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心心相印2_天堂有多远 天使的心 - 书趣阁
首页

搜索 繁体

36.心心相印2(2 / 2)

最新网址:www.sqge.cc

真正体会孔子的思想之博大是不容易的,真正理解他的不能读死书、死读书,书中的言外之意最可贵,也就基本把握了孔子思想之基础了吧!也就能真正领会到了孔子的精旨所在了吧!

在有些情况下,榜样的力量是有限的,甚至在潜移默化中起到了适得其反的效应:比如,那名人做的公益性广告,号召人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这些话会让人产生逆反心理――看你们高高在上,象个圣人似的还节约这、保护那呢!看你们住的大房子,开的高级汽车,平日的高消费那得耗费多大资源?因此给环境增加多大的负担!还跟我们讲个什么大道理,,我们普通老百姓整天为生计奔波来奔波去的,没你们那些养尊处优的好心境,就象那被你们指责的白色垃圾方便塑料带,方便袋吗,怎么方便怎么用,哪有心情为这小事劳神,好像我们不节约,这世界环境的恶化,就是我们造成的,如这样论,我们是罪魁,那你们更是祸首。

当然,这里不是说普通人就没有、不该承担社会责任,其实,普通人更能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毕竟人数众多吗!如果普通人能以点滴小处、哪怕在有的问题上,从为自己着想,省点小钱;而在上厕所这样看似小的事中、讲文明礼貌――这何尝不是在自觉不自觉的为他人着想,间接的承担了社会责任,也就是在做一个好的普通百姓。从大的方面讲,做好一个普通百姓最不容易,真做好,那无疑就是孔子眼中的“贤达的人”,更不失伟大。

我们的思想也要尽可能避免绝对化的思维――凡是好自觉不自觉以好坏人论断,我们在做什么有益的事情,我们应该去明白,不是因此证明你是好人,而是很豁达认为、只是在做自己该做的、能做的事。我们不能绝对化的认为:帮助他人的人、做好事的人就是好人;而不帮他人的人、不做好事的人就是不好的人。因为好人、坏人哪能那么容易就从表面上看得清、辨得那么明,如果我们真正明白什么事该做的,而自然而然习惯的去做,不该做的就自然的不去做,那就比较能活出人的品质来了。

教条化的结果会使本该做、而不得不拔高成为英雄模范人物的专利了,这样,一般人就可以顺理成章的推卸、哪怕是举手之劳的责任――反正我不是英雄模范,那不是我该做的,更有甚者,有人做好事,就是为当英雄模范,为得到好处,如果付出得不到回报,乃至得不到期望的回报,那由此心反倒不平衡了,甚至走到另一个极端……

人为什么总在是不是面包的问题上过多的耗费精力呢?人生在世,怎样才能算得到心满意足呢?在某种角度来看,藏民族在这方面不能不给人已巨大的心灵反差――那在过去,他们在得解放时,90%的百姓是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农奴!特别是到了目前,整体上生活比那时候好了许多,为什么他们那种信仰依旧表现的那么执着,难道他们不曾记得,那些上层贵族打着宗教的旗号欺压他们了,看来,在他们眼里,信什么和受不受欺压也许是两个概念,无论怎样的境遇,也改变不了他们心中的那份最真。由此,仿佛我们能始终如一的听到,在那蔚蓝天空下的冰雪高原,那六字真言和绵绵不绝的颂经声……

这里不是说人生活得好、不好,恰恰相反,人只有整体上生活得不那么苦了,社会才显得正常了。

现在谁也无法否认这样一种倾向:很大程度上所谓的社会进步,经济发达、繁荣,是建立在牺牲环境、牺牲子孙后代生存基础上取得的。

就拿完全可以提高到国计民生高度的房地产问题上,如果不在房地产暴利背景下做出强硬、有力的限制,那它带给国家的繁荣,亦是建立在牺牲将来整体普通大众利益基础上成就的,不足可取。确实,靠卖地皮、地产税,政府腰包也可以象房地产商一样鼓起来,可是因此造成的房地产价飞涨,会让许多人买房成本提高,甚至买不起房,或因买房而生活贫困,由此延伸将来就有可能造就不少贫困者,是要政府负担他们的基本生活保障。如此,靠炒卖房地产获得眼前利益,而去牺牲将来那么多大众的基本生存权,是得不偿失。为了保障整体国民利益,政府很有必要制定强有力的相应措施,限制房地产方面的过度投机……

读书是为了什么呢?有这样一个故事很让人深思――一个志愿者在贫穷山乡支教,她到了一个学生家家访,按当地习惯,她不见外的拖鞋上炕,学生家长指着老师的鞋说:娃,好好读书,书读好了,就能穿上皮鞋了。老师听了很不好受,她这双鞋就是在当地县城买的,才三十八元(从中可见当地消费水平之低,在大中城市,象样的皮鞋,几百元都算平常),一双皮鞋现在对城市里的孩子算什么,可是,拥有这一双才几十元的皮鞋,也许是这里孩子一辈子的梦想……

如果这样的孩子,一辈子就梦想穿上这样一双皮鞋就满足了,到显孩子幼稚的太可爱了,事实上,可能吗?他学上的好了,会随着潮流一步步的走下去,到城市、乃至大城市读书发展,因此,观念肯定会随着社会的大环境而改变,特别是从那样一个封闭的、容易产生巨大心理反差的小地方出来的人,没有一定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心理准备,很容易被社会不良的一面所诱惑,并认为城市的这种享乐生活方式才是他的人生追求,面对花花世界,其他一切也就都是假的了,如此,那梦想可就大了,对奢侈生活的不能自拔,完全可以把一个人彻底改变,城市是一个大染缸,有的人变成了圣人,有的人变成了恶棍,一个人终究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一时真是不好论断。

人追求好的生活没什么不对,关键是就自身条件、能力得有个度,如果把握不好这个度,很可能会害了自己、亦害了别人……

读书的根本目的应该是为更好的健全、完善人格,懂得如何做人,只有明白这一点,一个人才有可能无论处在什么环境里、风浪中保有自己的那份本真……

在灾难面前是很能考验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整体国民品格,就如‘911’恐怖袭击世贸大厦,在危难中,那些西方人所表现的良好素质,真不知道我们中国人要是遇到这类事情,是否会有如此作为,很可悲,多少事实已证明,我们的一些国人的行为令人“惨不忍睹”。

说着说着,二人的话题就有点扯远了,竟扯到了恐怖的人体自燃这一难解的现象上――也就是说好好的一个人,薄衣单衫的,竟在大庭广众之下,一点外因都没有,身体竟自己突然燃烧起来,让人在惊愕、恐惧中,施救都来不及,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她,在声声惨叫中,很快在众人眼前消失了,甚至连灰烬都没有。

如果这种现象有一天不是极个别的出现,真是够让人恐怖的了――整个人已经没了,可令人毛骨悚然的凄厉惨叫声,犹似还在空间中游荡、游荡……,让人不能不、不寒而栗。

心语与可枫再探讨下去就更有意思了,就东西方宗教的对照,及意识形态、思维方式的差别,竟让他们“放言”,发现了彼此沟通的共同之处。

西方人表现的独立性强,亲人之间没有必然的、中国式的浓重的亲情观,就象小乘佛教所表现的,就是习惯自己管好自己――老了老了,依然不想依赖任何人,或自己生活,或进养老院,唯一可能不变的是,他们对心中上帝的供奉,有上帝陪伴着他们,人到老了,心中还能装着上帝,那不能说不是一种幸福。

现在真是时代不同了,中国亦很流行西教,并已普遍贯穿于乡野,一些中国老人,特别是中国农村式老太太表现的,让上帝都发笑了吧!――看那老太太都多大年纪了,竟也能把西教信以为真,不管他人理不理解。接不接受她的宣说,与人能搭上言就想传教,看那话说的,上帝造了亚当,女人吗,是上帝趁亚当睡觉的时候,取下他一根肋骨造的……,亦常说,信上帝吧,信了就没病了,什么都好了,你看我信上帝信的,多年轻……

尽管说中国人信西教显得很奇怪,但就一些人来说,能把上帝装在心中,也未偿不是一种幸福。

相对西方人,中国人表现的对亲情的依赖性就很强了,一代管一代,一代对一代不好放手,可是,对很多人来说,总总内外因却不得不将亲情放淡、看轻,也就是最终往往是很难管得过来,如果不能放淡看开,那中国人只能在这种圈子里转来转去,一代一代亦不明白所以,所以还得一代一代循环下去。

当一个人真正能把亲情放淡、看开,也许正是大爱满心间了。当然,整体上这些都是建立在有良好的社会保障基础上的,否则,很难成立。……

中国人讲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惠己及人,先管好自己的同时,又去想管更多人的事,这样就如大乘佛教所包含的广大了。只是真正的洒脱自己,去济天下之人,还是很难定义,不好定义,所以就表现的宗派之间、家族之间,也就是为维护自己小集团的利益,显得根深蒂固,不好改变……

实质上,只要正正当当、光明正大的,在顾及他人的同时维护自己应得的利益,没有错。

其实,有多少人能真正明白,自认为的家人,亦是众人,如果把这点体会到了,那也许就不会活得那么累,该放飞就放飞吧!能过得比自己好,那还不好吗!

中国人好讲修道立德,那道德在哪里呢?可不可以说,每个人的生活就是在印证着道、德在他这一层能理解的过程,道、德就在生活中,从来就没有远离你,无论你相不相信,只要一个人能善善良良的活着,就是在印证着道、德,彰显着道、德,就是不在道中已在道中、之一种大道的表现。

心语、可枫还以佛家正信为对照,看其中的一些修道立德之人,是一群守着爱、怕人说,更怕人看清的人,能让不解之人理解他们,能做到这一步,也许是最好的感动众生,亦是成就了他们执着的“慈悲济世救人”,无论如何,想使天下人善良,不是慈悲救世吗?

言罢至此,二人会心一笑――他们都宁愿去做理解那些守着爱,怕人看清,更怕人说的人,而不想成为他们那样的人。成为他们那样的人太辛苦,太难耐了,自认为是凡夫俗子的二人,能做到这一点就已很知足了:我们不管他们相信了什么,做了些什么,我们看只看他们是不是一个善良的人,从中是不是成为了一个更善良的人。

阅读天堂有多远 天使的心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

最新网址:www.sqge.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