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女性的美丽与哀愁―――…_凭什么心忧天下 - 书趣阁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五章、女性的美丽与哀愁―――…(1 / 1)

最新网址:www.sqge.cc

nbsp;站着的女性

厌烦了琼瑶和韩剧里的廉价爱情,偶而翻开少年时阅读难忘的《简.爱》,贵族主人罗切斯特与孤儿丑小鸭简有这样的对话:

罗:你很沉着。像你这样身份卑微的孤儿,哪里来的这份沉着?

简:它来自我的头脑,先生。

罗:是我看到的,你肩上的那个?

简:是的,先生。

罗:你头脑中还有没有其它类似的东西?

简:我想它样样俱备,先生。

……

简:你以为我贫穷,相貌平平就没有情感吗?我向你起誓,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难于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于离开你一样。可上帝没有这样安排,但我们精神是平等的。就如你我走过坟墓,平等地站在上帝的面前。

……

掩卷长思,想着夏洛蒂·勃朗的妹妹艾米莉·勃朗特还写过一部更震憾人心的《呼啸山庄》,想着还有一位比她们姐妹早半个世纪的英国同胞简·奥斯丁写过一部《傲慢与偏见》,这几位美女作家给人类留下了那么珍贵的精神形象和阅读快感。

而我们中国那么庞大的文人群体在灿烂的五千年文化史上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样的女性形象呢?

二中国文人的最大罪恶

中华文明能延续至今,文人们居功至伟:无论是独特的方块汉字四平八稳的工整完美,还是以诗词散文为表征的文学形象表达异彩纷呈;无论是二胡、竹笛、古琴筝之类东方音乐体系为“广陵散”般的如泣如诉,还是饮者多姿多彩的风流倜傥……当然,孔子、司马迁等顶级文人更如泰山北斗,不仅本族文人顶礼膜拜,连异族征服者也上香折腰。大大小小的文人们成了中国文明漫长演进史的精神中坚。

然而,中国文人也有很多可怜、悲哀甚至罪恶之处。

科学制度的思想愚人游戏之类造成了文人们长期的习惯性缺钙,造成了文人们对皇权制度的长期群体性下跪。碰见好皇帝,文人精英们还能意气风发,有所作为,但可悲的是皇帝五分之四以上都不是好的东西,文人们大多只能是仰天空叹,与悲伤为伍了。

如果说文人精英们的精神缺钙是历史的悲哀和宿命的话,中国文明史上却有一个文人精英们不可推自身责任的罪恶:那就是不把女人当人!

男人好色、文人多情,此乃社会生态。可恶的是中国文人历来虽然对美女们大流口水,但从来也只是把女性当玩物,这种病态与西方文人相比就更加明显了。

三“神”、“妖”之间

西方历史和传说中的女性形象虽有埃及艳后和罗马风流史中的种种女性历害角色,但人们广为流传的还是美女们都是神的形象:海神忒提斯,战争与智慧女神雅典娜……就连非神的美女海伦的去留也引发了十年特洛伊之战。整个古希腊、古罗马的历史都有美女搅和其中,而不是让历史仅成为男人的专利。在这类历史中,女人可以是艳妇,可以是妖精,也可以是女神。当然,首先她们都是历史上鲜活的人!

以后的欧洲史中,不仅有英国的伊莉莎白王朝和俄国的卡特琳娜王朝的少有辉煌,贵妇人和美女始终是教堂、宫廷和百姓社会生活中最鲜活烁眼的元素,连一个喜欢杀人放火的贞德也被民间百姓传说为“圣女”。“自由引导人民”的自由女神像不仅掀起了法国大革命的惊涛骇浪,也被多情的法国人送到美国纽约,成为当代世界文明的主要标志性的形象!

女性的命运在中国就惨多了!妲己是祸水,西施只能算情色女间谍,赵飞燕、杨贵妃之流则是高级玩偶。连拍着才子苏东坡肚子说:“里面装着一肚子的不合时宜”的美女王朝云,也在十二岁就被我们多情的好人苏东坡娶为小妾。女人在中国不管你多有才气、美貌、品性和善良,不仅从来就没有“神”、“圣女”之类的称谓,反倒多是“红颜祸水”、“奴婢”、“臣妾”,连基本的人格都没有。中国社会的社会性生育选择长期“重男轻女”就不足为奇了。

缺乏女性的光辉照烁的中国历史和社会习俗,自然也缺少女性的温情、高贵和文明礼貌。没有贵妇和美女的刺激,莎士比亚、莫扎特、贝多芬、但丁、达芬奇之流在中国也就失去了出生的土地。不把女人当人的传统中华生活也失去了应有的优雅高贵。

四美女在文人笔下

在西方的经典文学作品中,美女是其中最耀眼的元素。邻居姑娘贝阿德丽齐成就了但丁的《神曲》;朱丽叶则使莎士比亚为老百姓所景仰;华伦夫人则使卢梭从一个小混混变成了光彩照人的思想家;伟大的俄罗斯诗人普希金不仅让《上尉的女儿》名垂千古,而且自己也为了女人与法国来的花花公子决斗并献出生命。《红与黑》、《茶花女》、《包法利夫人》、《羊脂球》、《安娜卡列尼娜》、《苔丝》……美女们的灵魂、情怀、美貌成了这类作品的基本灵魂,使成千上万的阅读者们如痴如醉。

而我们中国文人笔下的美女们又是什么动物呢?

《西游记》这部世界卡通文学的始祖,里面的美女不是白骨精就是妖精;《水浒》里让人记得住的女性大概有坑害宋江的阎婆惜,吃人肉的孙二娘,淫荡的杀夫犯潘金莲;《三国演义》里倒有貂婵、大乔、二乔之类的绝色,但作者没有让她们说什么话,给人的印象就是这些美女除了美貌之外,其功能并不是让人养眼安神,而是三国这场杀人游戏中的道具或玩偶。

《红楼梦》呢?

《红楼梦》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部贵族文学。其女人味值得一说。但中国文学史有一个十分奇特的现象,那就是真正社会上有头有脸的人从不写什么小说之类。都是些失意文人或文人们游戏兴趣之作才下笔写故事,所以,中国历史上没有贵族小说,几乎所有传世文学名著都存在作者是谁的争议。可以说中国文化史是有文字史而少文学史。中国文学史上的小说和戏剧少贵族传而多市井传也就不足为奇了。

五曹雪芹与奥斯汀

将曹雪芹(1724年-1763年)(此生卒年为郭沫若说法,周岭的另一说法是1715-1764年)与奥斯汀(1775年-1817年)扯在一起,除了他们年代相近,更重要的是把他们的作品《红楼梦》与《傲慢与偏见》可以扯在一起:都是描写女人、爱情与贵族生活。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一把辛酸泪,满纸荒唐言。他用毕生的才力表达了中国顶尖文人对美人们的爱慕、欣赏与无奈。要说大胆倾诉对女性之美魅力的向往和勇气,曹公无疑会居中国文人史上之首席。但《红楼梦》描写的大大小小四百多号人物和大观园顶级富贵的场景,全书读下来不外是“哀怨”二字。照鲁迅先生的说法是“悲凉之雾,遍被华林”。林黛玉的《葬花词》是该书的基调:“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愿侬此日生双翼,随风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红楼梦》有文字之美,哀怨之美,人物描写之美,场面描写之美,但读下来后总觉得阴气太重,总觉得缺少那么一点人性阳光。缺乏人性阳光的照耀,也不是仅在清朝贵族的生活中,几千年中国文明史不就是缺少人性的阳光么?

我们再来看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这部书,虽也是描写女性且人物比《红楼梦》中的人物少得多,也与《红楼梦》一样主题故事并不太多,题材较为单一,描写细致入微,语言炉火纯青。但,女主人公伊丽莎白与林黛玉简直就是东西方女性的两类典型。奥斯汀把女性的哀怨变成诙谐和机智:“对生活中忧郁的缓解方法是走亲访友和打探新闻”,而且对爱情的表达也更加直白:“在婚姻问题上,惟利是图和小心谨慎,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呢?”虽然也描写爱情,但奥斯汀增加了傲慢、误会、偏见等故事元素,更重要的是把本来爱情故事中必须有的哀怨酸气变成了最终有爱就要表达的人性阳光。所以,阅读《傲慢与偏见》就像阅读《简·爱》一样,有一种阅读快感。

中国历史上的文人们没有创造出什么有人性之美的女性形象,当代和今后的文人们会不会有所作为呢?

难道曹雪芹笔下哀怨小气的林黛玉和鲁迅先生笔下苦命到神经失常的祥林嫂就是中国女性的标准形象?

阅读凭什么心忧天下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

最新网址:www.sqge.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