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自己的工作至今没有着落,牛家辉难免有些忏悔,甚是自责,现在一切都晚了,可怨不了别人。正如电影《无间道》中的那句经典台词所说的:路是自己选的。
但又想到那300元的路费,不由得想到了老爹老娘,以及给了他生命许多滋养的村庄。牛家辉出生的那个芦花村,没有传说中“两个村长一起比穷”说的那样――a村长说:俺村穷!穿衣基本靠纺,吃饭基本靠党,致富基本靠抢,结婚基本靠想;b村长说:俺村更穷!通讯靠吼,交通靠走,治安靠狗,取暖靠抖,房事靠手!他认为也好不到哪里去。
记得上小学四年级时,村里发救济发了一条绿色的旧军裤,牛家辉的哥哥一穿就泛白了,再轮到牛家辉没穿三天,膝盖和屁股就破了,他老娘还没来得及补又穿上了,第二天被一群同学围住了,指着他的屁股大笑,八成是屁股露出来了。牛家辉穿后给了老三穿,最后,轮到老四穿的时候,老四不肯穿,细细一数,大大小小的足足11个补丁,其中有3个补丁是在补丁上搭的,早已找不出绿军裤的绿色影子了,补丁颜色花花绿绿的,老四说,穿出去,怕人家笑他穿女孩子的衣服。
此外,牛家辉的家里好像永远都只煮一个菜,一大脸盆(脸盆白天用来盛菜,晚上用来洗脸),不是冬瓜,就是南瓜、萝卜、白菜等类的季节菜,都是自家地里种的,都是今天城里人爱吃的,上好的绿色蔬菜,可把他们个个吃得面黄肌瘦,像是从非洲哪个难民营里跑出来的。家里不到过年的时候或是远方的舅舅来家做客,一年四季都看不到肉沫,隔壁的吴婶告诉他老娘说,煮菜时在里放一点酱油,就有肉的味道。从此,牛家辉家里开始“开荤”了。可有一年,南瓜苗让虫给吃了,南瓜减产,家里连南瓜都没得吃,一家人把全年的一大坛子辣椒酱都拌饭吃完了,好不容易让萝卜和白菜接上趟,可菜里又缺一个主作料――辣椒酱……
起初对他对老爹老娘有些埋怨,回头又一想,老爹老娘是两个令自己怨不起来的人。老爹老娘在他们的那一亩三分地上,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精耕细作,这就是他们“四季如歌”的生活。可惜那地里就长不出金疙瘩,唯有贫困,伴随他们走过了一春又一冬,或许这就农村和农民的缩影。
他的奶奶常说:要怪,只怪自己出生不好,可出生这东西,是你没法去挑的,这就是命……
奶奶今年65岁,是从旧社会趟过来的。战乱、颠沛流离、食不果腹都经历过,好不容易熬到新中国解放,可又赶上了三年自然灾害,一家上下9口人,连讨饭的地方都没有。没几年又遭遇了“四清运动”,接着又是“文化大革命”,自己的公公和丈夫相继被列为“右派分子”,每天的批斗会,让全家受尽精神折磨。牛家辉的老爹老叔们那时还是一群童稚未脱孩子,可出门都不敢抬着头走路,因为他们身后总有一群“家庭成分好”的孩子,追赶他们,还辱骂他们。一次他们哭着回来问她,什么叫“坏分子”。牛家辉的奶奶无语,只是背地里以泪洗面。
“四清运动”的第二年,她的公公猝死在了公社里(现在从医学上看可能是脑淤血)。那时她的丈夫还在牢里,家里连个做主的人都没有,连买棺材的钱更是没有,还是她硬从娘家里东拼西借的。因为“成分”不好,连牛姓的同族人都跟她们划清了界线,是她和她的一帮小孩把他埋葬了。没能见到自己父亲最后的一面,也成了牛家辉的爷爷的终身遗憾。据说,牛家辉的叔叔考高中那年,成绩出来了,全公社第一名,因为他“成分”不好,没让他上,后来又去参军,政审又被打回来了。他在公社的门口哭了好几个小时,公社一位年长的大婶看不下去,劝了一阵子没劝回去,把牛家辉的奶奶叫了来,娘俩又哭了好一阵子。后来“文革”结束后,政策落实了,牛家辉的爷爷又做起了文教股长,成了县城里的人,可他的一群孩子因为耽误了读书,却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这里有牛家辉的老爹,还有他的叔叔、大姑、二姑……
“城里人,农村人。”也能了他的爷爷心里的一个结,老人为此饱受精神上的折磨,他觉得自己作为一个父亲,对不住这一群孩子。没几年,他在自责和内疚中,结束了他的余生。牛家辉的奶奶因此也成了孤家寡人,又回到了农村老家,和牛家辉一家人住在一起。夏天乘凉的时候,她边给牛家辉兄弟四人扇风驱蚊,一边讲述着当年“成分不好”时的遭遇,支言片语中提到一些人和事,如当时批斗他们的爷爷和曾祖父的是谁谁,那些人又是怎样对待他们的。冬天的一缕阳光恩泽人间的时候,一群老人都在晒太阳,她却背向着太阳,眼睛凝神,面显悲伤,似乎有所思……
很多年了,他的奶奶没能走出那个特殊年代的阴影,可她把希望却寄托在孙儿牛家辉这一代,希望他们能出人头地,让曾经批斗过她们的人仔细瞧瞧,牛家的人不是孬种,也算是告牛家辉的爷爷和曾祖父的在天之灵。
牛家辉的老爹是长子,当年13岁不到就开始在生产队里挣工分,支撑着整个大家庭的吃喝拉撒,还要照顾一群弟弟、妹妹,苦没少吃,正长身体时候,常年在生产队里挖河挑土。现在才40多岁,落了些后遗症,背开始有些弯了。自己被耽误了,牛家辉的老爹认准了一点:不想让下一代人走他的老路,砸锅卖铁都让他们读点书,学点文化。平常四个儿子连吃饭都成问题,每学期的学费又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学校免一点,把家里“清空”下,如老母鸡能卖一点钱,冬瓜又没有人要,还不够就欠着……就这样,穷读书,读穷书。
牛家辉的哥哥撑到初一就辍学了,开始在外面混,成了一个小混混,他说:“出生在这样的家庭,我又能怎么办呢?”现在都二十好几了,整日游手好闲,一个劲的向家里要钱,要不到钱时,他连家里的口粮(稻谷)都卖。周围像他这么大的人,早就挣钱补贴家用了,小孩都好几岁了,他俨然地成了家里的一块心病。
……
阅读冰川也沸腾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