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上古神话_极品死神男友 - 书趣阁
首页

搜索 繁体

资料:上古神话(1 / 2)

最新网址:www.sqge.cc

蚩尤是勇猛异常的神话人物。他有81(或72)个兄弟,个个都是铜头铁额,头上生有坚利的角,耳边长有剑一般的毛发,以沙石、铁声为食,善于制造各种锋利的兵器,具有无比巨大的神力。

黄帝和蚩尤之间爆发了一场大战。蚩尤发动自己的弟兄和南方部族以及山林水泽间的怪神,杀向黄帝所在地涿鹿;黄帝调协四方鬼神各种野地兽及中原一些部族迎战。战斗异常激烈,蚩尤变幻多端,征风召雨,喷烟吐雾,把黄帝军队团团围在大雾之中。直到黄帝的臣子风后制作了指南车,黄帝军队才冲出大雾的包围。黄帝请来应龙,企图以大雨淹死敌人。蚩尤也请来风伯、雨师,刮起一起更猛烈的大风雨,使得黄帝军队四散溃逃。黄帝又叫他的女儿魃上阵参战,暴雨刹那间消失,应龙等伺机真诚杀过来,使蚩尤受挫。黄帝又用神兽夔的皮制成一面大鼓,用雷神的骨头作鼓槌。鼓声惊天动地,五百里外也能听到,蚩尤军队丧魂落魄。黄帝又布鞋列了变化莫测的阵图,把蚩尤军队重重包围起来,蚩尤兵败被俘。

蚩尤被杀于涿鹿,他手脚上的枷铐抛掷后化为一片颜色鲜红的枫林,那是蚩尤斑斑的血迹。又说他被杀于冀州中部,身首异处,因而叫“解”,就是后来山西的解县。

有巢氏又称“大巢氏”。相传,远古时代他发明了巢居,教民构木为巢,以防野兽侵袭。《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项峻始学篇》云:“上古穴处,有圣人教之巢居,号大巢氏。”《庄子·盗跖》:“古者禽兽多而人民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此说又见《韩非子·五蠹》、晋张华《博物志·杂说上》。

祝融1古帝。一说为炎帝裔。《山海经·海内经》:“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话,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视融。”一说为黄帝裔。《山海经·海内经》称:黄帝生昌意,昌意生韩流,韩流生颛顼。又《山海经·大荒西经》:“颛顼生老童,老童生祝融。”实则炎、黄古本同族,故二说一也。祝融号赤帝,罗泌《路史·前纪》卷八:“祝诵氏,一曰祝和,是为祝融氏……以火施化,号赤帝,故后世火官因以为谓。”祝融神话,还见《山海经·海内经》:“鲧窃帝之息壤以湮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墨子·非攻下》:“(成汤伐夏),天命融(祝融)隆(降)火子夏城之间,西北之隅”;祝融等七神雪天远来,助周灭殷事见于《尚书大传》及《太公金匮》;共工与祝融戊,不胜而怒触不周山事见《史记·补三皇本纪》。2火神。《左专·昭二九年》:“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吕氏春秋·四月》:“其帝炎帝,其神祝融。”注:“祝融,颛顼氏后,老童之子吴回也,为高辛氏火正,死为火官之神。”3主管南方之神。《管子·五行》:“昔者黄帝……得祝融而辩于南方。”《海外南经》:“南方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淮南子·时则训》:“南方之极,自北户孙之外,贯颛顼之国,南至委火炎风之野,赤帝(炎帝),祝融之所司者万二千里。”

神农亦称“神农氏”。1农业的发明者。关于神农的神话、传说反映了中国原始时代从采集、渔猎进步到农业生产阶段的情况。《周易·系辞下第八》;“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所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2古帝名,即炎帝、烈山氏。清马《绎史》卷四引《周书》:“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遂耕而种之,作陶冶斧斤,为耒耜锄耨,以垦草莽。然后五谷兴助,百果藏实。”晋王嘉《拾遗记》卷一:“炎帝时,有丹雀衔九穗禾,其坠地者,帝及拾之,以植于囚,食者老而不死。”《史记·补三皇本纪》亦谓:“炎帝神农氏,姜姓,母曰女登,有娲氏之女,为少典纪。感神龙而生炎帝。人身牛首”。因以火德王,以火名官,故曰炎帝。始教民耕种。3医药之祖。神农尝百草的神话,流传久远,至今不衰。《史记·补三皇本纪》谓:神农氏作蜡祭,以赭鞭鞭草木,尝百草,始有医药。《淮南子·修务训》亦谓: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晋干宝《搜神记》卷一:“神农以赭鞭鞭百草,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臭味所主,以播百谷。”《述异记》卷下:“太原神釜冈中,有神农尝药之鼎存焉。成阳山中,有神农鞭药处。”后世传言神农乃玲珑玉体,。能见其肺好五脏,因能化解药毒。又传说神农因尝百足虫,不能解其毒而致死。参见明·周游《开辟衍绎》第十八回王子承“释疑”。又有神农“作五弦之瑟,教人日中为市,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等等。4土神。《礼记·月令》夏季之月:“毋发令而待,以防神农之事也。”注:“土神称曰神农者,以其主于稼穑。”5异草名。《太平御览》卷三九引《神农本草》:“常山有草名神农,置之门上,每夜叱人。”

神农涧在河南省温县。明陈仁锡《潜确类书》卷三一:“神农涧在卫辉府温县。神农采药至此,以杖画地,遂成涧。”今温县尚流传有此活的神话。

燧人氏又称“燧人”1远古人“茹毛饮血”,他钻木取火,教人熟食,是人工取火的发明者。关于他的神话反映了中国原始时代从利用自然火,进化到人工取火的情况。《尚书大传》云:“遂人为遂皇,伏羲为戏皇,神农为农皇也。遂人以火纪,火,太阳也。阳尊,故托遂皇于天。”2远古时代以燧木取火的氏族,又称“燧明国”。《太平御览》卷八六九引《王子年拾遗记》:“申弥国去都万里。有燧明国,不识四时昼夜。其人不死,厌世则升天。国有火树,名燧木,屈盘万顷,云雾出于中间。折枝相钻,则火出矣。后世圣人变腥臊之味,游日月之外,以食救万物;乃至南垂。目此树表,有鸟若{号鸟},以口啄树,粲然火出。圣人感焉,因取小枝以钻火,号燧人氏。”同书卷七八引《礼古文嘉》云:“燧人始钻木取火……遂天之意,故为燧人。”又有“燧人氏夏取枣杏之火”的传说(见《艺文类聚》卷八七引《九州论》)。今河南商丘流传有“燧人击石取火”的活神话。

赤帝即“炎帝”。《淮南子·时则训》:“南方之极,自北户孙之外,贯颛顼之国,南至委火炎风之野。赤帝、祝融之所司者万二千里。”此赤布,即炎帝,少典之子,号为神农,南方之火德

铲草兴锄传说,神农时种庄稼,用石片在地里敲着、走着、喊着;“草死,苗长。”后来,人们变懒了。天热时,用绳子把石片吊树上,人们坐在树下敲着,喊着。草也不死了。没办法,人们拿铲子铲草。地晒干了,铲草费力气。有的劲使猛了,铲子也弯了,翻过来扒,化铲着得劲。从此有了锄。

瑶姬炎帝女。亦作“姚姬”《文选·宋玉<高唐赋>序》:“妄巫山之女也”。注引《襄侣音旧传》:“赤帝(炎帝)女姚姬,未行而卒,葬于巫山之阳,故曰巫山神女。楚怀王游于高唐,昼寝,梦见与神遇,自称是巫山神女,王因幸之。燧为置观于巫山之南,号为朝云。”又《太平御览》卷二九九引《襄阳耆旧记》:“我帝之季女也,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巫山之台,精魂依草,为茎之,媚而服焉,则与梦期,所谓巫山之女,高唐之姬”此与古神话述帝女死尸化为草契。《山海经·中次七经》:

“又东二百里,曰姑瑶之山。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尸,化为露草,其叶胥成,其华黄,其实如菟丘,服之媚于人。”瑶姬神话又有瑶姬为西王母之女一说。宋范成大《吴船录》卷下:“庙乃在诸峰对岸小冈之上,所谓阳云台,高唐观。……今庙中石刻引《镛城记》:瑶姬,西王母之女,称云华夫人,助禹驱鬼神,斩石疏波,有功见纪。今封妙用真人。”此说又见五代蜀杜光庭《墉城集仙录》卷三所记。唐彦谦《鹿门集·拾遗·楚天》诗云:“不会瑶姬朝与暮,更为云雨待向人”唐李白《感兴八首》诗云:“瑶姬天帝女,精彩化朝云;宛转入宵梦,无心向楚君。”

精卫填海最早见于《山海经·北次三经》:“发鸠之山,其上多朽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晓,赤足,名曰精卫,其名自孝。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石,以堙于东海。”据《述异记》(上)之说,精卫与海燕结合生子,一雌一雄,一名“鸟市”,一名“冤禽”,又名“志鸟”,俗呼帝雀。在东海精卫誓水处,因曾扇于此川,故誓不饮此水。据现今湖南流传的“紫盖峰”传说,精卫为神农求还魂草被救,填海复仇等,并得到道教神仙指引、搭救和鼓励。陕西和河南方城也有此类神话流传。

共工炎帝裔。据《山海经·海内经》:“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袄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宋罗泌《路史、后纪二》注引《归藏·启筮》:“共工人面蛇身朱发。”相传共工为水神。《左传·昭公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管子·揆度》:“共工之王,水处什之七,陆处什之三,乘天势以隘制夫下。”《淮南子·本经训》:“舜之时,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共工神话最着者,为共工与颛顼之战。《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颛顼,黄帝之裔(《山海经·海内经》)。故此战实为黄炎战争之继续。此战又或传为共工与高辛(《淮南子·原道》);与神农(《雕玉集·壮力》);与祝融(《史记,补三皇本纪》);与女娲(《路史·太吴纪》)之争。其他如禹逐共工,禹杀共工之臣相柳等传说,由禹为黄帝系统人物,当亦系黄炎战争之余绪。今河南杞县流传的“女娲补天”则谓:共工、祝融,女娲、棺人为兄妹。共工与祝融因吃天鹅蛋之争,共工撞不周山,天塌洪水泛滥,女娲乃有补天之举,似更原始。参见“杞人忧天”。

祝融与共工战《史记·补三皇本记》:“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强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与祝融战。不胜而怒,乃头触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维缺。”此战或又传说为颛顼,神农,女娲,高辛与共工之争。参见“共工”、“杞人忧天”。

蚩尤炎帝后裔。宋罗泌《路史·后纪四》“蚩尤传”:“蚩尤姜姓,炎帝之裔也。”同卷注引《世本》:“蚩尤作五兵:戈、矛、朝、酋矛、夷矛。”相传:蚩尤不但以金作兵器,并能呼风唤雨。《山海经·大荒北经》。“虽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蚩尤与黄帝战并被黄帝所杀之事,记述繁多,各有异文。《初学记》卷九引《归藏·启筮》:“蚩尤出自羊水,八肱八趾疏首,登九淖以伐空桑,黄帝杀之于青丘。”《山海经·大荒南经》:“有木生山上,名曰枫木。枫木,蚩尤所弃其桎梏;是谓枫木。”郭璞注:“蚩尤为黄帝所得,械而杀之,已摘弃其械,化而为树也。”《皇览·家墓记》:“传言黄帝与虽尤战于涿鹿之野,黄帝杀之,身体异处,故别葬之。”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三:“解州盐泽,……卤色正赤,……俚俗谓之蚩尤血。”一些典藉中还记有蚩尤的形象。《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龙免河图》:“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述异记》云:蚩尤“食铁石”,“人身牛蹄,四目六手,耳鬓剑戟,头有角。”相传蚩尤禀性“贪虐”(见《路史·蚩尤传》)、“暴”(见《史记·五帝本纪》),然死厉又受人尊祟。《皇览·冢墓记》云:“蚩尤冢,民常十月祀之。”《述异记》卷上:“太原村落间祭蚩尤神;不用牛头”。《龙鱼河图:“后天下复扰乱,黄帝遂画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封禅书》记齐把八神,“三曰兵主,祀蚩尤”。今河南台前县有“虽尤家。”汉代冀州民间尚有纪念虽尤的“角抵戏”。可知蚩尤原非与黄帝争帝位的叛逆、魑魅形象。

刑天亦作“邢天”、“形天”。《山海经·海内西经》:“刑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据宋罗泌《路史·后纪三》,刑天似为炎帝臣属。“刑天与帝争神”亦为炎黄之战余绪,帝即黄帝。常羊山为炎帝诞生地,还其放处。常羊山北为黄帝子孙居处者。

日月星辰为什么会东升西落?江河为什么都向东流?

传说是水神共工撞断天柱的缘故,共工成了正义的象征。

女娲修补好天宇以后,好长时间日月星辰的运行都很正常

可是后来一场战争打乱了这个局面。交战的双方是水神共工和天帝颛顼。

共工是火神祝融的儿子。他长着人的脸,蛇的身子,红色的头发。共工常掌管海洋、江湖、河泽、池沼等世界十分之七的领域。在黄帝和炎帝的一次大战中,共工曾用水帮助他的祖上炎帝作战,颛顼是黄帝的曾孙,黄帝一度让他代行神权。但在他执掌神权期间,他并不顾念人间黎民百姓,还派人断绝了人间和天界的通道,也压迫他所不满意的诸神。更为无理的是他把太阳、月亮、星星都拴系在北方的天空上,固定在那里不能移动。这样,大地上有的地方永远明亮,有的地方永远黑暗,给人们带来了灾难,水神共工乘机率领部下发难,起来推翻颛顼的统治,夺取天帝宝座。

这场战争十分激烈,他们从天上一直打到一座叫做“不周山”的山脚下。不周山地处西北方向,山形奇崛突兀,是一根极高极高的撑天柱。双方在这里鏖战不息,共工见一时不能取胜,陡然怒气万丈,猛地一头向不周山撞去,只听得哗喇喇巨响连天,刹那间把不周山拦腰撞断。

这时,整个宇宙又发生了一场大变动,西北面的天空因为没有不周山的支撑,倾斜下来,日月星辰再也不能固定在原位,于是白昼、黑夜每天交替一次。而东南面的大地受到山崩的剧烈震动,陷了下去,形成中国西高东低的地形,从此江河的水也不同自主地朝东方

器物资料表~包括用具器皿武器......

十二时炉:5

时代:上古

香炉名焚香可报时

《述异记》319

人石:9

时代:古代

石名,一家三口所化

《太平广记》89

九钟:16

时代:上古

钟名,霜降则钟鸣

《山海经》42

九鼎:17

时代:禹

上古神器,刻天下精怪于上

《史记》148

九曲珠:19

时代:春秋

珠中有九曲,使蚁通之(文成公主v松赞乾部使臣)

《广博物志》47

九鹭香:21

时代:明

宝物名,郑和三宝之一,用途不详

《坚瓠七集》280

力珠:21

时代:夏

增加力量的珠子

《说郛》420

工布:22

时代:春秋

宝剑

《越绝书》533

干将:22

时代:春秋

宝剑

《吴越春秋》284

莫邪:22

时代:春秋

宝剑

《吴越春秋》284

三岛石:27

时代:春秋

吴山试剑之石

《青城山记》

大贝:32

时代:

宝物名巨大之贝

《艺文类聚》66

上池水:39

时代:不详

可见鬼物之水

《史记》148

千日酒:44

时代:禹

饮之醉千日辄醒。

《搜神记》529

马宝石:54

时代:不详

宝物名马中可产马

《耳新》

飞车:56

时代:

可飞之车

《博物志》530

女娲石:64

时代:上古

大风雨后可闻弦管声

《太平御览》89

支机石:67

时代:古代

织女支机之石

《太平御览》89

巨阙:73

时代:春秋

宝剑

《文选》139

不借:76

时代:不详

会飞的鞋

《(左王右郎)(寰去宀左加女)记》528

不死药:76

时代:上古

长生不死之药

《山海经》42

不须鞭:78

时代:不详

马鞭名扬鞭马即走

《(左王右郎)(寰去宀左加女)记》528

太乙余粮:89

时代:上古

增加食物的东西

《玉函山房辑佚书》164

天衣:92

时代:不详

无缝天衣,穿上可飞翔。

《月令广义》124

天酒:96

时代:无意义

甘露

《神异经》433

五兵:100

时代:上古

各种兵器

《太平御览》89

五色笔:102

时代:晋

五彩色之笔

《南史》

五色露:102

时代:汉武帝

可治疾病

《太平御览》89

五块石:103

时代:不详

宝物名,可呼风雨

《古今图书集成》151

五谷石:103

时代:不详

似五谷之石

《古史辩》

五弦琴:104

时代:神农

古老之琴名

《世本》148

五曜神珠:107

时代:黄帝时

意义不详

《(左王右周)玉集》528

日林国石镜:110

时代:不详

巨大石镜可照人脏腹能探之病处

《述异记》319

乌号:113

时代:黄帝

弓名

《淮南子》518

风狸杖:128

时代:不详

鸟兽随指而毙,有所欲者,指之如意

《酉阳杂俎》258

火龙:135

时代:不详

宝物名,可聚日光

《洞冥记》423

火齐镜:137

时代:春秋

宝物名,视物如昼,语可应答

《拾遗记》383

火浣布:137

时代:春秋周穆王

宝物名,不畏火,遇火则洗

《列子》216

孔子屐:143

时代:春秋

长大之鞋传为孔子所有

《太平御览》89

水玉:144

时代:上古

即水晶,贵重矿物

《山海经》42

水珠:145

时代:古代

宝物名埋之泉涌

《旧小说》174

水精:146

时代:

即水晶

《》

石人:155

时代:不详

石人可预测天气

《初学记》296

石盂:156

时代:不详

可聚食品,类聚宝盆

《舆地纪胜》579

石鱼:156

时代:不详

鱼化石,可使鱼复活

《(上艹下卯:茆mǎo)亭客话》326

石笋:157

时代:不详

巨重之石器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225

石船:157

时代:不详

圣姑所乘之石制之船

《水经注》146

石雁:157

时代:不详

霜降则飞

《古今图书集成》151

玉(吨去口换犭:):161

时代:南朝

宝物名,类聚宝盆

《异苑》249

玉酒:161

时代:

即玉膏

《》

玉膏:161

时代:黄帝

酒名,令人长生

《山海经》42

玉横:161

时代:不详

盛不死药之器

《淮南子》518

玉馈酒:163

时代:上古

酒名,取之不尽

《神异经》433

玉醴泉:163

时代:不详

酒名,饮之令人长生

《十洲记》5

龙工:164

时代:舜时

作用不详

《列女传》217

龙珠:168

时代:不详

龙所吐者作用不明

《述异记》319

龙渊:168

时代:春秋

宝剑

《越绝书》533

龙穴石髓:172

时代:晋

可增力气十倍

《古小说钩沈》151

电母:175

时代:帝俊时

琴名,电照则自鸣

《格致镜原》446

鸟工:182

时代:舜时

衣名,衣之可飞翔

《列女传》217

仙人镜:184

时代:

即日林国石镜

《》

仙人承露盘:185

时代:汉武帝

和露与玉屑服之,可成仙道

《三辅黄图》

玄珠:197

时代:黄帝时

黄帝之宝珠作用不明

《庄子》239

司风鸟:199

时代:

即相风

《》

圣鼓:200

时代:秦

巨大之鼓,可飞翔

《太平寰宇记》90

吉光毛裘:213

时代:汉武帝

裘名,入水不沉,入火不焦

《海内十洲记》

地脂:214

时代:不详

神药名,食之不死

《云间杂记》

曲盖:220

时代:商

曲柄华盖

《古今注》150

伍子胥剑:228

时代:春秋

剑名取之必病弃之则安

《茶香室三钞》

华盖:234

时代:黄帝

黄帝所制仪仗

《古今注》150

安阳王神弩:240

时代:不详

弩名,一发万人死,三发杀万人

《水经注》146

观日玉:249

时代:不详

宝物名,可观日中宫殿

《太平御览》89

阴阳石:254

时代:不详

石名,可预测天气

《水经注》146

轩辕磨镜石:267

时代:黄帝

黄帝磨镜之石,作用不说

《古今图书集成》151

吴刀:281

时代:春秋

宝刀名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225

吴钩:282

时代:

即吴鸿扈稽

《》

吴鸿扈稽:284

时代:春秋

宝刀名

《吴越春秋》284

秃尾龙:286

时代:不详

龙名未详

《子不语》

鸠杖:286

时代:秦末

作用无意义

《群书拾初》

龟历:289

时代:不详

宝物名,龟背上的文字

《述异记》319

龟宝:289

时代:元

宝物名,希世之宝,作用不详

《虚谷闲抄》

沦波舟:300

时代:秦

舟名,可在海底航行

《拾遗记》383

庐山石梁:304

时代:不详

作用不详

《水经注》146

驱山铎:304

时代:

钟名,可驱山

《天中记》

纯钧:306

时代:春秋

宝剑

《太平御览》89

灵鼓:307

时代:春秋

宝物名,可化为蛇

《穆天子传》612

张氏钩:313

时代:不详

钩名,使人子孙昌盛

《太平御览》89

张骞槎:315

时代:汉

木筏,乘之可上天

《因话录》

纸鸢:316

时代:汉

即风筝,传韩信所创,可飞

《事物记原》

画鸡:318

时代:晋

画鸡于牖,可辟邪

《拾遗记》383

画马石:318

时代:不详

传所画之马,可夜活。

《古今图书集成》151

青泥:328

时代:

即息壤

《》

青田酒:329

时代:三国

青田核所注水而成

《古今注》150

青金镜:330

时代:不详

镜名,可照出鬼魅

《初学记》296

青磁碗:330

时代:

即石盂

《》

鸣石:333

时代:上古

石名,撞之其声可传七八里

《山海经》42

昆吾:340

时代:春秋

刀剑名,昆吾之石所冶,切玉如切泥

《十洲记》5

昆仑铜柱:340

时代:上古

昆仑山之石柱,广三千里,周围为削

《神异经》433

明月珠:341

时代:不详

宝珠名,光可照千里。

《神异经》433

鱼石:348

时代:清

这是一种鱼化石

《池北偶谈》

鱼肠:349

时代:春秋

宝剑

《越绝书》533

金蚕:354

时代:上古

使养蚕人昌盛

《续事始》

金犀:355

时代:不详

宝物名,作用不详

《神异经》433

视肉:358

时代:上古

巨肉有眼,食之不尽

《山海经》42

宝鼎:360

时代:黄帝时

宝物名,可占吉凶存亡

《世本》148

定水带:361

时代:不详

宝物名可使苦水变甜

《(上艹下专繁体)乡赘笔》

定更石:362

时代:三国

宝物名可夜间报时

《耳新》

定海铁柱:362

时代:唐

镇海之宝柱(定海神针)

《西游记》219

夜光:364

时代:不详

即鲸鱼目,夜可放光

《述异记》319

夜光杯:364

时代:春秋

宝杯名,夜可放光,可自出酒

《十洲记》5

泣珠:364

时代:不详

鲛人之泪所化之宝珠

《洞冥记》423

贯月查:370

时代:尧时

浮于海上之查(查为何物不详),可放光

《拾遗记》383

咸阳宫方镜:383

时代:秦

可鉴人五脏,可看病

《西京杂记》220

指南车:383

时代:黄帝时

风后所制,可指方向

《古今注》150

相风:390

时代:舜时

古占风之器,可占风

《拾遗记》383

相风鸟:391

时代:

即相风

《》

临平石鼓:396

时代:晋武帝

石鼓名,击之声闻数十里。

《异苑》249

追复:400

时代:不详

脯,食之不尽

《神异经》433

俪皮:402

时代:伏羲

古时之一种聘礼

《世本》148

禹余粮:411

时代:

即太乙余粮

《》

炮烙:415

时代:商纣

商纣时所制的一种刑法

《太平御览》89

洗石:420

时代:上古

石,用于洗澡,可去污

《山海经》42

洞穴珠:423

时代:汉武帝

宝物名,作用不明

《古小说钩沈》151

洞光珠:423

时代:春秋

宝物名,可使百神不能隐其精灵

《锦绣万花谷后集》570

帝台之棋:426

时代:上古

石名,五色文之石。

《山海经》42

绕指柔:437

阅读极品死神男友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

最新网址:www.sqge.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