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就只好摇头晃脑地背唐诗。
一周后,邝东来先生端一把椅子,坐在天井前,一边喝茶一边让学徒给他背唐诗,直到每个学生都背出了三十首,他才开始后面的课程。
接着的课程是看寺庙。邝东来先生领着学徒,去伊洛瓦底江边的缅寺去看寺庙。他让学生认真地看,从白塔到金佛,从建筑到僧人们诵经坐禅的神情,逐一认真地看,认真地体会。看过的寺庙,他会以提问题的方式提问学生。他会问:“昨天打坐的和尚是几个?”“缅寺里供奉了大小几尊佛像?”如果回答不出来或者答错了,学徒就得自己再跑去看。但第二次的提问跟第一次不同,他也许会问:“寺院的住持脸上有颗黑痣,痣在左脸还是右脸?”如果依旧答错了或是答不上来,你还得再去缅寺看。
这样又过去了一周。
再接下来是听弹曲,弹的是中国的古筝。有时是邝东来先生弹,有时是麻稳稳弹。麻稳稳弹古筝的水平甚高,堪称行云流水。一个缅甸的女孩,能将中国传统的乐器古筝弹到如此出神入化的地步,让常敬斋内心佩服不已。但常敬斋心里还是不明白,这学玉雕跟听古筝有什么关系?
学徒们迟迟没有迎来他们想象的玉雕课,渐渐地都有了情绪。晚上大家睡在一起,就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开了。有人甚至怀疑邝东来先生是在挂羊头卖狗肉,打着玉雕的幌子骗钱。那个从上海来的叫吴一天的学徒,情绪最大,他用极浓的上海腔对其他学徒说:“阿拉可是交了高学费的,阿拉老爸托人交给邝先生的学费,在上海都能修幢洋房子。”
有一天麻稳稳来上古筝课,发现琴弦断了三根。常敬斋想,这肯定是那些学徒因不满听古筝干出的蠢事。麻稳稳把有人扯断琴弦的事给邝东来先生说了。邝东来先生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来到教室把三根扯断的琴弦换好,自己坐在古筝前,专心致志地弹开了。邝东来先生弹的是《高山流水》。一首古曲,被他弹得畅快淋漓,跌宕起伏。但心中充斥了不满情绪的吴一天,公然在这个时候打了一个极响的呵欠。
大家心里都明白,吴一天是故意的。
正弹到兴致处的邝东来先生,突然停下来,厉声问道:“先前谁在打呵欠?”
学徒们都紧闭着嘴唇,没有人回答。
“如果是有种的,就给我站起来!”邝东来先生一掌拍在古筝上,几根琴弦拍断了,发出了很响的声音。
吴一天“腾”地站了起来,他高声说道:“呵欠是我打的,我受够了!师傅,我们是来学玉雕的,不是来学弹琴的!”
邝东来先生圆睁着眼睛,紧咬牙关,怒火中烧地怒视着吴一天,大声道:“麻稳稳老师,把我的戒尺拿来!”
麻稳稳匆忙跑出门去拿来了戒尺。
邝东来先生接过戒尺,快步走到了吴一天面前。
“把手伸出来!”他冷冷地说。
吴一天没有伸出手。
“我再说一遍,如果你还想做我的学徒的话,请你把手伸出来!”邝东来先生说这话的语气中,有着不可抗拒的威严。
吴一天迟疑了一下,犹犹豫豫地伸出了手。
“吴一天,请把你的手板心打开。”邝东来先生又道。
吴一天将自己的手板心打开。
“吴一天,你违反了做学徒的规矩,你将受到二十戒尺的惩罚!”
邝东来先生话音未落,戒尺就重重地落在了吴一天的手板心上。重重的戒尺击打在手心上,发出“啪啪”的响声。吴一天紧咬着牙关,疼痛让他额头上沁出了豆粒一样的汗珠,疼痛扭曲了他的脸。
看着吴一天痛苦的样子,常敬斋劝道:“师傅,你少打他几板子,饶过他这一回吧。”
邝东来先生的手停在了半空中,他用冷冷的目光看着常敬斋说:“你违反了师傅惩戒学徒的规矩,你将受到十戒尺的处罚!”
惩罚完吴一天的二十戒尺,邝东来先生让常敬斋到他的面前来。
“常敬斋,你违反了规矩,惩罚你十戒尺,你服气吗?”邝东来先生冷冷地问道。
“师傅,我服。”常敬斋说。
“是口服还是心服?”邝东来先生又问道。
“心服口也服。但师傅,学生们真的不明白,这学玉雕跟弹琴到底何干?”常敬斋斗胆说道。
“常敬斋,把你的手伸出来,打开你的手板心。你问的问题我会回答你的,也会回答大家的!”
语音落处,戒尺声响起。
惩罚完常敬斋,邝东来先生把戒尺一扔,背了手气呼呼地离去。
麻稳稳走上前来安慰常敬斋,她说:“师傅打你们,痛的不仅仅是你们的手,痛的还有他的心!”
常敬斋点点头说:“这我明白。”
晚上吃饭的时候,常敬斋发现自己被戒尺打肿的手怎么也握不住筷子。那个从腾越来学玉雕的富家子弟凑到常敬斋身边,对常敬斋耳语道:“老乡,你知道为什么姓邝的要打你?”
常敬斋点头说:“明白。因为我违反了规矩。”
腾越来的富家子弟摇了摇头,努努嘴,露一个诡秘的笑容说:“你不明白。他打你是报复你,你在他没挖到玉石的洞子里挖到了玉石,他嫉妒你。”
“闭上你的臭嘴!”常敬斋“腾”地站起身来,手指着这富家子弟说,“小心我打肿你那张臭嘴!”
正在吃饭的其他学徒都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他们口里含着饭菜,呆呆地注视着火冒三丈的常敬斋,不明白他为什么要冲他的腾越老乡发如此大的火。
第二天一早,学徒们来到了教室。邝东来先生已经早早地在教室里候着他们了。一夜过去,邝东来先生的表情变得和善了许多,学徒们问他早安的时候,他微笑着点点头,好像昨天的事从未发生过一样。
学徒们到齐后,他说:“我今天来是回答大家问题的。”
他边说边走到孔子的塑像前,凝视着孔子像背对着他的学徒说:“这个伟大的圣人曾说,玉有十一德,后来的人们认可了五德,这五德就是仁、义、智、洁、勇。”
这时有学徒问道:“师傅,前面的四德好理解,但后一德也就是勇,该如何来理解呢?”
邝东来先生回过头来,他说:“你这个问题问得好!玉很坚硬,宁折不屈,俗语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就是勇!”
接着又有一个学徒站起来,他问道:“许多东西都讲求天然,特别是石头,都以天然的形状为珍为美,为何玉石要雕凿?”
“这也是一个很好的问题。”邝东来先生微笑着说,“我想引用中国古代一个贤君的话,这个贤君就是唐太宗。唐太宗说,玉虽有美质,在于石间,不值良工琢磨,与瓦砾不别。所以,雕凿就是要把美玉与瓦砾区分出来。好的玉料仅仅是制作玉器的基础,常言说,玉不琢,不成器。这充分说明了雕凿的重要,而玉石雕刻的水平,其高下直接决定着玉器的品位。”
上海来的吴一天,因昨天被罚了二十戒尺,直到今天早上心中还有气,他粗声粗气地问道:“师傅,那玉跟诗歌有何关系?”
“当然有关系!”邝东来先生看了一眼他说,“吴一天,《诗经》中说,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你知道这里的‘琼瑶’和‘琼琚’指的是什么吗?”
吴一天摇摇头说:“我不知道。”
“我现在告诉你,琼瑶和琼琚都是珍贵的玉器。吴一天,我再问你,屈原你该知道吧?”
吴一天说:“知道,他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也是爱国诗人。”
“你回答得很对,那你知道屈原的代表作《九歌》吗?”邝东来先生表情和蔼地问道。
“报告师傅,我知道,屈原的代表作除《九歌》之外,还有《离骚》。”
邝东来先生赞赏地点了点头,他说:“替你父亲来找我说情让你学玉雕的人,说你文化底子好,此言不虚。”
被师傅称赞,吴一天的脸上有了得意之色。但这种得意并没持续多久,邝东来先生又问道:“吴一天,你说你知道《离骚》,《离骚》中有这样的诗句:折琼枝以为羞兮,精琼爢以为粻;为余驾飞龙兮,杂瑶象以为车。这里的琼枝、琼爢、瑶象指的是什么?你能回答我吗?”
阅读翡暖翠寒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