一定要讲究一个尺度,非能力所及莫为之,非眼见为实莫往之。诸位,时下局势动荡,商机和风险共存,要想抓住商机赚钱,就得做最坏的甚至是赔本的打算。我想,我们只有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依靠老祖宗的中庸之道,顺势多为,逆势歇息,才能有所建树啊。”陆志敏之乎者也放了一通,也不知道与会者是否听得懂了。
纱厂老板伸手叫绝:“妙哉,老夫佩服,陆老板不愧是名门之后,真知灼见啊。”
钱庄赵掌柜说:“陆老板是无为而治,随心随缘谋大事啊。”
造船厂老板一贯小气吝色,这一次没有什么大的损失。他更关心眼下政府打着清乡名义的摊派,看着陆志敏插话问:“陆老板,市政府要求商会出面,组织各路商家为政府清乡行动捐款捐物。陆家肯定是会做出表率的,能不能先透个底,你准备怎么办呢?”
“我吗,一定支持王会长,武江商会不能让人瞧不起,我先报一个数,荣鑫公司认五万。”陆志敏心里琢磨着,这个数字可能没有达到市政府要求,但相距不会太远了。
“是法币吗?”有人问。
“哪有那么多法币,五万日军用票。”陆志敏看着王槐魁,递了一个好脸色说:“怎么样,王会长,我是不是坚决拥护政府,支持清乡安民的行动啊?”
“是、是、是”王槐魁高兴地望着大家说:“今日相聚难得,陆老板现身说法,积极带头认捐,此举可佳啊。诸位,我从陆老板的启发中悟出一个理儿,人在江湖,福祸躲不过的。主动一点还有多多少少的回旋余地,硬摊派下来就只有认账的份儿了。”
作者题外话:作者题外话:
《生死代价》是一部揭示抗日战争时期几次长沙会战期间,中、蒋、日、伪几方特工人员为了争夺经济、政治和军事情报而展开的一系列斗争。全书有亮点、有新意,值得一看――作为特工人员是怎么样工作和生活的;面对外敌,共产党和国民党如何携手抗敌;亲情和爱情在残酷的谍报生涯中,是如何扭曲的。本书历史背景真实可靠,人物刻画入木三分,斗争结果与长沙会战密切相关……
阅读生死代价:中蒋日伪特工逐鹿华中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