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禅者眼中的世界_如何进入审美境界 - 书趣阁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六章 禅者眼中的世界(1 / 1)

最新网址:www.sqge.cc

一般人有种错觉,以为佛道是遁入空门,而又把空理解成什么也没有,于是就产生了恐惧:一个人在那种漆黑的,空洞无物的地方,那不是和死了没有什么区别吗?

其实这是世俗人眼中的道,并非胜义谛中的道。

又有一班人,认为禅者抛弃人伦,厌恶性循环人生,是没有真情的冷血动物,是狂悖无理,发疯发狂的家伙。

这又是一种错觉悟。禅者不是这样的。是这样的是庙宇里的泥巴塑像,它们才冷冰无情,麻木不仁,厌弃人生,憎恶生活,冷酷无情。

那么,禅者眼中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搞清了这个问题,一则弄明白了什么是空,二则排除了一般人对遁入空门的恐惧。

禅者眼中的世界,永远是美好的,让人愉快的,值得珍惜的,常变常新,真切明净,充满魅力的。

不错的,禅者认为世界的构成是由于物内部的力,一种紧张的状态,也就是人和生命生灵的欲望――心念而产生的。这种心念经过无数劫的观想,一遍又一遍的幻想,终于外化为有形的相。,从其本来未有追寻刚无的变化不定的本质来说,它有空的本性。生必有死,成必有坏,聚必有散,这是规律,谁也无法改变。

有形有相的世界,没有能让我们执着不放的永远不变的本质,所以禅者认为,相即非有,但欲望、心念,这咱物内的力不论是以紧张的状态存在,还是又化为一种新的形相,你不能说它是有,也不能说它是无。说有说无者,是拘泥于自身的感官,把能感觉到的叫做有,把感觉悟不到的叫做无。而且认为,有和无相对。有和无对立。这就产生了断见。比如能看到别人的形相,身高,样子,就说这是有。人死了,肉体变成骨头了,骨头最后也碎化为尘土了,就说这是无。其实只要做一个精确的实践,把人死的过程,即肉体分解的过程,象化学实验室做实验一样,做出来,并将这些物质的变化过程和变化后的物质收集起来,再加以称量,就会证明,构成人体的东西,没有因为生而多一些,也没有因为死而变少了一些。未生之时,它们就一直存地,死了之后,它们也同样存在。生是生化反应,死也是生化反应,反应过程的方向,是因为力的大小。而这些反应过程的作用,就构成了我们所说的生命的过程和意义。

了角事物的这种本质,万物的生长成衰,皆因一个欲念,也就是尼采所说的意志而生长成衰,这也就是俗语所说的缘。有缘则成,缘成有份,缘飞翔则灭。

如果没有这个欲念,科学上称为的力,佛道所称的妄,儒者称为的私,那么世界就会是一个单一的混沌的状态。丰富多彩多样多式的人生,就会变成了一个模式。从这一点上来说,妄也就是真,真也就是妄。禅者所欲求的禅和一个流氓要一个女人没有什么不同,如果说流氓要女人是假的,禅者要禅何曾真呢?要说是真,大家一块真。要说是假,大家一块是假。觉悟了的佛佗也是这样。他如果是聪明的,能反省自己的,强暴犯人的智慧何曾假过,他一样的具备三身五智,终成所欲。

据说星球本身是由尘埃聚凝而成,物本能地生长,这个欲望使它们长出种子,而人类的进化,也是为了自身体内的物质平衡而为断地努力。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和要求,人类产生了无数的梦想,或者理想,这些理想,在前三百年,它是妄念,是胡思乱想,可过了三百年,就实现了,就变成了真的,如飞机火车都是这样的。当它实现时,就成了我们的一种美好享受。

人不就是生活在梦中吗?

说它是妄也对,因为旧的梦想总是要给新的淘汰,总会破灭。说它是真,也对,它总是带给我们美好的享受。

用心来欣赏妄念的美好,这是禅的基本态度。

也是审美的态度。

而普通的人,总是是此非彼,对喜欢的唯恐不够,对厌恶的,用尽全部心力体要必欲去之才肯罢休。

痛苦因此而成。

幻想也不是只有科学的一类。各行各业,各种各样的人,无时无刻不在制造享用着幻想。正是由于幻想的多样化,才使世界多种多样,丰富多彩,有形有色,有光有彩,有声有味,我们的耳因之面愉快,我们能说这个世界是丑恶的吗?我们能说那个脑子中的虚无的空是美好的吗?

阅读如何进入审美境界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

最新网址:www.sqge.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