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2章】百炼刀
清理战场。
韩擒虎把战况汇报上来,斩敌三百余人,自损七十五人。其中,以陆畅的五营伤亡最为严重,营中的一百人,倒死了二十五个,重伤七八人,轻伤无数,显然是刚才那一拨重骑兵狂风骤雨的冲锋所致。而李群玉的二营、武元衡的三营、段弘古的四营,也各有折损,分别死了十余人。反倒是西关军让韩愈啧啧称奇,除了杨贲一人重伤不醒外,其余人等无一伤亡。其实,这也正常,这陇州大战逃出升天的百余西关残军,虽然人少,却是西关军最精锐的所在,历经无数铁血洗礼,自然通晓战场上的求生之道。
高适看了看这被鲜血染红的山路,道:“把阵亡的兄弟都聚一起,一同火化。”
顿了顿,又道:“贼寇的尸体,也一并烧毁吧。”来敌去的非常快,连同伴的尸首都没有带走。
堆地像小山一般高的尸首,在烈火中熊熊燃起。
尸体焦臭味弥漫整个营地。
有人伏在地下大吐特吐起来,还有人竟失声痛哭了起来。
羽林卫虽是精于练习,上阵杀敌毕竟还是第一次。但总有第一次的,习惯了就好。就像当初高适第一次斩下来犯秦军的头颅,还不是辗转反侧,能以入眠了数日,刚一躺下,脑子中就立刻升起那血淋淋的画面。
“哭什么!再哭,老子就立刻刺死你!”
李群玉心情烦躁地一脚踢翻身边痛哭流涕的士兵,提枪便要刺他。
高适一把握住他的枪身,阻止了他的枪势。李群玉一看是顶头上司高适,只得讪讪不语。其实他自己的内心中,也有一种想哭的冲动。麾下阵亡的十数人中,倒有几个与他交情非浅。
风中传来了葬歌: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见兮,唯有痛哭。
葬我于草原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见兮,永不能忘。
天何苍苍,山何巍巍。
身已既死兮神以灵,魂魄归来兮守家邦……
这是帝国一代名将于右任垂死之前做的《国殇》,由于在军中广为流传,渐渐变成了帝国军队的葬歌。
当年,于右任率领帝国三十万骑兵,远征北地,由于孤军深入,兼且将士水土,遂被拔都七部族合兵围歼于有“塞上冰原”之称的“古腾锡勒”大草原。兵败之时,他写下了这首《国殇》,让拔剑自刎。这一场大败对帝国影响不输于陇州大战,那年秋天,拔都七部族乘着帝国新败,举铁骑十万,一路南下,所到之处,望风披靡。若非冠军侯卢藏用,临危受命,力挽狂澜,只怕草原上的金狼大旗,已经插在琅琊城的城头。
虽然于右任兵败身死,但《国殇》却流传了下来。
这首歌旋律简单,朗朗上口,虽然只有几个简单的音调,却蕴含这排山倒海的悲怆。
李群玉听着听着,感觉自己眼眶竟有点湿润。当初他并不觉得《国殇》有何过人之处,但此刻眼睁睁看着同伴尸体在火海中,化为灰烬,有家归不得,才明白个种滋味。
转头望去,却见高适看着天边,也在喃喃低语,唱着《国殇》。
经此一番折腾,不觉天已露白。
这时,韩擒虎突然拿了把长刀,来找高适。
“高兄弟,你看这把刀。”这是贼寇留下来的武器。
高适低头一看,这是各国军队特制,名闻五大陆的百炼钢刀。
所谓“百炼”,是指把“精铁”加热锻打一百多次,一锻一称一轻,直到斤两不减,即成百炼钢。由百炼钢铸成的兵器,钢件组织致密,成分均匀,夹杂物细化,锋锐异常,宋长庚《兵器论》中说:“刀剑绝美者以百炼钢包裹其外”,可见百炼钢不同凡响。不过,由于工序太过复杂,所以各国的产量都很有限,即便高唐的国力号称五国之首,每年也不过只产出那么三万柄。
“山贼怎么会有这等利器?”高适道。
帝国历来对兵器管制都非常的严格。
《高唐律》明令:私藏禁用兵器,刑徒一年半;数量达到甲一领、弩三张,流二千里;数量达到甲三领、弩五张,则处以绞刑;私自造锻造者,罪加一等;发现有人私藏禁用兵器,过三十日不送官者,等同私藏。
是以,绝少有军用兵器流落民间,更别提“百炼钢刀”这种第一等的军用利器。
高适问道:“有多少?”
韩擒虎道:“得有上百,还要除去被贼寇带走的。”
高适奏起眉头。能配备百炼钢刀的山贼,还是山贼吗?他们究竟是谁?会是孤军深入,意图阻止帝国使者南下的秦国军队吗?
“还有活口吗?”高适道。
“没有,除了轻伤被带外,重伤的人,全部咬毒自尽。他们倒是有胆,想来是抱着必死之心前来,他妈的,天下哪有这样要钱不要命的山贼,比秦军还要悍勇好斗,老子算是见识过了。”韩擒虎骂道。
高适心中疑云更重。诚如韩擒虎所说,所谓山贼流寇,不过打家劫舍,混一口饭吃,岂有硬碰军队的道理。
向韩擒虎吩咐道:“你先把兵器收起来吧,此事不用声张,等我与韩大人商议后,再说。”
“老韩明白!”
阅读春秋捭阖录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