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新作,望大家多多支持,多点击、多收藏、多推荐、多提意见。套用句老话,如果觉得本书不成熟,请先放在书架上,我会慢慢修改的,给大家一个尽量完美的答案
―――――――――――――――――――――
大海,天生是属于勇者的。
天生属于热爱自由的男人。
――哥伦布
许多年以后,王景仁站在海边,看着美丽的夕阳渐渐沉入海里。他英雄迟暮般的蹲了下去,用手在沙滩上划出一个“明”字,突然仿佛又听到了那船上整齐的号子,回到了自己的年轻的时候。
时间就像匹骏马,马不停蹄似的往前,一转眼人就老了。王景仁心里想道。
几十年前,王景仁踏上了大明下西洋的宝船,在一个冬夜,经历了人生中最奇异的事情。从那时开始,他和他的伙伴就与郑和下西洋的伟大事迹分道扬镳,开始了另一段虽然没有记入史籍,但却同样惊险的奇异经历。
时至今日,他常常也会在梦中,看见平静的大海之上,突然涌起的一个个海怪;看见那些从来未曾被人发现过的奇特人种;看见那些早已被人遗忘了的名字和世界;看见那深藏在大海深处,邪恶的眼睛。
一切,都要从大明永乐四年冬天的那个晚上开始说起。
那是一个海上传奇英雄诞生的开始:*
1406年冬,南洋爪哇国海。
一轮明月照着风平浪静的大海,月光之下六十二艘巨大的宝船正在快速的向北航行。宝船上雕龙刻凤,每艘船长四十丈,阔十八丈。船上无不挂满龙旗,旗上写着巨大的“明”字。虽是夜晚,可依然能看见一群群水手在船上忙碌,迅速的变幻着四角帆,让宝船如一条长龙海兽,在广袤的大海之上飞翔。
领头的一艘宝船最为巨大,如一座海上的城市。在这城市之上,屹立着一位面无胡须,威武非凡的男人。他正站在船头龙首雕像之后,负手而立,若有所思的看着前方的海面。
此时男人身后的舵仓中走出一人,此人身高八尺,长发披肩,相貌俊美。他走上甲板,轻轻地来到无须男子身后,躬身说道:“大人,夜深了,您早些歇息吧!”
无须男子并没有转身,而是从声音中就听出了这人就是王景仁,徐徐说道:“是景仁啊,你吩咐下去让其他人先去睡吧,我还不困。”
王景仁看见无须男子似乎心有所思,又朝他走进了一点,小声的问道:“大人今天心事重重,莫非是因为我们此行已走回路,却还没有找到关于建文帝的消息?”
无须男子道:“非也,想我郑和乃一介平民,蒙圣上青睐,平步青云,做了这天朝船队的正使,定当为圣上分忧,努力解决建文帝失踪之事。无奈此事甚为飘渺,找不到消息也是自然。圣上也对我说过,尽力而为,扬中华之威为大,寻综之事次之。因而我并未为此事过多担忧。”
原来这名无须男子,正是后来七下西洋,名垂千古的大明船队正使,大英雄郑和。王景仁听完郑和的话,不解的问道:“那大人所虑何事?”
郑和道:“不瞒你说,越是接近大明国土,我越是又种莫名的担心,我们此行已两年有余,十分顺利。怕不要在此时出什么事情为好。”
王景仁心有所感。他是船队上地位仅次于郑和的副使总管王景弘的族弟。生于闽南海商之家,自己小时候也曾经多次出海,大明附近海域海盗虽然极少,可暴风雨王景仁还是经历过不少的。大海之上情况常常是变幻无常,但像这次下海宣扬国威这样,两年多来都十分顺利,连场风暴都没遇见的情况,却是非常少见。太平静了,大军从苏州刘家河下海,过海峡,到占城,去爪哇,至文莱,最后到满刺加,一直都是顺风而行。前两天回到爪哇国,爪哇国王还殷切的款待了船队,完全不像传说中此国王吝啬刻薄的为人。王景仁想到这里,不觉感到了一丝可怕。
可他并不敢把自己的担忧也说出来,让本已十分操劳的郑和更加担心。但就在他准备说两句话宽慰郑和之时,他却突然看到――前方地平线处出现了二十多只大船组成的船队,这些船的船帆吃风程度相当的鼓,他们应该正全速的向这边开来。
王景仁虽早已没有随家族出海,但对海上之事也还是十分清楚。南洋之上,从没有听说过哪家商家有这么大的实力,有二十几艘大船,而且还一起出海。再说了,又不是打仗,三更半夜,许多水手都要休息,也不用玩命的把船开这么快。莫非是海盗?
王景仁突然有一种不妙的预感,他马上指向前方,说道:“大人,您快看那边!”
郑和随着王景仁的手看去,看见二十几艘大船全速开来,也发现了事情的蹊跷,马上吩咐道:“快,去把我的窥管拿来!”
王景仁听完吩咐,禀了声是,便朝众头领休息的大厅跑去拿郑和的窥管。
王景仁三步并作两步,奔进大厅,推开厅门。大厅内副使总管,王景仁的族兄王景弘,军师周安,旗舰大水手李良等十数个船队头领正在喝茶聊天,他们看见王景仁如此匆忙,都停下了话题,朝他看来。
副使总管王景弘站了起来,向王景仁问道:“景仁,出了什么事情?”
王景仁边跑向墙边取下窥管,边对王景弘说道:“大哥,前面来了二十几艘大船,满风吃水朝咱们开来,正使大人叫我来取窥管。”
阅读新镜花缘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