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真快,宇飞眼见着大学毕业了,虽然面临着很大的就业压力,却不见宇飞真的有多么气馁,因为他相信,不管是找工作四处碰壁,还是找了工作不适合自己,又不得不另寻它路,只要坚持走下去,就是进步,就是在战胜自己;哪怕是在这一过程中有一点点的改变,对自己都是不小的收获……
现在,宇飞并不乏快乐的基础。
宇飞认为西方自有其进步性,但说西方,只是借鉴;西方的月亮再圆,亦有它不圆之时。我们要有拿来主义的气魄,取西方之所长,就象日本用汉字,都把一些汉字改造成什么样了,多少富有意境的字义已大相径庭,但这并不妨碍人家使用。在这一方面,中国人没必要太自作多情,多么值得骄傲!人家现在的心态那只是拿来使用,并不见得他们去崇拜,这不能不说是强国、强民心态!那真是――看人家好的,我随手拿来用,其奈我何?!
西方真的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十全十美。在他们那样一个已很显包容性的社会里,也不乏这样的事例:那个著名世界体坛名将的成长过程十分耐人寻味,有一篇文章是这样介绍他的――
他是家里第三个,也是最小的一个孩子;他童年生活的并不美满,父母很早就离异。
面对今日被鲜花和闪光团团围绕的他,也许只有他的家人知道他成长过程的艰辛。在学校,他因大耳朵以及口吃被同学们反复嘲笑,他的母亲曾回忆道:我儿子的成长并非一路坦途,刚开始是大耳朵及口吃,然后是他的长臂(他身高1.87米,上下身比例严重失调,上身长度大约和2.07米的人相当,双腿却只和1.75米高的人相当,他的臂展达到2.01米,超出身高14厘米。),无论在哪里,他都不可避免的被关注。
有一次,名将在世人面前谈起当时他被深深的伤害了,别人的嘲笑成了他的噩恶,除了独特的生理结构被人嘲弄外,名将还被诊断出患了注意力缺陷多动症。
但最终一切都没有阻碍他将自己的魁力展现在世人面前……
这世上,谁也打败不了你,只有你自己能打败你自己;也就是说,一个人把握不住自己,即使是成功了,也有可能走向反面。即使我们被包围在谎言之中,我们也应该去相信,许多人的敌意只是下意识的,并无心伤害他人。
也就是说,并非所有的敌意都必须以敌意回敬。
宇飞深有感触的体会到,如果一个人总把过失推给别人,那过失会更加亲近你;一个人要学会自己寻找快乐,不要等别人给你快乐,别人给你快乐是需要时间的;我们可以觉着委屈,甚至可以埋怨,但是,我们没有权力要求别人去承担我们自己的责任和过失,首先你自己要尽可能的做好。
宇飞认为,一个人心理素质的高低很重要,就如这样一个科学实验:两个死刑犯被蒙上了眼睛,让他们觉着手腕被割破,血正从身体里一滴滴的向外流,实质上没有,只是流水声;结果,一个人因心理素质低而被吓死了,另一个却安然无恙,并有机会获得了大赦,免除了一死。
其实,战胜心理障碍也许并不难,就象那吸毒者,戒毒也许并不难,难的是戒掉心瘾。有证据表明,不少吸毒者戒毒后,在半年到一年的不应期就又复吸了。
心瘾、说可怕也不可怕,关键是心中是否装着光明的火种……
宇飞认为,易于产生孤独寂寞的人不好轻易动感情,动了感情好把握不住自己,容易迷失自我――为什么说孤独寂寞的人不易动感情呢?孤独寂寞的人难免显得孤傲,不太随和。对相貌平庸的人,他没有必要动感情,也不想去取悦于这样的人,怕只怕,因此人家对你有意,你又无法回报人家、对不起人家,反倒自己不好受;而对于出众之人,又免不了“自行惭愧”,人家也不一定对你有意,如果拉下脸来去取悦这样的人,又觉有伤自尊,也就索性高高挂起了。唉!年轻人的感情就是复杂啊!
这样一句话让自安直笑宇飞:好像你有多大年纪似的。其实,两个人如真正有缘份,不一定非要大手大脚、大吃大喝的显摆,拉住人心!真有缘的人,大排档一碗面、一份小吃,就足以暖人心了。
宇飞认为,看见猫狗走不动步,那不叫爱,那只能说是喜欢;如果你真爱你的宠物,你就要对它负责,它不是物件,对你已有感情了,它给过你快乐,你不能喜欢时就要,不喜欢就随意丢弃它。
宇飞认为,入乡随俗很有道理,如到一个地方,不了解它的风土人情,闹得不欢而散是小事,别弄个锒铛入狱就惨了!不就有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亲西方国家,有一个规定:对他们的有国父之称的开国元勋,不能有任何亵渎,否则就将被判刑。有一个倒霉的西方人,一个西方姑娘,因为在其印有国父的邮票上乱画,犯了大忌,而被判入狱,任其国总统为其求情都不成。
宇飞认为,我们应该去相信,在这个社会,不乏快乐的基础,社会不好的一面能公诸与众,正是社会的进步。
宇飞认为,做人要完善人格,不是绝对的高道德;完善人格要推己及人,自己不能忍受的,是不是也是他人无法忍受的?对任何事物都要尽可能的拥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客观的看法。
宇飞认为要饭的也有要饭的存在的价值。
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中国人,在纽约那样一个大都会里,看见一个老乞丐,很显落魄,面前的要饭盒里仅有几个铜板,他中国式的同情心就上来了,捐了钱,又不由问老乞丐:觉不觉日子过得苦?
老乞丐坦然的回答出人意料――人类痛苦的日子莫不过是基督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流血而死、为众生赎罪的时刻,而谁又能想到:三天后,基督耶稣又复活了?!
老乞丐的日子是以三天为计的,因此希望永存。
再有这样一个很有意思的西方故事,一个富人街区,只有三名乞丐,有一部分人认为他们因要饭已够富有了,法官判他们离开这个地方。后来,大家明白,没了他们,人们的生活反倒缺少了包容心,这从另一街区有救助所,那儿的人常在那献爱心,日子觉得过得很充实,就印证了这点。后来法官又重新判理,让他们――实际上是请他们回来了,整个街区的人出来对三个乞丐列队欢迎。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这样一个幽默故事的真实性――有个长年在富人区行乞的乞丐,一天开始罢工了,说,他再行乞时,不涨钱,他就离开这里……
别看乞丐好像是在不劳而获,实际他们自有他们的付出。整体上,他们活得卑微,却能顽强的活下去,冥冥中不就体现出一种生命的可贵吗?!有的在卑微中,还没忘记自己对家庭、亲人所承担的责任,不也是体现了一种活着就是对家人最好的报答的、一种生命顽强精神的写照吗……
宇飞认为,尽管他对保险没有太深的了解,但也不愿有这样的误解:看一些人对保险从业人员的心态,好象他们投了保,就被从业人员占了多少便宜似的,就好像他们给了从业人员多大的恩赐,实际上,你投保并没有损失什么,你的钱不就在那儿放着吗?!
自安说,是啊!其实保险从业人员,应该从内心真正认识到这个行业神圣的一面,别你心里一见人面,就想成了功,能挣多少钱、多少钱的……
有境界的从业人员会在不知不觉中让人明白保险业的公益,它的大爱之处,并在不知不觉中在授业、传道、解惑。为何如此说?当一个人投了保,看似在为自己解后顾之忧,实质间接的也在为他人做无私的奉献,也就体现了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高贵品格。
不是上纲上线,保险人员的作为哪怕你不解理,亦是一种包含大爱的作为,做这样贡献的人,理所当然应该获得体面的收益、体面的生活。得到的,只要不是歪门邪道,都应该是你应得的,不是谁的恩赐。要非得说有人恩赐,那莫不如说是归于上天。
其实,往大了说,干什么工作,不知不觉都成就了无私的一面,只要你活着,就得消费,就总有受益者;整体上,人类社会是不是就是在“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这种不知不觉“无私理念”下发展起来的?!
宇飞还很是认同了对有宗教信仰的人这样一种浅显的、但却是一种真知灼见――我们不管他们相信了什么,做了什么,我们看只看他们是不是一个好人,从中是不是成为了更好的人!!也就是说,如果真的存在天堂的话,对他们有这种认识的人那就是天使!为何?因为宗教信仰是需要常人社会用平常心包容、才可能健康的发展。
宇飞认为,有时候故事的真假、有什么出入,并不那么重要,我们看只看从中有什么感悟,哪怕忘了故事的本身的真假……
宇飞很有见地,认为小说就是小说,是生活的一种升华,不必那么叫真;写东西要有想象、乃至虚构,要超出自我、及自我的圈子;写东西不是倒脏水,人难免有不好、不当的想法,一切都不是为奇,不足为怪,也没必要太在意、太自责;人的一生,会有足够的时间将人的心灵澄清,也就是说,写东西,该拔高就要拔高,取之于生活,高于生活吗?!
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很有利于人把心结结开,心结结开了,做什么也许就不觉那么太为难了。
宇飞经过了那么多磨难,走到今天这一步虽然还有许多的心结未解开,但对未来还是充满了希望的――那真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天使的心》后序:
天使的心写到此算是告以段落了,接下来将是第三卷绝世情。对我来说,将自己真的好意表达出来、并能不让人误解,是很不容易的。整体上,这三卷书从书名上是相辅相成的,每一卷都是对另一卷真的好意的延伸。倘若有天堂、那天堂离我们有多远?!对此天使的心做了一定的回答:一个人能在艰难困苦的生活条件下,还能设身处地的推己及人,整体上能看到社会他人的好,就已经具有了天使的心,有了天使的心在遥远的天堂也不遥远。绝世情是对什么是天使的心的进一步应答。
在绝世情中对“艺术摄影”引出的“黄毒”问题有一定的不一样的见解:一个人如果在其中超脱羁绊、能平常心的拥有时,也许离心灵的自由为期就不远了;在绝世情中也对宗教信仰做了一点绝无仅有的论述!从我的角的来看,我对任何宗教信仰都有很深的了解,能看到他们的不足,也能看到其中的有益之处。在我来看就目前情况下,任何宗教信仰其中的人,能从内心幡然醒悟对宗教、自身有正确认识的人少而又少。就拿基督教这类信奉上帝的来说,其中也是纷争不断,宗派“林立”,各自有各自的小圈子。从大的方向来说,这类宗教分为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因种族不同、信的流派不同,在这样一个包容心已显很大的现代社会一样纷争不断,就别说与其他宗教的矛盾了。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不管怎么说都是正统,而在他们其中还出来一个影响非常大的,震撼他们心的流派――这个流派大张旗鼓的宣称教会时期已经结束,并出了这样论述的一本书。他们认为盲从教会期中的人是违背了上帝、主的意愿,已经带表不了上帝、主。所有人必须走出教会;其他宗教也是如此纷争不断。叫我来看真正的慈悲是什么?勇于承担生活的苦难、要好好生活的人,并能在困境中还能理解社会、理解他人的人是最该拥有最美好的未来,而不是向他们那样给人以别情离世的无奈。
在其中的人不好明白,如真有上帝、来世、他们是代表不了上帝的,为何?因为他们没有权利去衡量、决定他人的生死?!如果就是管好自己、要求自己没有错,错在认为自己很无私,是在衡量、决定他人的生死――看不到自己冷酷无情的一面,这是最大的私心,最不可取之处。说了半天在不知不觉中还是在向上帝表现,为了自己能解脱。如果在其中的人能放下自己的执着,不要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很伟大,也就是放下自己,转换角度,让人理解上帝、神的慈悲,理解在其中的人,这种作为才是最该彰显的一种境界。也应该是走出教会的最根本的因由,如真的做到这一点,走出和不走出应该没什么不同吧!其实说了这么多宗教的看法,绝不是在排斥,是在试着包容……
说了许多,其实我倾向于“泛神论“――这样的人会试着包容、理解有宗教信仰的人,并能做为无宗教信仰的人与有宗教信仰的人相互沟通的基础、纽带。这样的人如果能成为社会的主流,那完全可以说,天堂并不遥远,人间就可能就是天堂。为了我们牵挂的人、牵挂我们的人,这是最好、最应该的论断。否则都别情离世,那人世间该多么的凄凉、悲惨,这怎么可能是神的慈悲心的最大的彰显?!如果一个人不管有什么宗教信仰,最终能从其中执着的圈子里走出来,还能对社会有信心,看到整体上社会、大众的好,放下自己最应该有的选择,这才是真正的大慈悲。理解他人、理解社会,包容他人、包容社会就是天使的心……
也就是说,凡事平常心的拥有,就已经获得了最大的解脱,绝世情对此又做了进一步的解答。还是那句话,让人能明白、接受你的真的好意是不容易的,如真有这样的人、绝不是夸张,这样的人就是天使。罗嗦了许多,只是在抛砖引玉,一切随缘……
最后还要说的是,因读书不多,水平有限,哪里有不妥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郑可君
阅读天堂有多远 天使的心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