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买股(二)_人生无两 - 书趣阁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8章 买股(二)(2 / 2)

最新网址:www.sqge.cc

事实上,稍加清点,我们便看到了这样“诚信”的监管:

1,当5.19行情沪指1500点时,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高调阐述了“恢复性增长”的重要性,但后来沪指跌到了1300点甚至更低之后,却无人再站出来肯定所谓“恢复性增长”。尚主席高度赞扬了“运行平稳”的2004年股市,但也只敢说“股市风险得到很大程度的释放”!

好一个“运行平稳”,好一个“风险释放”。如此,跌到120点,风险岂不释放得更为干净?

2,当年周小川主席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时,曾声称基金的重要作用之一,便是稳定股市;但后来乃至今年,当基金为了自保成了抛售蓝筹的大户时,却再也没人出来要求其稳定市场;

我们知道,“稳定市场”纯属一厢情愿,成就的倒是“高价”炒“核心”、“低价”抛“蓝筹”的砸盘先锋!

3,当6.14大跌前,监管层放言通过“国有股减持”筹集社保基金是“长期利好”,但到了10月24日,却自己叫停了国有股减持,且宣布不再通过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

好一个“长期利好”!4个月的“长期”莫非是在向巴菲特展现中国特色?

4,当“国九条”隆重推出之初,监管层对“保护流通股股东权益”曾经大讲特讲,甚至还派出了“巡回教育小组”,但我们随后看到的,却是大规模的扩容,以及中小企业板的推出。

结果,希望“天下无贼”的多层次资本市场翻脸变成了跳水专业户,“新生事物”毫不留情地套牢除发行人之外的所有“傻根”;

5,当2004年推出“中小企业板”前,我们看到监管层已经一再提出要解决“股权分置”,但推出的“中小板”却依然原封不动地股权分置,更不用说随后便马上上演的“琼花盛宴”了。

如此,你能说它是要真心解决“股权分置”么?事实是,非但不解决,反而在制造增量!

6,想当年,宣布“不再通过证券市场减持的国有股”是何等信誓旦旦,但2004年年末,监管层却毅然推出了在交易所转让非流通股的政策。

难道在交易所交易所谓c股,便不算是在证券市场减持?“转让”的结果难道不是“减持”而是“增持”?

7,不用说,就是所谓转让非流通股的c股市场了。

上马如此之快,叫停如此果决,难道事前就没有过“专家”论证?如果有,是哪些不争气的专家愿意如此自煽嘴巴?如果没有,纯属证监会独断专行,那么为何事后遭遇一些专家反对时,又如此“从善如流”?……

概而言之,种种迹象,中国股市存在的最大问题并非什么“股权分置”,也不是什么基础建设不到位,而是信用的丧失。这种信用丧失的可怕之处,并非是被曝光了的上市公司高管无诚无信,也不是券商们尽人皆知的挪用资金、老鼠仓问题等,而恰恰是监管高层对诚信的熟视无睹!“上有好焉,下必甚之”。监管层既然都无信用可言,下面的券商、基金、上市公司、咨询公司又如何能保证诚信经营呢?

有人说,股市太“新型”也太复杂了,所以管理层才不得已在试错中犯错,搞得信用受损。这种说法,我认为也有道理,但却不能成为监管政策频频失误的借口。而且,我更倾向于认为,在近三年多的熊市带来的“解困压迫”下,在各利益集团“循循善诱”的喧嚣中,我们的监管层已然忘记了证券市场的立足根本,把信用这一市场的核心理念抛之九霄!

记得2003年在尚福林推出以券商为主线的监管政策时,我也曾对尚福林主席寄予希望,认为尚氏新政的监管抓住了要害,股市乾坤有望从此理出阴阳;但是,如今看来,尚福林只注意到了监管的表面线路图,而所谓监管主线也决非是“券商”所能概括的。

监管的实体主线应该是券商,但监管的思想核心却必须是信用。不以信用为出发点的监管,无异于舍本逐末;不立足信用而想解决问题,无异于缘木求鱼!

“救市政策”为何走形?“基础建设”为何失效?“提高上市公司门槛”、“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清理违规券商”、“实行保荐人制”、“改革发审委”、“新股询价发行”……如此众多的利好措施陆续出台,却为何还不能唤醒昏迷的中国股市?为什么?

皆因信用的思想大旗从监管层开始便随风而逝,不知所终!君不见,“高管腐败”依然层出不穷,“特权上市”依然畅行无阻,监管层内部依然能传出多种声音,而证监会至今还不能推出一个体现“信用”的发言人么?

可见,“游戏规则”固然重要,“结构合理”固然可喜,但通过“前后一致的政策”以及“一视同仁的赏罚”所体现出的监管信用,才是取信于民、招徕“顾客”的法宝。

有鉴于此,我以为,想要拯救并激活中国股市,证券监管层便必须在监管思想的立足点上回归本原。纲举则目张,纲就是信用,监管层应该“正心诚意”,从思想深处重新审视信用的价值,从此视信用为一切政策之本,并通过相应的制度来保障其能够贯彻于一切政策制定的始终。

我要强调的是,没有了信用这根主旋,没有了监管信用的制度保证,不自觉地被人左右自然难免,自觉地被人利用也必然是顺理成章。信用是证券市场的精神图腾,在这面旗帜不能迎风飘扬于股市上空之前,任何诸如想通过“全流通”激活股市的行为,都将会以失败告终。

信用之于股市,就好比贞操之于少女;信用之于监管,就好比爱情之于家庭。试想,一个股市大家庭中叫做“监管层”的丈夫和称作“信用”妻子感情生变,却试图想通过一个叫做“全流通”的情人来消除动荡,有没有可能?

谁不知道,国家治理,股市监管,都犹如做人一般,“忘本”则容易变质,变质则难免迷途。而中国证券监管层恰恰已成了不折不扣的迷途羔羊!

一年前的“2月2日”,“国九条”曾让股市沸腾,让我兴奋,但大浪淘沙一年之后,我却只想以此文棒喝监管层:从我做起,返璞归真,救赎监管者的信用,救赎“国九条”的信用吧。否则,“里程碑”一旦成为“墓志铭”,责任谁担?

最后,再让我们看看知名评论家的说法吧。

知名财经评论人士、因为股改问题而扬名的张卫星此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笑称:“股改不仅仅是方案方法的问题,当时各地专家上报了几千个方案,而是如何彻底平衡解决各方矛盾的问题,从这个角度看,我和华生教授都不是最后的顶尖高手,尚福林主席才是。”\');

阅读人生无两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

最新网址:www.sqge.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