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如何参禅_如何进入审美境界 - 书趣阁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九章 如何参禅(1 / 1)

最新网址:www.sqge.cc

参,是进入的意思,参禅就是真接进入禅的境界。

这么一讲,不是很简单了吗?古今那么多人,怎么就进入不了呢?原来呀,任何一个人的身上,都有许多的条件反射,这个东西,在人的身上出现时,是以自动化的方式出现的。人根本就没有办法阻绝它们。只有当这个动作或过程完成了,你通过反省才能认识这一个反射及过程。正是这些无穷无尽的条件反射存在于人们的身上,遇到外物的激刺,这种反射马上就会激活,并发动起来。这就形成了每一个人的意识链。一个连着一个,永远没有停歇的可能。即使睡着了,也是以梦的形式出来的。醒来的时候,我们有欲望,有感情,有感觉,有意志,有个性,这些东西无穷无尽地出现于我们的神经系统之中,神经系统也就没有了休息的时候,也就不能回归到它的本来状态。

而且这些原有的习惯即条件反射,会影响我们正确地反映眼前的事物。

回到本初的状态,这就是见性。讲起性,其实也分两类,一类是天性。先下生下来就有的。另一类是习性,也就是通过习惯的练习所养成的。现在,大家习惯地把我们在生活必须的条件反射称为习性。给习字的后边加一个性字,是为了崇高化这种习惯的意义。其实它不是性,是后天习得的一种条件反射。

在禅宗时,一般的参法是一宗禅宗的公案,通过研读,百思不得其解,此时公案占据了神经系统,意识被阻止断了。也就是说用禅宗公案来阻断意识流注。公案中的故事都是不可思议的。正是这种不可思议,构成了它的没有答案。这种公案占据我们的头脑时,因为它没有答案,所以接续不下去,我们的意识隔断了。当这个公案消失,而下一次的出现还没有出现时,我们的本初状态也就体会了。能体会到这种状态,借助定力,把自己定在这种状态下,就是悟。悟,是突然明白明了的意思。

但是,参禅的人都明白,禅本是为上根利器者而立,普通人是习惯于思的方式思维的,喜欢用名相的对照来明了世界。可是我们的本初状态,是无名无相的,也就是无法言说的,如果能说出来,那就是一种旧的条件反射,说不出来状态,也是一种条件反射。离开这二者,一直体验这种说不出来,可又清清楚楚的状态,才可能进入禅的世界,离开名相的世界。

直接体验,是禅的本质。

禅统一一切矛盾和对立,换一句讲,在禅的境界里,只能也只能明明白白清清楚地体验亲历那种说有可又无名无相说无又清楚明白的状态。一切矛盾在这种眼下的体验中统一为一体。在这里,有无不分,有就是无,无也是有,必须把知和不知体验为一。这种认识不能用形象和语言来表达。因为形象是用忆的方式再现的,是已离开那种状态后的一种再造,一种神经系统的模拟再现。也就是面前没有客观的对象,也能出现在我们的脑海里的形象。

在禅里,把我们的本初状态称为真。

相反的,一切因为条件反射,都称之为妄。

为什么这样呢?因为条件反射的本质,是因为一个信号,唤醒了一系列的功能和行动。它的步骤与客观的现实步骤并不对应。比如敲槽沿和给猪倒食是两个动作。但猪要是形成了听到敲槽沿就跑过来吃食的条件反射后,不管你倒不倒食,它都会跑来。此时,猪因为听到敲槽沿而感到的有食物,就是一种虚妄。

对于人来说,语言就是虚妄的东西。它的本质,是用语音和符号的再模拟。是一种模拟的模拟。它属于知的范畴,即注意力松懈后,在我们的神经系统中对对象的再现,是主体依据对象的特点在我们内部所作的一种再造。讨论这些的意义在于,当我们要采取行动的时候,客观对象是否存在,有没有采取行动的必要,也就是说对象不是不真的存在?这是行动的前提。在很多的时候,并没有某种现象发生,而我们彩采取了行动,犯了扩大化的错误,结果坠入了虚妄的泥坑了。一个真的东西,这必然是一个链的存在,一个虚的东西,必然是残缺不全的。我们有必要强调,任何一个出现在我们神经系统的东西,它的本质是主体对对象特点的再现,它不是对象,但也没有离开对象,它不是主体,也没有离开主体。它是介于有和无之间的东西。如果不明了这一点,就有可能把主观的再造当成了客观的再现,颇有一些“指鹿为马”的意味。

在参禅上,也存在这样的误区。大多数的人,放不下知,企图用知与思来进入禅,而禅正是为了让人放下知和思,这两者无异南辕北辙缘木求鱼,这一点是一般人难以入禅的主要原因。还有一个定力的问题。定力我们说过,它是我们把注意力集中于某物或某个境界的能力。它包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长度,和注意力集中的精度。也就是在集中注意的时候,中间不夹杂别的东西,也就是注意力的纯度。

智力的低下,多是注意力的问题。如老师讲一道数学题,需要十分钟,可一般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是七分钟,他根本就不可能完整地听完,所以绝对是不懂。同样,一个战场上的指挥员,要搞清战场取胜的因素是一百个,可一般指挥员注意力只能集中在五六十个上面,结果肯定打败仗。看林彪和粟裕传,很为他们能在战前多少天独处一室,注意力集中于战场所有因素的本领而惊奇。粟将军常常在战后要休息多少天,这足以证明他已耗尽了精力。真正的注意力集中,是无意注意,即是无用意志的努力,就能集中在对象身上。用意志努力的注意力集中,其本质是不断地用“注意力集中”这五个字,隔断注意力往前的对象身上跑,它是一种时续进断的注意力集中。精度不高。和尚道士儒者,大多要用静坐来习定。定而生慧,慧而生定,这两者不可分开。

禅的境界,在密宗中,称为光明境界,它就存在于现实生活中。象初醒第一念,将入眠而未眠之际,醉后等,就是人脱离了意识知,回归本初的瞬间,此时轻松美好,如果能以定力定住,即可休会光明境界。可惜的是一般人体认这些时,脑子里轰然出现一念:这是什么境界,结果,这一念打碎了当时的境界,然后因为贪爱,一遍一遍地回忆刚才的境界,结果是以妄求真了。

这是因知破真的情况。

当然也有人本身脑子就胡想八想,结果他发了善心,想见性,也参禅,于是就苦苦地思索禅是什么?不管思索的结果是什么,或是情境,或是形象,或是名句,如“非有非无”,这种思索的本质是思,是念,用后一念赶跑了前一念,就象用老虎赶跑了狼,为狼没有了还没有高兴多长时间,又愁起老虎怎么赶跑?所以,用语言,来描述禅也是这样。

阅读如何进入审美境界最新章节 请关注书趣阁(www.sqge.cc)

最新网址:www.sqge.cc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