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二十九 章: ‘准公民’的困惑_秋千上的岁月 - 书趣阁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 二十九 章: ‘准公民’的困惑(1 / 2)

最新网址:www.sqge.cc

第二十九章

‘准公民’的困惑

心馨在三义里的娘家,到一九八五年时,已在原来平房的基础上改建成了一幢三层楼房。在屋顶上和树梢上撒下的一片朝阳,逗得两只麻雀在树上欢蹦乱跳,叫个不停。从楼房里闪出来的余文玉,眼波向小巷两头一睃,回过头喊:“外婆,我走啦——”

“嗳——文玉,你妈等会要来,你早点回啦——”

“晓得!”余文玉走出三义里就轻轻哼起了《一心想见你》的流行歌曲:“自从我遇见你,心里永远不会忘记,我只怕后会无期,一心想见你……”

当她从三义里拐进一条通向大兴路的小巷时,下意识地用手拢了拢头发。出门前,她曾在穿衣镜前端详了一会,在小巧玲珑身材上,秀长的黑发,烘托住她俏丽的面庞;血红的小嘴,能让唇膏女郎妒意频生;明丽大眼里的笑意,从玉白整齐的瓷牙,和浅旋的笑靥里荡出来;就象一匹好动的白马驹,在跃跃欲试她刚刚长成的劲蹄。她对自己的穿戴很满意,很自信——“怀羽肯定会喜欢的。”刚走进大兴路,余文玉的心里却陡起了一阵忐忑:“这么来见面是不是太突然了?妈妈会喜欢他吗?外婆会怎么看他呢?个体户,个体户,妈妈和外婆怎么看个体户?对,我得和怀羽商量好……”

由大兴路拐进民族路,从集稼嘴向右不到百公尺,就可进入汉正街。每次她走进汉正街,就禁不住心儿卟卟腾腾地乱跳,眼前的摊位和人流,让汉正街变成了一条龙,一条斑斓绚丽、腾跃飞舞的龙!她的耳边,除了叫卖声、讨价还价声、自行车铃声、路人的呼吸声、力夫们的喘息声,还有断续的、粗俗的争吵和叫骂声。

汉正街是当代中国典型的金钱和商品世界,一切崇高的、虚伪的、空喊的、实在的口号,已被金钱的洪流,冲荡得七零八落;人欲在经过压抑后的男男女女脸上,春风般地拂开;贪婪已似魍魉在人们之间昼夜不停,原始的动力和现代的信息,已浇铸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私生子;让崇尚‘纯洁的崇高’和‘绚丽理想’的人们瞠目结舌,惊呼不已——不能给私生子生存权!

余文玉既没有理想主义者的道貌岸然,也没有浪漫主义者的华而不实,当她踏着少女独有的、轻快的、妙曼的步伐走进汉正街时,就感到汉正街宛如一个庞大的交响乐团在演奏,那乐曲是贝多芬、莫扎特、施特劳斯的乐章都无法比拟的,既不同于《英雄交响乐》、《降e大调交响曲》,也不似《维也纳圆舞曲》,那是汉正街独有的、充满生机的、生活交响曲!她常常扪心自问:“是不是因为汉正街的一个个体户闯进了我心里?或是金钱的诱惑,才让我对汉正街产生了好感?不是!”每当余文玉得出这种结论时,她就在汉正街上挺起了胸,昂起了头。突然,她想起了她妈妈深深叹息后的一句话:“唉——早十几年有这样的政策就好了……”余文玉摇摇头想:“妈妈不是喜欢忧国忧民的人,难道她不由自主的叹息里,包藏着她的隐忧?”顿时,她心里的歌儿停了,脚步也放慢了,被人流裹挟住的思绪,在眼前这条龙的鳞甲上倘佯——从一个个摊点的女式毛皮大衣、西服、童鞋、尼龙衣、扣绊、皮带流览到袜子、书包、三角裤、皮夹克、钮扣、鞋带、帽子上,这儿几乎可以买到男女老少穿戴的一切。蓦地,余文玉被身后挑夫的货担撞得一歪,刚扭头望见一个乡下人赔笑的脸,迎面又传来故意的呵叱:“喂,走火入魔了,铃都按哑了,你没听见?”

余文玉见是个蓄着长发,一只脚踏在地上,一条腿跨在自行车上的青年男子,便眉头一皱说:“不会骑车推着走,逞什么能?”

“唷嘿,个婊子,吃热干面放多了辣椒啦——说话这冲!”

“你冲还是我冲?谁走火入魔了?”

挑担的乡下人赶快溜走了。

“哟——一大早,算老子运气好。怎么?昨晚生意不好,有气冲老子来啦?”

“放屁!”余文玉柳眉一竖,两眼一扫——“咦,怎么已到了谦祥益?”便对一个百货摊招招手喊:“怀羽——你来一下!”

“怎么回事?哥们!”吴怀羽跑过来上下打量长发青年一眼说:“汉正街人多火气大,不会骑车推着走!”

“我又没撞着她,她开口就骂人!”

“算了算了,”两个穿保安服的青年赶过来说:“你走吧,别在这儿闹事!”

“谁闹事了?谁闹事了?”长发青年知道强龙难斗地头蛇,推上车就走。

“走吧,”吴怀羽左手一揽余文玉肩头说:“这小子有眼不识金镶玉!嗳,哥们,待会到摊上坐坐!”说着,右手掏出长剑烟给两个保安打了一梭。

“回见!”两个保安望望余文玉,对吴怀羽挤挤眼,就溜达走了。

余文玉刚坐进摊位,吴怀羽就小声问:“今天有事?”

“你怎么知道?”

“你今天的穿戴不同。”

“我想让你去见见我妈。”

“咳——上门见丈母娘啦——”

“油条,小心我用针戳你!”

“好好,算我没说!”吴怀羽抓住她的手问:“跟你妈说了?”

“没,她还不知道。”

“那……砸了怎么办?”

“砸就砸,主要在我!”

“好嘞——”吴怀羽用手指吹了声胡哨:“就冲你这句话,收摊!”

“刚摆上就收?”余文玉娇笑说:“我妈中午才过江来,早着咧!”

“那……我去对我妈说一下。另外嘛……还得准备一下。”

“准备什么呀?”

“上门的礼物啦——”

“咳,就你这人模人样的就行,带什么礼物啦?”

“我说文玉,你这话太损了!我这百多斤的万元户,只算一次礼物?”

“怎么样?你干不干?”余文玉笑眯了眼。

“行啦——听我妈的!”吴怀羽挤挤眼。

“什么?听你妈的?”

“嗯。我妈让我听你的!”

“嘻嘻嘻……”余文玉笑弯了腰。

去年秋天,余文玉为了给外婆准备过冬的婆婆帽和尖脚棉靴,几乎跑遍了武汉的百货公司和商店,后来听人介绍找到汉正街来,十里长街跑了两趟,才在吴怀羽的货摊旁站住脚问:“喂,婆婆帽多少钱一顶?”

“两块五。”正在看杂志的吴怀羽头也没抬。

“我买一顶。”

“只卖批发。”

“只卖批发?一次批发多少顶?”

“最少十顶。”

“咳,我只一个外婆,买十顶干什么?你帮帮忙吧!”

吴怀羽抬头望望她说:“那得加三分钱。”

“行哪——加三分就加三分。”余文玉掏出二元五角三分钱递给他。”

吴怀羽接过钱一看说:“喂,我说你是不是汉口的?大三分,两块八角!”

余文玉眉头一皱说:“你说话别拐弯行不行?”

吴怀羽耸耸肩,将一捆婆婆帽递给她说:“你挑吧,好歹就在这捆里面!”

“那呢?”余文玉指指另外几捆婆婆帽。

“为你一顶帽子我全拆散?”

“你想不想卖?”余文玉来了气。

“咳,图个吉利吧!”吴怀羽不知为什么想做成这笔生意,又取过几捆婆婆帽说:“你挑吧!”说着,他也帮余文玉挑起来。

买了帽子,余文玉又问:“喂,你知不知道哪儿有尖脚棉靴卖?”

“又是你外婆的?”

“嗯。说不定别的太婆也会来买。”

“行啦——你明天来。”吴怀羽将买婆婆帽的二元八毛角钱退了三角钱给她说:“这算你的广告费!”

“不拿白不拿,你不怕吃亏?”

“图个来回生意嘛——”

第二天,吴怀羽果然给她准备了十几双尖脚棉靴。余文玉后来也给吴怀羽拉了几笔生意。两个人就这么认识了,不料两人又在绿洲舞厅撞上了……

彩灯摇曳,乐声曼曼。几支舞曲过后,吴怀羽就在绿洲舞厅一角的桌椅上,对余文玉谈起了他的家、他的母亲和母子二人坎坷的生活、在汉正街的拼搏、以及汉正街的轶闻趣事,生意人和生意人之间的倾轧与谋略……

吴怀羽说的一切,在余文玉面前打开了同一个社会的另一扇隐秘大门。而这一切却是她这个读商业学校的学生,在课堂上、在家庭里闻所未闻的。

余文玉凝望着吴怀羽问:“你父亲呢?”

“我从小就没见过我父亲。”

“死了?”

“不知道。一问我妈她就哭,弄不好还要骂人。”

“哦……”余文玉困惑地望了望吴怀羽。

阅读秋千上的岁月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

最新网址:www.sqge.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